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特色婚俗展品从哪来——浙江省三门县婚姻文化展厅建设背后的故事
▲古代江南特色婚床“千工床”。
▲一九五二年结婚证。
图/文郑广阔
七夕前,浙江省三门县婚姻登记处迎来了一波登记小高峰。新人们陶醉在爱情的甜蜜之中,不但被窗口工作人员的暖心服务感染,还被一个设计精巧、独具特色的婚姻文化展厅深深吸引。
200多平方米的面积,100余件藏品,确实是一个袖珍的展馆,却让人仿佛走进了时光深处,感受到了别样的浙东风情,体会到了多姿多彩的婚姻文化。
自2018年开放以来,三门县婚姻文化展厅好评不断,共接待省内外考察团300余个,吸引参观群众4万余人次,逐渐成了集颁证、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优秀婚俗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一个极受新人欢迎的打卡点。
可是,又有谁知道,三门县婚姻文化展厅的建设曾经一波三折,背后的故事更是打动人心。
方案设计精细化
2016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门县婚姻登记处的改造被排上了议事日程。
办证大厅的设计很顺利,宽敞温馨的服务窗口,整齐有序的等候座椅,高大清晰的滚动大屏,都让人非常满意。但是,旁边还剩下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如何有效运用成了一道难题。
这个决定符合了当时的民政事业发展方向。一方面,当时浙江省民政厅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民政礼仪文化建设”的目标,台州市委也提出了“和合文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家庭观念有所弱化,离婚率不断攀升,婚姻文化展厅在传承婚姻文化、转变婚育观念上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开创性工作。在基础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三门县民政局特地邀请了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宁波大学艺术研究所进行初步设计,经过无数次修改讨论,朝着精益求精的目标奋进,最终敲定了改造方案,大家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无论是省市民政部门的领导,还是本地的民俗文化专家,大家无不为这个小小的展厅牵肠挂肚,大到空间的打造,小到纹饰的选择力争精益求精。
在筹建期间,浙江省民政厅十分关心和重视展厅的建设,参与了设计方案的评审会。三门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挤出4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该项目建设。
展品收集地域化
2017年10月,展厅的设计方案终于落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藏品的征集类别是什么?如何征集藏品?去哪里征集藏品?藏品征集的资金又怎么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三门县民政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大家各抒己见,决定以婚姻文化演变为主线,收集涉及婚姻登记制度、婚姻习俗、婚姻伦理历史变迁的实物藏品。
收集之初,除了积极向文化部门取经,确定了初步的物品清单之外,还抽调了20多名干部,分成四个收集小组,奔赴全县各地开展藏品征集工作。经过数月的奔波,共征集到各类嫁娶用品100余件。由于展厅面积的局限,藏品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既有实物又有图片,主要展示三门湾地域的婚嫁习俗。
最有特色的当属“一轿一床一证”。
“一轿”就是古代新娘出嫁时的花轿。它虽然不是一个老物件,但是由传统手艺人精心打造,工艺特别,朱红透亮,雕刻精美,饰金错银,喜庆的气息迎面而来。
“一床”就是独具江南特色的“千工床”。它是古代结婚用的婚床,又称“拔步床”或“踏步床”,因制作过程长久、费时费力,甚至做一张床有“花工三千”的说法,故称“千工床”。
“一证”就是各个时期的结婚证书。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的结婚证,图案越来越简洁大方,最为精美小巧,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橱柜桌椅到枕箱被褥,从盒盘桶篮到首饰衣裳,展厅内,各类婚嫁用品一应俱全,营造出喜气洋洋、热情似火的盛大景象。
这些来之不易的展品,反映了各个时期三门人民生产生活情况,见证了民间婚姻风俗的发展脉络。
走廊的过道上,还精心设计了婚恋轶事文化墙,展示了夫妻相处典范和当代名人婚恋故事,以及传统的孝道文化,让新人感受到婚姻的美好与诗意。
服务功能多样化
从三门县婚登处被评为全省首个5A标准婚登处,再到三门入选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三门县婚姻文化展厅的建设功不可没。
2018年2月开放以来,小小的展厅爆发出大大的能量,其中蕴含了传统婚姻的仪式之美、夫妻相处的和谐之美、上慈下孝的和睦之美,被前来参观的群众津津乐道。
其实,除了展示功能,展厅更重要的是体验功能。当新人坐在花轿里拍照留念,或者穿上婚服端坐在千工床上打卡,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各式婚礼流程,还包括各个时代的婚姻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新人的婚姻家庭意识。
与此同时,三门县婚姻登记处全面优化室内服务和体验供给,设立了“和合一生”婚姻家庭辅导室,推出发放一张婚俗改革倡议书、观看新婚一堂课、送出一封幸福婚姻信笺等特色服务,受到了新人的一致好评。
婚姻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三门县婚姻文化展厅的建成,不仅满足了群众对民政服务多样化的需求,还弘扬了地域文化、助力了社会治理创新,对婚姻文化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