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风控的边界——数据分析师培训
尤其是对其中风险系数更具弹性、政策上亦处于灰色地带的P2P网贷来说,时髦的大数据风控,往往成为不少平台标榜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风控当然重要,不过,也有一些P2P平台的负责人认为,在“你有我有大家有”的风控手段背后,更重要的是产品创新。
大数据的前提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对记者表示,大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拥有数据,“首先要有数据,有数据以后才能分析”。
这是一个常识。也是目前不少传统行业面临的尴尬—他们可能有很大的营收规模、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并没有掌握真正的用户数据;他们可能有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但这些产品所销售的对象还只能称之为客户,而不是用户。
在“互联网+”喊声如雷的当下,掌握用户数据的入口无疑成为不少企业转型的题中之义。
星美院线目前拥有近200家影院,会员人数达到300万。星美集团总裁郑吉崇预测,今年到星美院线观影的人次将超过5000万。
不过,郑吉崇坦承,目前消费者的观影习惯在快速改变,真正到现场购票观影的比例在减少,很多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和平台进行提前购票、选座。与此相对应,很多电影的发行也在采取基于互联网的方式,用户传统渠道宣传的费用比例在下滑。
“如果入口放在别人身上,你未来就被动了。”郑吉崇对记者表示,星美几年前就看到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性,其推出的虚拟运营商业务,以及启动“星美生活互联网++平台”等举措,就是希望掌握用户入口,搭建起基于会员服务的大数据中心。
“行业有句戏言,很多P2P公司的风控,是风向控制,而不是风险控制。”融360的CEO叶大清表示,大数据风控能力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国外,利用大数据进行风控也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不过,目前国内大数据风控仍然存在一些瓶颈。比如说,数据没有互联互通;再比如说,征信门槛还比较高,还需要有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正由于大多数P2P平台本身并不拥有进行风控的大数据基础,其大数据风控手段往往只能借助于第三方平台,是一种“你有我有大家有”的状态。
李飞表示,目前大家都在谈监管、牌照、风控,但市场总有一天会回归到比产品、比服务的时候。
产品创新亦是风控
某种程度上,巴士在线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袁博也认同这种“产品创新亦是风控”的观点。
巴士在线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也瞄准了互联网金融。“大概在2015年春节前夕,我们开始筹划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目前想到的关键词是大学生和P2P。”袁博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针对学生群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非常多,仅2014年在此领域获得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超过10家。
但尽管如此,袁博认为,这个市场仍有优化的空间,“目前大部分产品都是瞄准消费金融的,但我们并不鼓励学生进行超前消费”。
袁博表示,巴士在线旗下的首个互联网金融产品—麦客于4月29日公测发布,其定位就是专注于大学生学费、生活费、创业贷款的社交金融平台。
“大学生的还款能力比较弱,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来更好地进行风控。”袁博表示,前一种方式中,基于情感纽带的风控比任何风控手段都要来得靠谱;而后一种方式中,企业可以与发起筹款的学生建立起兼职、实习等更进一步的联系,通过这种社交互通进行信息共享,提供给学生赚钱的机会,也建立了一种新的风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