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网信和通管等部门联合发布了首个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指引,其中,3~7天冷静期退费制度为业内首推,即:3~7天冷静期内,实体婚介机构门店一般不开展服务,征婚者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相亲对象
不符约定
36岁的周女士(化名)被“钻石婚恋”官网“专做中国高端婚恋服务”的宣传所吸引,于是就来到上海钻石婚姻介绍所咨询。
没想到,花了15万元,竟是一场空!
在得知周女士离异的情况后,销售顾问是“口若悬河”,声称相较别的婚介机构,“钻石婚恋”的会员准入门槛很高,尤其对男会员学历、财力等个人信息审核严格。
他们(婚介所)说得很美好,还给出了一大堆“离异女会员顺利找到结婚对象”的案例,因此我也就糊里糊涂地选择了信任。
当时,销售顾问反复承诺。
只要签约付费,我们就马上为你推荐合适的男方,合同期结束也继续服务,直到你满意!
犹豫再三后,周女士还是选择为“爱”付费。
“钻石婚恋”服务费最低15万元,见我无力承担,对方松口降到10万元。
合同上约定的服务期限为6个月,引荐人选6位。
签约后,周女士开始接受“红娘”王女士提供的相亲配对服务,结果发现实际情况与签合同时所说的完全不一样。
第一位相亲对象真人与照片完全不符,后几位见的人更是敷衍了事,每次在婚介所和我聊几句话就走了,没有下文。
周女士讲,每次当她想了解相亲对象的基本情况时,红娘总是以保护男方隐私为由一口拒绝。
其间,周女士也多次向“红娘”提及“相亲对象‘不符约定’”的问题,但对方总是把责任直接推还给了周女士,称她“择偶观狭窄,不会聊天,留不住人”。与此同时,“红娘”仍不断怂恿周女士升级会员套餐:付费越多,服务越好,相亲对象的质量也能更高。
费用在30万元至50万元不等,如果资金不够,还能分期付款,很多人都是升级会员后找到了结婚对象。
多次见面后,周女士意识到不对劲,向婚介机构要求退款。该公司以按合同条款已为她匹配6位男士为由拒绝退款。
他们说之前推荐不成功是因为我支付的服务费不够,只要升级套餐,保证成功。
出于对婚姻的渴望,周女士又咬牙“加码”5万元。此后,婚介机构按合同约定要再给她匹配3位男士,但最终只给她安排了一位见面,后面再无任何推荐。在采访中,周女士哽咽道,她离异后独自抚养孩子,经济上原本就捉襟见肘,眼下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新民晚报记者与“钻石婚恋”的“红娘”王女士取得联系。她强调,周女士退费诉求已交由公司处理,而至于周女士对匹配对象及会员信息审核等的质疑,她不作任何解释。
那“钻石婚恋”收费依据是什么?记者以消费者名义致电该婚介公司。工作人员称,公司团队不乏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深红娘等“专业人士”,可以为会员婚恋之路“保驾护航”。
我们会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不同服务,收费也不尽相同。
还没服务
高额扣费
市民张阿姨告记记者,女儿年近30岁,一直不谈婚论嫁。
阿拉做爷娘的真是又急又愁。
今年3月,55岁的张阿姨瞒着女儿去人民公园相亲角碰运气。在连绵不绝的“相亲简历”中穿梭时,她遇见了“上海爱情故事婚姻介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我越听越心动,想着婚介公司应该靠谱。
在对方口若悬河的推销下,张阿姨代女儿签了为期半年的婚姻介绍服务合同,并当场支付了服务费26800元。
回家后,女儿强烈反对,张阿姨当晚立即联系工作人员想要退款,对方却一口回绝,还强调根据合同要扣30%的服务费作为违约金。
明明还没开始提供任何服务,为何要收取高额违约金?
婚介所签约前后服务态度“大变脸”,我真是被折腾得心力交瘁。
协商退款
机构跑路
去年9月,95后的沈先生在抖音平台上看到交友信息并留言,随后一名工作人员热情地邀请他去浦东新区线下门店“上海京城优恋婚姻介绍服务有限公司”详谈。
沈先生坦言,尽管他内心排斥这种相亲模式,但招架不住红娘近2小时的“洗脑”,还是稀里糊涂地签约付了5000元服务费。
红娘不停地给我制造婚姻焦虑,我一想到身边朋友陆续结婚,家里又催得紧,就急昏头了。
合同上约定服务期限为3个月,引荐3位人选。对方还强调在合同之外,会一直提供介绍服务,直到沈先生满意为止,但这些承诺并未写进合同里。
沈先生签的合同
签约不久,冷静下来的沈先生觉得不大对劲,考虑到对方还没有提供服务,就提出了退款要求。经过两个多月的拉锯,今年1月31日双方签署了合同解除协议。婚介机构“承诺”于45个工作日内退还扣除30%违约金的剩余款项。
解约协议上,多处主要信息内容留白
但等了两个多月,费用仍迟迟不到账,沈先生急忙联系红娘,才得知公司已突然“关门”。等他匆匆赶到现场时,门店早已人去楼空。事后,沈先生才留意到婚介服务合同上婚介公司名与退款协议上显示的并不是同一家。
红娘告诉沈先生公司已突然“关门”
在沈先生提供的照片上,记者注意到,解约协议上面多处主要信息内容显示留白,甚至乙方签名盖章处也是空白。
协议签完就马上被对方收走了,并未给我留底,我只拍了照片。
作为一名从外地来沪的打拼者,看着数千元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就此“打水漂”,沈先生是悔恨交加。
防不胜防
如何避坑
采访中,不少相亲族大吐苦水,直言如今的婚介市场乱象丛生,让人防不胜防。
作为消费者,如何避免掉进婚介机构的“深坑”?对此,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贾欣彦律师提醒:
选择正规机构:消费者在选择婚介机构时,要对机构多进行考察,了解机构对会员的线上注册要求、线下签约要求,查看合同内容是否具体、规范,通过这些方式来摸清机构是否靠谱。
谨慎缴纳费用:消费者应该谨慎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需求,并保留好缴费凭证。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先付一部分费用,待中介推荐了符合条件的相亲对象并告知了基本信息后,再付剩下的费用等。
保持理性态度:不要盲目相信虚假宣传或承诺,可以把具体的择偶要求写进合同中。如果婚恋公司只肯口头承诺,那么就要提高警惕性,必要时可以选择录音留存证据。
保护个人信息:在提供个人信息时,消费者应该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可以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投诉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警惕不法分子:婚恋平台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即便有平台能严格审核,也无法核实网上会员的所有信息。有的平台,用户只要充值较少的金额,就能查看其他用户个人信息。因此,消费者在网上自主选择相亲对象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性,防止被不法分子坑骗。
上海发布婚介服务合规指引
设置3-7天“消费冷静期”
记者获悉,市民政局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网信和通管等部门,联合发布了首个《上海市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经营指引》(以下简称“合规指引”),设置3-7天“消费冷静期”退费制度:冷静期内,实体婚介机构门店一般不开展服务,征婚者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记者在此前的采访报道中,不少消费者反映婚介机构“套路深”,一番洗脑式的推销就令消费者冲动掏了钱。由于对婚恋服务的满意度难以界定,“相亲”“牵线”等流程又难有统一标准,消费者权益时常受损。“当下婚介市场良莠不齐,服务内容约定不明,收费标准不透明,安排虚假相亲对象,还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等乱象频出,导致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的梅颖达表示,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合规指引》,内含包括“机构成立注册”“征婚者信息核验”“个人信息保护”“收费管理”“设置冷静期”以及其他多项服务规范指引,为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性、诚信度、专业化提供了参照依据和对标尺度。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设置3-7天“消费冷静期”退费制度,即在3至7天冷静期内,实体婚介机构门店一般不开展服务,征婚者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征婚者要求解除合同的,婚介机构一般应退还除已实际发生的合理支出外的全部服务费用。
不少法律人士指出,上海市出台的这一婚介服务行业合规指引,既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婚介服务市场的严格监管,也展现了其对推动婚介服务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