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部分婚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导致婚介服务合同纠纷频发。如何加强婚介服务合同纠纷的源头治理?
婚恋市场乱象:“套路式”销售与低质量服务
近年来,婚介机构在为青年男女交友提供便利的同时,一些不规范行为也让其面临信任危机。据统计,2020年以来,上海法院共受理婚姻介绍类服务合同纠纷案件275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上海黄浦法院对上述婚介类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进行进一步梳理、分析后发现,婚姻介绍“套路式”销售与低质量服务问题比较明显。
低质量服务,则表现为部分婚介机构提供的相亲对象与征婚者需求不一致,或者相亲对象的背景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以及婚介机构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完成最低服务次数等。
搭建数字化模型:形成涉诉婚介机构清单
在个案审理之外,法院如何从源头参与协同治理,共同维护文明健康的社会婚恋秩序?
全面参与治理:助推婚姻介绍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应用场景的过程中,上海黄浦法院与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推送涉诉婚介机构清单之外,还积极参与行政部门关于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经营指引的制定工作,从专业角度建言献策。
沟通中,上海黄浦法院了解到,有的婚介机构在签订合同后迟迟不开展服务或者仅提供部分前期服务,而征婚者以婚介机构提供服务质量不高或不提供服务为由向民政部门投诉并要求全额退款时,婚介机构往往会以合同已约定违约金为由,要求扣除部分费用。面对这类投诉,行政部门有时较难找到好的切入点。
为根本性解决这一问题,上海黄浦法院与民政部门共同商讨探索消费冷静期制度的适用,提出专业建议。经过反复论证,“3~7天‘消费冷静期’”退费制度最终正式纳入《上海市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经营指引》,并于2024年5月公开发布。
根据该制度,在3~7天冷静期内,婚介机构门店如果不开展服务,征婚者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征婚者要求解除合同的,婚介机构一般应退还除已实际发生的合理支出外的全部服务费用。由此,在部分婚介机构诱导下,征婚者进行冲动消费导致的退费问题便能够有效化解。
上海黄浦法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应用场景效能,加强与行政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沟通,探索涉诉婚介机构信息清单的机制化推送,助力行业监管、推动行业自律,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婚姻介绍服务环境,助推婚姻介绍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