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总结了一个技巧,相亲时把目标定为男博士。只有男博士在30岁的年龄还没有结婚,是一种普遍且正常的现象,其他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这样做能避免很多雷区。”
一位互联网大厂女生这样总结她的相亲方法论。
给相亲定上KPI,四个月搞定对象
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的琳琳在28岁的年龄结束了和前男友的爱情长跑,重回单身行列。
一年后,她开始陷入焦虑。
“人接近30岁,你想要的东西就不一样了。突然开始觉得,自己真的很孤独。周末永远只有一个人,平时工作很忙,下班后很希望有人陪你。看看身边的同事,虽然工作不如自己做得好,但人家有家庭、有爱人,你孤家寡人,幸福感真的比别人差得远。
带着这份焦虑,琳琳在父母的催促下开始相亲。带着互联网人工作的一贯思路,琳琳在相亲中总是在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以此来提高效率。
最初是父母朋友推荐,效果很差。她发现无论是父母还是自己的圈子,都太小了,这个圈子内的目标用户太少,很难遇到合适对象。琳琳的在一家互联网大厂的大学同学创办了一个相亲平台,在同学的推荐下,琳琳在平台上发了帖子。
“帖子是我下班写的,把我的情况和要求详细写清楚,然后挑了一堆照片。写好后给我爸看,他又按照他的想法做了修改。帖子发出来当天大概收到七八十个求认识的男生资料。我把这些都一股脑儿扔给了我爸,让他做个初筛。我爸把选出来的几个推给我。我上班太忙,并且我帖子里的要求也很明确,让我爸来协助能很大提高效率,毕竟以后也要过父母这一关。”
琳琳的男友资料就这样出现了她面前,一个在实验室穿着白大褂的男博士。“我当时说这个人有点呆,长得也不好,我爸说他也觉得呆呆的,但可以交往看看。”
见面的过程也不太顺利,两人不在一个城市,琳琳出差时和对方见面,吃饭时男方没有表现得很积极,离开时也没有送她。但这种有些冷淡的表现却成了加分项。
“之前相亲的时候,也遇见过孔雀开屏一样积极的男生,把自己的各种优势显摆出来。工作这些年什么人没见过,看他们都觉得很假。相反我男朋友的礼貌和客气会让人更舒服一些。”
“我这个年龄去相亲,目标会更明确,能更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人。在目标明确的筛选下,几个月的交往足够确认关系了。”
两人交往一年后,现在他们已经领证结婚了。
花两万买相亲网站VIP,买了一地鸡毛
在某相亲网站的线下站点,小雅正在一个小房间里等待相亲对象的出现。红娘说这个男生父亲是开公司的,在家里的公司工作。
——你洗床单是正面洗还是反面洗?
——啊啊?我都是放洗衣机洗。
——你不觉得不把床单反过来洗,会洗不干净么?
频频被同事朋友嘲讽单身狗后,工作忙碌但经济还算宽裕的小雅决定买一家相亲网站的VIP。
留下联系方式后,网站红娘联系小雅,仔细询问了恋爱情况和困扰,以及自身条件、需求等。谈完就邀请小雅到他们公司,看几个相亲的人选,合适再谈后续。到公司后就开始让签合同付款,表示会根据诉求、性格分析等,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精准匹配。
一番讨价还价后,小雅以16800的价格买了原价两万的VIP套餐,相亲平台为她介绍至少五个符合要求的男生。“价格是看人下菜碟,刚毕业的女生便宜,工作有一些年头的贵一些,三十多的会更贵,再根据你的要求,要求越高越贵。”
相亲都是在相亲平台提供的场地进行,有很多小房间,相亲对象在小房间内沟通交流,合适的话就互留联系方式,后续的接触两人自己商量,如果不合适就各自走人,由于相互不知道对方联系方式,后续不会有打扰。
小雅说她很喜欢这种相亲形式,大家都很忙,吃饭、喝咖啡之类的太麻烦,约在一个地方把条件摆出来谈,有兴趣就继续没兴趣就结束,对大家都好。
但相亲的过程却让她很不满意,前前后后见了十个人,小雅和五个留了联系方式,最后全都不了了之。“他们安排的男生普遍条件都会比女生要求的低一点。可能是觉得大龄女生会更着急吧。还有就是我是看脸那种,有些确实不太满意。”
小雅唯一一个满意的相亲对象,在后续接触中却发现他热衷于赌球。他每天都会研究各种比赛数据,花几百块钱赌博。小雅对赌博深恶痛绝,果断终止了联系。
相亲平台数据:女性相亲压力更大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男性在求偶中会更加积极主动。但在相亲市场,优质男性受到女性的追捧程度要高于女性。长相、收入都很优秀的琳琳当初发布相亲帖后接到几十个想认识的申请,而她认识的几个男性朋友发布后,均得到几百个申请。
百合网数据显示,以上海为例,女性在26岁后相亲数量会明显增加,并且数量高于同龄男性。
单身自救平台小程序数据显示,虽然男性人均日发送“想认识”申请的数量高达女性的6倍,但线下活动报名时,女生名额每次都是“秒光”,而男性名额往往最后才能凑齐。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在相亲平台的受欢迎程度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而男性的趋势图则是峰形,并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才逐渐降低。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小雅觉得,“数据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女生都要被这个东西困住,去接受条件更差的人。我觉得现在的相亲平台和各种相亲活动,都过度强调原生家庭的经济实力,淡化了相亲者本人的条件和精神需求。平台会觉得那些家境极好但个人条件一般的相亲者,经过中和能和个人条件优秀但家境一般的人准确匹配,实际上,这两类人根本聊不到一块。门当户对有道理,但精神匹配更重要。”
在琳琳看来,认清自己的条件,制定合适的择偶标准,快速找到合适的对象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重点是主动参与,并排除无效选项,找到合适的目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