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苏虹工业坊项目顺利取得整体更新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预计2026年7月投入使用,成为迈出“产业用地更新”新步伐的新型产业园。
9月底,恒泰智造·医疗器械产业园(生物六期)完成竣工备案,投用在即。目前,已有包括奥林巴斯(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美光(江苏)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医疗器械类企业落户。
9月底,全新文旅项目重云巷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正式开工。项目以“宿集”为核心。占地42.5亩,总投资约1亿元,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
9月19日,苏州微创骨科学(集团)有限公司厂房顺利通过竣工规划核实,苏州首座百米“摩天工厂”建成。
9月10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二期项目主体建筑结构封顶,计划2025年底全面竣工,未来新增床位2200张。
8月30日,苏州东站枢纽及综合开发项目开工,计划2027年与通苏嘉甬高铁开通同步启用。
有颜值,更有实力
非凡园区,可不是说说而已
外资强!产业新!院所多!
实力园区,成为我们的梦想天堂
步入而立之年的苏州工业园区
三十载,风华正茂
这里不仅是定居生活的优选地
也是青春奋斗的活力城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686亿元、增长5.9%
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
实现“八连冠”
从1994年到2024年
园区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
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
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
作为全省首个且唯一的
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
截至9月,园区已有140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省、市、区各级总部,其中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71家,占全省18%,占全市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持续投资园区、加码园区,将“园区工厂”升级为更高能级的研发中心、共享服务中心或区域性总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罗氏诊断增设亚太研发中心、组织诊断和系统试剂项目,最近首期投资约合4.25亿美元的亚太试剂及仪器设备生产和研发项目签约,是罗氏诊断在华最大单笔投资。
在生物医药领域,丹纳赫、参天、飞利浦、雀巢等一批企业持续加码,日本奥林巴斯、美国英特格拉、比利时巴可医疗、伯乐等落子,首次在华设立研发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在集成电路领域,通富超威、矽品、嘉盛、京隆、群策、住友电木、力森诺科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增资扩产、加快建设,不断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型产业集群。
在装备制造方面,蔡司、日立仪器、SEW、IHI寿力、大金、卡赫、友达光电等企业投资新厂、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提升产品产能。
此外,妥思、SW、康德瑞恩、英特诺、阿普塔、康美包等企业设立研发制造及亚太总部。新加坡淡马锡、吉宝、盛裕、凯德等头部企业与园区在生命科学、绿色数码、产业城市更新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前瞻性、高质量合作项目。
目前,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5100多个
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
园区注重创新策源平台建设
全力支持建设苏州实验室、
“一区两中心”、姑苏实验室、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重大平台
集聚了一大批院士专家
显著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园区已集聚37家大院大所、
其中以中科院纳米所为代表的“国家队”
科研院所15家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800家、
还有一大批中外知名高校齐聚在这里
国内顶配科研平台
正在助力攻关世界难题
前沿的产业,带来潜力无限的未来
2023年,生物医药及大健康、
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
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
形成了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产业创新集群
今年1月至9月
园区新增科技项目超千个
新申报园区科技领军项目1733个、
同比增长9%
5家企业入选“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
占全市28%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1家、
占全市30%
截至2023年底,园区聚集各类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独角兽(准)企业61家,累计上市企业24家,全球医疗器械前20强企业中有11家在园区投资布局,产业产值达1523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好消息接踵不断!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药领域共计发生投融资事件共121起,而在位于星湖街218号园区地标建筑BioBAY这小小150万平米的产业园内,就有超过20家企业累计融资超24亿元。
去年,园区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550亿元,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国内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三代半导体最具竞争力产业园区”排名中均位列榜首。
苏州纳米城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经过10余年的发展,苏州纳米城逐步形成“一核六区”的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6月底,入驻企业近600家,上市企业5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引进院士团队10个,培育市级以上人才3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