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感悟美

梁衡以“宏大叙事”惊动文坛,擅长写“大事、大情、大理”。我读过他的《大无大有周恩来》《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样黄钟大吕般的经典篇章,也读过他的《晋祠》《壶口瀑布》这样情景交融的传世美文,今读他的《天边物语》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稀、奇、美、趣是作家梁衡为这个集子选文定的四字标准。梁衡说:“稀、奇、美、趣,内容要稀缺、新奇,能产生美感和趣味。”“稀而不奇不惊人;奇而不美反成怪;美而无趣无人爱。”

梁衡的意境之美有三层:形境之美、情境之美、理境之美。梁衡的趣味之美有两层:情趣之美、理趣之美。形境之美娱人耳目,情境之美动人心怀,理境之美助人思辨。理解梁衡的意境三美、情趣两美,是理解《天边物语》一书宗旨的关键和密钥。

形境之美在《天边物语》中比比皆是。“聊借画图怡倦眼”,那是《路边的钉头果》。

情境之美在《天边物语》中也是屡见不鲜。《秋色醉,旅人不须归》,“秋天之好看,是因为大自然整整沉淀了一年的色彩和情感”。

理境之美在《天边物语》中更为动人,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一条大河消失了,一棵树却还在》,“树比河流更久长,因为它是一个活着的生命,在不停地采日月之精华,吐故纳新,暗记流年。”言简意赅,说明生命在于运动。

情趣之美首推梁衡的《遇见一只石老虎》,作家与这个萌呆可爱的石老虎合影,回到儿时的天真。

理趣之美集中表现在《一树成桥》,“有的树倒下了,却还活着。它宁愿俯下身子,为人民做一座桥。当春风吹过的时候,桥畔是青青的野草。”作家赞颂的是忘我的奉献精神。

梁衡在大自然和人世间发现美,因为作家“行万里路”。《天边物语》书不厚,字不多,但它是作家走南闯北,东征西游,走了多少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结晶。作家感受贵州乌蒙“十万亩紫花如海”的情境写成《高山韭菜坪》的佳作;目睹江西横峰“立为一棵树,倒是一座桥”的奇景赋就《一树成桥》的美文;惊艳江西婺源“红叶铺满路”的唯美景观诞生《秋色醉,游人不须归》的唯美华章……一路行,一路文,收获满满,美不胜收。

梁衡在大自然和人世间发现美,因为作家眼光敏锐、视野开阔,常怀报国之志、赤子之心。

梁衡曾到江苏淮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见到总理手植腊梅一株,“现已逾百年,枝叶满院,高比屋肩”。今腊梅犹存,而哲人其萎,作家感慨:“噫,大道无形,大德无声。其大智、大勇、大德、大才、大貌,齐化作这株一品古梅遗爱在人间。”“呜呼,人去梅开,总理归来。叶落归根,香飘江淮。民族之魂,国之一脉。大无大有,周公恩来。”作家向总理表达了多么真挚、深厚的感情!

《觅渡,觅渡,渡何处?》是梁衡被广为转载,并入选中学课本的一篇名作。“‘觅渡’二字成了概括秋白悲剧人生的文学意象,又是一种诚实人格与探索精神的象征。”

为了寻找与瞿秋白革命生涯有关的早在清嘉庆年间常州就有的觅渡桥,梁衡来到常州,找到秋白的母校——觅渡桥小学,找到桥下秋白的故居瞿家祠堂。当年,秋白就是踏过这座桥走上革命道路的。“念天地之悠悠,感时代之变迁”,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始终是梁衡心中割舍不下的念想。

梁衡来到晋、陕、蒙交界处一座山名高寒岭的地方,发现岭上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我信万事有缘,凡自然之物形有所异者,必是上天情有所寄、理有所寓。果然这棵柏树见证了千年来中国版图的演化。”

梁衡挖掘史料了解到,“宋王朝建立后这里是对夏、辽作战的前线,而后方供应基地却在河东,即现在的太原。朝野争论要不要撤掉这几个孤悬前沿的据点,皇上便派范仲淹、欧阳修前来调查。范、欧力主不撤,从此巩固了边防。”康熙年间,长城外的准噶尔蒙古时常南下侵城掠地,为此康熙亲率大军出征,“这一战彻底消灭了其首领噶尔丹,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版图。”

梁衡说:“我将这些挖掘出来的史料写成《中华版图柏》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当地立即抓住时机,建了一个‘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以‘中华版图柏’为主题,建了一座‘范欧亭’,立了康熙大铜像,山上又遍植牡丹,现已向游人开放。这棵翠柏矗立在山巅,不但形似中华版图,更又一遍一遍地向人们讲述着中国版图形成的故事。”

THE END
1.跟着《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学作文:读梁衡《心闲天地宽》梁衡是我喜欢的作家,内心里一直觉得,读梁衡的文章,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即便不喜欢写作,读他的文章,也是一种享受。《心闲天地宽》是我拥有的梁衡的第三本书。前两本分别是《把栏杆拍遍》,《我的阅读与写作》。《把栏杆拍遍》是我认认真真读过的,书中第一部分写伟人的部分,与《心闲天地宽》有部分重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497671340038432&wfr=spider&for=pc
2.觅渡(修订版)梁衡著.pdf全文免费为了我们的生存 为艺为文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我看舞蹈的美 论“杨朔模式”对散文创作的消极 影响 散文美的三个层次 书籍是知识的种子 我写 《觅渡》 《觅渡》自注 文章五诀 修订版前言 《觅渡》一书自2004年出版以来 已重印了16次,去年又出版了它的续 集 《洗尘》,时过境迁,出版社认为 有必要再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07/7011144134002012.shtm
3.梁衡:《开河》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我的阅读经历 我的阅读三字经 人与文章一起老 常州城里觅渡缘 好诗只须要一首 文章为美而写(《天边物语》后记) 我们捧起了100个太阳 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西北文学的使命 文章的三层、五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原标题:《梁衡:《开河》》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14970
4.滑溜书院梁衡:常州城里觅渡缘滑溜书院|梁衡:常州城里觅渡缘 ■ 梁衡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契合,那么一个人与一座城呢? 如果让我在故乡之外再举出一座交往最多的城市,那就是常州了。常州人待客时常说一句话:“常州,常州,常回来走走。”而我自第一次去常州做客之后,常来常往不觉已30年。https://new.qq.com/omn/20220421/20220421A040GH00.html
5.重阳人与文章一起老——课文写作背景自述之一:《晋祠》 常州城里觅渡缘 好诗只须要一首 文章为美而写(《天边物语》后记)——关于《天边物语》的审美絮语 我们捧起了100个太阳 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西北文学的使命——接受首届“西北文学奖”答谢辞 https://read.douban.com/ebook/458452170
6.梁衡2019年12月9日,梁衡的《方志敏最后的七个月》获第1届方志敏文学奖散文类大奖。 2021年1月,梁衡的散文 《常州城里觅渡缘》获得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 2023年4月13日,梁衡的《风沙行》获得2022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词条图册 参考资料 1、无转发: https://www.cnprose.net/newsinfo/5938167.html
7.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颁奖组委会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作家、评论家、文学报刊主编、散文研究专家和出版界人士等担任评委,并设立了初评委员会及终评委员会,最终评出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1名、丰子恺散文奖5名、丰子恺散文奖评委奖10名和丰子恺散文奖提名奖20名。著名作家梁衡以《常州城里觅渡缘》获得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 https://m.gmw.cn/2021-04/12/content_1302225302.htm
8.小桥流水忆江南:常州这些存世古桥,你走过几座?觅渡桥,明正德八年(1513),由常州知府李嵩主持建造,初为单孔石拱桥。后多次重建、修建。20世纪70年代,觅渡桥随子城河的填没,该段启造人防工程而被拆。桥虽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觅渡桥声名不降反增。著名学者、作家梁衡曾写下《觅渡,觅渡,渡何处》的散文名篇,写的就是从常州走出的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觅渡桥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24/10/26561818_968584896.shtml
9.结婚20周年纪念日祝福语星空月下许心愿,花前泉边留影相。千卉见证我两情,百鸟为媒一生缘。愿你恩爱长寿康!他1899年1月29日生于常州。1916年底,瞿秋白离开家乡常州,踏上了“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革命20年前,作家梁衡在《中华儿女》杂志1996年第8期发表了《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完美诠释了秋白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yhj0863.html
10.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获奖名单揭晓梁衡《常州城里觅渡缘》 散文奖(5名) 刘亮程 《大地上的家乡》 彭程《隐去的背影》 刘醒龙 《文学的真相》 冯秋子 《寂静之声》 王剑冰 《大河至上》 评委奖(10名) 耿立《见龙在田》 高洪雷 《逆风招展的旗帜》 范晓波 《成千上万种春天》 李青松 《八月炸》 http://www.ibanduo.cn/vip_doc/1969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