时序立夏,春尽夏初,天气一日比一日长,一天比一天热,从古诗中品读这时节,别有一番滋味。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立夏一般在农历四月,所以又称为四月节。
《尔雅》曰:“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故而,立夏节气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作朱明节:“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
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仲吕在这里指农历四月。班固曾云:“四月谓之仲吕。”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中说:“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王菰,就是王瓜。
对于入夏,人体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日长、渐热、困乏,唐代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写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初夏》写道:“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宋代诗人赵友直写《立夏》:“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感受是:“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人们纷纷脱去厚衣,换上单衣。南宋诗人陆游的《立夏》诗云:“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南宋诗人陈纪也写道:“梅子黄时雨又晴,春衫未脱暑犹轻。”
陆游有一首《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这首诗为诗人晚年居山阴时所作,前六句围绕初夏时节幽居于此所见景物而作,最后两句则叹息流年飞逝,岁老凋零,无人与共,有种“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感叹。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梅子黄是初夏的一大物候特征,也是古代诗人经常吟咏以代指时序的常见手法。在东南沿海地区,梅子成熟变黄的季节在一年中的五六月,即初夏时期。杨万里的《初夏睡起》写道:“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还有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都是写梅子黄时节景象的。
诗人曾几有一首著名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描写了初夏梅子黄时的山间景象。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朝词人贺铸的一首怀人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通过对暮春初夏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感到的“闲愁”。上阕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怀才不遇的感慨;下阕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的情绪。尤其是最后“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满腹愁绪比作初夏的三种景物,一问三叠答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景象,富于独创性。
“渐及分秧候,还当煮茧时”
古时乡村初夏是个忙碌的季节。明代祝允明有一首《首夏山中行吟》:“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就像一幅色彩明艳,层次分明的画作,写出了乡村初夏的繁忙景象。梅子有青有黄,蔬菜茁壮,麦子成熟,养蚕的人忙得不可开交,僧人翻越山岭去看茶叶老了没有,村女在酒垆卖酒,酒香四溢。
在古时的南方,立夏时节正是水稻分秧、插秧的时候,也是桑蚕吐丝结茧的时候,陆游有诗云:“渐及分秧候,还当煮茧时。”翁卷的《乡村四月》写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赵友直的《立夏》这样描述:“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还有苏轼《浣溪沙》中写道:“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还有一种四月就过季的食物,那就是笋。初夏时节,春笋纷纷长成翠竹,朱淑真写过“稚笋成竿彩凤驯”。宋代张耒的《初夏》写道:“南风吹笋成修竹,园林一番新阴绿。”范成大的《喜晴》诗中说:“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初夏,诸般春花相继凋落,唯有楝花和荼蘼纷纷盛开,开出春天最后的气势。楝花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花期恰处农历春尽夏来之时,是二十四番风信花的最后一花。《花镜》上说:“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终。”
作家钱红莉写过一篇《春夏帖》,其中写道:“暮春,可还有什么树开花呢?最不能忘记的,是苦楝,细细碎碎的深紫小花开在绿叶浓荫里。每当苦楝绽放,小麦便也开始了扬花。杜甫诗云: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春夏之交。苦楝花开过,时节走过谷雨、立夏,到小满时,小麦动镰。这一年,既短,也长,默默于节气里流转……这大地上的花开花落,一如天上的星挪辰移,亘古未变。”
唐代温庭筠有诗《苦楝花》描写了楝花开的胜景:“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荼蘼花开也是不少古人眼中春的尾声。南宋诗人王淇最出名的两句诗是:“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苏轼也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宋代诗人岳珂写诗说:“夹路浓阴野兴长,荼蘼想见竞年芳。至今四月花如雪,犹带河东翰墨香。”那花开时的盛景,是春的告别曲。
夏天的代表植物——荷与蔷薇,在初夏时节已初露端倪。初夏时节,刚好是小荷初露的时节,距离荷花含苞之时尚早,苏轼的《阮郎归·初夏》云:“微雨过,小荷翻。”朱淑真写“荷嫩爱风欹盖翠”,赵葵写“贴水新荷又满池”,还有姜特立写的“催成新夏荷浮翠,送尽余春柳褪绵。正是清和好时节,嫩柯娇叶媚晴天”……都写出了初夏嫩荷初露的样子。蔷薇是初夏开花的代表植物,正如高骈笔下的“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丘葵的《初夏》诗囊括了初夏的诸多花木风景:“一信楝花风,一年春事空。池荷还揭揭,樱笋又匆匆。空叹时光换,谁知造化工。尽将枝上色,并作石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