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同桌的你小品台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尽管每年“春晚”的“本山小品”都没有错过,但今日只看标题并不能完全想到当年的精彩,有些甚至连内容也难以忆及了。为此,又上网将这21个小品重新咀嚼了一遍,惊异地发现今年的《同桌的你》居然就是本山大叔首次亮相“春晚”之《相亲》的翻版!只是在“翻”的过程中把自己从当年的“同桌”(当事人)转移为对于“同桌”的“焦虑者”,把自己由一个“老树著花”的“夕阳红”转移为一个“老屋防漏”的“霜天风”了。这个小品不只结构骨架是“翻版”,其中故意流露出“暧昧”的那个细节――男同桌骑自行车带女同桌看完电影回村途中路过一片昏暗的庄稼地――也照“翻”不误。由《同桌的你》想到“本山大叔无趣了”那条手机短信,恐怕还不只在于上述情节乃至细节的翻版,更在于小品主要的“包袱”――“此处省略xx字”也是当年贾平凹《废都》刻意而为、且让读者觉得忒没意思的“废招”。正如当年“本山小品”在《卖拐》之后克隆出《卖车》,从一本“脑筋急转弯”中选取几道题当成主要“包袱”大肆抖擞,也被观众批评为有趣无味;这次从《相亲》翻版出的《同桌的你》,似乎更加的无味无趣了!
三、老蔫大哈,白云黑土及其他
关键词:当代戏剧小品;创作;表演;传媒技术;结构;时空限制;幽默;爆发力
当代戏剧小品是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风潮,影响深远。随后,这个新的演艺形式空前火爆,一大批小品明星脱颖而出,题材也空前丰富,小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现在,戏剧小品已然发展成为一门主流的艺术形式,越来越为观众所青睐。
一、戏剧小品的概念
二、戏剧小品的创作要求
戏剧小品作为一种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其创作上有其自身特点。
二是文本结构精巧。这是对戏剧小品结构上的要求。戏剧小品不同于电影、戏曲结构的宏达,因受时空限制,要求突出其结构的精巧和凝炼。精是对于戏剧小品的结构内容而言,这个精是精准和精炼,就是用戏剧小品来表现生活中最触动人心的东西,而且这种表现不能拖拉,应迅速直指人心,进而激发读者的共鸣;巧是对于戏剧小品的结构手法而言,结构手法上要巧于设寓,巧设包袱,没有设寓和包袱的戏剧小品就不叫戏剧小品,最多只能叫故事,就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对小品创作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让读者在观赏完之后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如赵丽蓉和巩汉林合作的《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合演的《卖拐》《卖车》系列。
三是语言诙谐幽默。语言诙谐幽默是戏剧小品在语言上的要求。戏剧小品的主要表达手段就是语言,演员通过在舞台上的对话来娱乐现场观众,观众通过语言来领悟戏剧小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在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关系当中,语言成了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含泪的微笑”还是开怀的大笑,演员都需要通过语言获得观众的肯定或认可。而且,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观众更希望在轻松愉悦中领会戏剧小品传达出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艰涩难懂毫无意趣可言的东西。这就是当前时代下《欢乐喜剧人》《我们都爱笑》《一起笑吧》《笑傲江湖》《爱笑会议室》《本山大舞台》等这些戏剧小品节目兴盛的原因。
三、戏剧小品的表演要求
受时空限制,戏剧小品作为一种短小精炼的艺术形式,其表演有独特要求。
一是入情入境入理。入情是对小品中情绪表演的要求,“就是演员要根据剧中人物的情绪去演绎,表演之前,要好好地去揣摩人物思想和性格,根据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的起伏,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2],这样才会让人觉得真实。比如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王爷和邮差》、王飞的《门》。入境,就是小品内容上所呈现出的情景现场。在这样的情景现场当中,人物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这是对演员是否认真投入的检验标准。这个时候演员紧不紧张、自不自信就是小品成败的关键,演员一定要克服紧张和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让自己自然契合到小品内容所呈现的情境之中。入理,就是喜剧演员要根据小品要求合理组织自己的行动。通过演员的感觉、判断和行动来解决小品做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要求。在表演中,有些演员往往会犯“未卜先知”或背台词的错误,没有给表演对方或观众以思考反应的余地,就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二是表演要有幽默感。所谓“台上一立身,诙谐自然来”,就是讲演员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演员的外貌和动作幽默,有的戏曲小品演员一上台,就给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感和诙谐感,让人忍俊不禁。比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冯巩,那两个小眼睛和没有下巴的下巴;再比如潘长江、郭达、宋小宝、刘小光以及小品舞台上农民形象的代表赵本山大叔的那张有点凹凸的“猪腰子”脸,在舞台上都会给观众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是动作的幽默,演员的表演要有幽默感,这种表演既可以是搞怪的表情,也可以是滑稽的动作,比如巩汉林的有点伪娘化的表演和动作,比如刘小光有些神经质的夸张蹦跳,都给观看表演的观众带来了捧腹大笑的喜剧效果。
三是舞台的节奏感。具体来说,也就是戏剧小品张弛有度的语速和表演速度,包括演员之间的话语交流、演员和观众的互动、演员自身的情感起伏以及剧情发展的快慢。在这些要素中,演员的情感表现是主线,台下观众也会随着演员的表演出现开心、悲伤以及愤怒等感情,节奏感掌握恰当与否就在于能否引领着观众跟随自己的情感走。舞台上的戏曲小品的表演如果没有了节奏感,也就没有了作品所要表达出的艺术效果。如开心麻花的《今天的幸福》,潘长江、巩汉林的《同桌的你》。
四是表演的爆发力。爆发力对于演员很重要,它是一瞬间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氛围的契合及升华,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如同创作时的灵感呈现,是一瞬间出现的,不同的是创作是把灵感记录下去,而表演则是把灵感完美地表演下去,它是检验一个演员是不是好演员的试金石。好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总会不断地突破自己,提升自己,归根结底就在于爆发力。
四、戏剧小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大众接受程度的提高,当代戏剧小品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是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受现代网络小说、好莱坞大片、光影技术、影视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小品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如时空穿越法,同一情景多次重现法以及越来越多地借用话剧、相声的表现手法。开心麻花的《今天的幸福》《超能英雄》,前者即借用了神话剧里的时空穿越手法,后者为了能达到后悔可以解救的目的使用了同一情景多次重现法,这些表现手法不仅能开阔观众视野,更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因此也更容易打动观众。
二是取材越来越广泛。当代戏剧小品的取材越来越广泛,仙侠传奇、红楼清梦、幽默电影、乡村俗事、邻里街坊、古今野史等,观众不会因为其年代久远或新鲜生疏而拒绝。相反,只要符合时代精神,又能逗得观众开怀大笑就是好的小品,而那些走传统路线、板眼分明的标准小品反而因为其缺乏生气而不被看好。
三是场景越来越真实。以前小品的舞台场景的布置比较简单,虚拟化特征较大,一般放些桌子、椅子之类的东西,舞台场景物件单一。但随着编导人员理念的改变,当代小品的场景布置越来越趋向于真实。小品《送水工》中,饭菜、酒水、衣裤帽子都是真实的道具,《同桌的你》当中不仅有屋子,还有火炕和饭桌,赵本山《乡亲》系列中,更是把沙发、被褥、盒饭搬上了舞台,《狭路相逢》中甚至把真车搬上了舞台。这些都表明当代小品的场景布置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接地气。
当代戏剧小品作为一门当前主流的艺术形式,以其短小精悍和便于接受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其成功的范式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社会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荣恺,郭书辰.戏剧小品历史源流探赜[J].戏剧之家,2016,(1).
[2]王文成.戏剧小品人物论――论戏剧小品的人物塑造[J].剧作家,2007,(6).
与此同时,编导专业学生在名著改编和剧作创意层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剧本创作是我系影视人才培养的一个突破口,编导专业的生源质量相对较高,学院的人文艺术环境优越,具有系统帮助学生艺术创意思维的培养与提升的电视编导、大众传播学、导演基础、电视剧作等循序渐进的影视编创训练,这就有利于培养影视创意写作的“头脑型”人才。比如在2010年上学期学院举办的《火红的青春,火红的诗》诗歌朗诵大赛中除了诗歌朗诵《人民万岁》获一等奖,情感诗朗诵《天堂的吟唱》、情景诗朗诵《常常这样想》获二等奖,集体诗朗诵《神州报晓》获三等奖外,原创诗朗诵《青春狂想曲》获优胜奖,影视系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这是学生真正自编自导自演的必要历练,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