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辫子”电车,大家一定不陌生。1977年,济南第一辆“大辫子”电车投运。在当时,这可是妥妥的“新基建”。两条“大辫子”一出街,泉城市民争相围观。
进入新时代,“大辫子”与“新基建”再续前缘,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番光景?岁末年初,小编走访了公交公司、网约车主、物业小区、国家电网,试图探究个中因缘,发现原来各家心中都有一笔“账”。
公交优先就是民生优先,各级政府历来为此投入了大量财政支出。如何节能降耗,也成为公交公司为之绞尽脑汁的KPI。在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一位管理人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随着新能源公交车特别是纯电动公交车的推广使用,公交公司节能降耗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济南市共拥有1336辆纯电动公交,2020年总运营里程数超过4000万公里,年充电量超2400万千瓦时(1千瓦时也就是俗称的1度),可替代燃油消耗约1898.4万升,减少PM2.5排放2.48万公斤。按照每公里耗电量约0.56度计算,与燃油公交相比,每年节支运营费用超过千万量级。
电动公交越来越多,大量的充电需求怎么解决?电力“新基建”,交出新答卷。2016年至今,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在全市配套新建31座公交充电站,248个充电桩,385个充电枪,新增10千伏变压器容量32130千伏安,为济南公交注入绿色能量。
有了坚强的电源支撑,电动公交车充换电日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20年11月17日,济南公交投运了山东省首座大功率充电弓直流充电站,充电5分钟,能充60度,较插充式设备效率提高了12倍。
网约车主风里来雨里去,挣得就是一份辛苦钱,精打细算都是一把好手。小编因为采访的原因经常乘坐网约车,近来约到绿牌车的概率越来越大。为何更多网约车主选择了电动汽车?车主刘师傅给我们算了一下他的增收账。
刘师傅说这笔账其实早就算过,但当时充电还不方便。这两年不一样了,打开手机通过“e充电”APP就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充电点,让车主们充电续航无忧。截至目前,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先后建成城市公共充电站89座、高速服务区充电站16座,共有充电桩816个,形成了“中心城区3公里、周边县区全覆盖”的“充电圈”。
家里想买电动车,咋安私家充电桩?取得物业的证明咋就这么难?这可能是很多业主的心声。如何打通充电桩进居民小区“最后一公里”?济南市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发改委牵头,住建、电力、消防、物价以及开发商和物业各方协作的路子。
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印发的《济南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济政办发〔2017〕8号)要求,2017年至2020年,济南市441个新建居民小区,按照“100%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共计预留了32.24万个车位的用电容量,做到了“一车一桩”。
2020年7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济政办发〔2020〕13号)。国网济南供电公司根据文件精神,全国首批试点电动汽车“一网通办”服务,2个工作日内完成装表。
各项政策的出台,从管理、协调角度有效降低了用户充电桩申请报装难度。以槐荫区为例,2020年上半年84户完成充电桩装表送电;文件推出至今,236户完成充电桩装表送电,较上半年增长181%。
充电基础设施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的综合节点。国家电网作为电力“新基建”的主力军,如何做大“朋友圈”,发展“充电圈”,涵养“生态圈”,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最后让我们一起看看国家电网的这笔生态账。
近年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聚焦“车、桩、网、电”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省能源局、省大数据局的指导下,牵头建成山东省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全省公共充电设施、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提升全社会充电桩的利用效率。现已接入社会平台运营商28家,充电服务运营商140余家,已接入充电桩2.9万台。
与山东高速等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建设高速公路快充站162座,全省市县及主要高速干道服务区全覆盖。
电力“新基建”铺路,让我们出行变得更环保、更经济、更快捷、更智慧,四笔账不仅算出了电力“新基建”带来的变化和优势,更连接起“大辫子”和“新基建”的“世纪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