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常州钟楼:为同建明星城贡献智慧与力量
常州钟楼区因改革而兴以创新而强。改革开放40年来,钟楼区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潮流,抢抓机遇。通过一代又一代钟楼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成就。当前,钟楼区正围绕建设三个明星城市制定行动计划,以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工业升级版,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龙城第一商圈打造龙城会客厅,以更高水平推动政务管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打造管理示范区。为同建明星城、共创新时代贡献钟楼智慧和力量。
从制造到智造
钟楼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常州“工业立市”的主旨从未改变。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诞生了一家家工业明星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民族计算机工业发展迫在眉睫,江苏国光驶上了电子工业发展的快车道,在我国信息产业史上创造了四项国家级顶级荣誉。西电常变位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超特高压变压器制造企业。因为她,扮靓了1.9万公里之外的“巴西美丽山”,在高端变压器制造领域向海外打出的一张含金量颇高的金字招牌。
历史的大潮中,一只只“常州制造”优势产品唱响全国,其中,仅来自钟楼区的就有常柴牌柴油机、金狮牌自行车、东风牌手扶拖拉机等知名产品。
作为全市传统工业基地,钟楼将积极借鉴德国工业4.0的实践经验,以建设三大明星城市为导向,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两大国家级重大平台的支撑引领作用,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两大特色产业集群。
精细管理做靓“运河名城”
提炼特色打造龙城“会客厅”
钟楼是龙城的文脉、商脉所在。老运河水缓缓流过,名人才子辈出,坐拥众多人文景点和工业遗存。常州城最早的商圈百年南大街、常州市第一家公园人民公园尽皆在此。来南大街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享受!不仅如此,老运河边的工业遗存里,如今是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最喜爱的集中打卡地!
钟楼段西起德胜河口,东至同安桥,是常州老运河的精华所在。穿街走巷,沿线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工业遗存、名人故居等点状资源如颗颗珍珠。下一步,钟楼将以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深入挖掘钟楼名人故事和运河故事,以“老运河新动能、老工厂新业态、老房子新生活”串起钟楼的运河记忆,做靓“运河名城”!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市中心商圈业态,打造南市河、大庙弄历史文化街区,积极推进古运河钟楼精华段建设,构建“旅游+”产业高地。
以小切口入手
推动“四新经济”大战略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的“四新经济”,对开辟经济发展空间、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钟楼区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发展“四新经济”,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城市品质更高端。2015年,钟楼区委提出“6+1板块”发展战略,其中,把众创空间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板块,在全区范围内强势推进。在具体实践中,钟楼区坚持以众创空间建设这个小切口来推动“四新经济”这一大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以众创空间汇聚新技术、推动新产业、催生新业态、打造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发展新格局。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众创空间百花齐放,全区已建设、运营众创空间52家,累计入驻项目1407个,创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7家、市级众创空间11家。2018年1-8月,全区众创空间共上缴税收8352万元,全年将突破1亿元。
钟楼有大爱,民生落实处
不仅有大爱的公益,钟楼的民生实事工程也件件落在实处。今年以来,卜弋卫生院血透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邹区卫生院、新闸医养康复项目稳步推进。教科院附中、中科院幼儿园建成开学,皇粮浜实验学校、邹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钟楼第二实验小学即将开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正在组织验收考评,今年计划达标30个。此外,幸福养老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幸福驿站”10个,改造“幸福家居”50户,发放“幸福手环”3000个。幸福天年荆川公寓建成投用,新增养老床位数210张。城镇新增就业12280人,扶持创业1978人。通讯员吴飞顾克琦扬子晚报/扬眼记者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