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双创基地建设情况
一、建设背景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呼唤创业和创新精神。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需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探索劳动致富、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新路径。如何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号召转变为具体行动,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领域,承担着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双创”人才的使命。职业教育工作者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进行双创教育和基地建设探索。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根据中职学校特点,全面深化并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双创教育基地。提升学生的创业基本意识和能力,从师资、课程、校园创业实践、孵化支持等方面,实现我校各专业的技能教育与创业有机融合,推动各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同时以学校的啡绚咖啡吧为基础,建设创业咖啡吧,搭建创业共享交流平台,最终使整体的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器”、学生走稳创业之路的“学步车”,最终达到创新、创业、创未来之目标。
二、建设目标
(一)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创造能力,培养创业精神。
(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构建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新模式。
(三)利用“互联网+”模式,结合学校自有资源,创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建设创业咖啡吧,成为上海市中职学生创业交流模范平台。
(五)打造中职标杆性创业基地,并对上海市其他中职校学生创业工作基地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三、建设过程(一)顶层设计创业教育,打造双创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联手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建成“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创新创业”紧密合作机制。有效整合双方的资源,共同开展深层次的师资培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意识培育、创业指导等多方面合作,培育多层次领域的“双创”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上海经济转型,助力全国深化改革。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共有会员单位495家,囊括了全市90%以上的知名机构,营业额占整个行业的98%以上。加之早前成立的上海职教战略联盟,学校获得众多企业和社会资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基地建设、合编教材、课程建设、导师制、师资培训、创业指导和咨询、实习就业等渠道,把企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提供全真环境、全真管理、理实结合的创业教育,助推专业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就业三通道。
(二)联手行业优势资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和教材建设
表1创业课程体系
2.举办专家讲座和创业论坛
依托创业基地的资源优势,邀请企业管理者和行业专家,以及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士给学生进行培训和讲座,学习创业经验,培养创业精神,并组织师生实地进行考察学习。
3.举办校内创业大赛
学校每学期举办创业大赛,分为策划类和实战类,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通过项目路演、业绩汇报、实体测评等比赛形式,针对创业项目计划书、可行性分析、企业创办、团队建设、资金管理、商业模式等指标进行考核,由行业协会、企业、导师进行综合评价,并评定奖次,并给予一定的金额创业基金奖励,帮助学生将策划项目落地,或扩大创业规模,鼓励积极创业。
(三)建设创业专家库,充实创业师资
实行导师制,通过双创教育基地和上海市职教联盟,学校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创业精英、优秀创业校友、能工巧匠等作为基地导师,建设创业专家库。
(四)“互联网+”全真实训,创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我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社会阅历,重点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建设“啡绚咖啡吧”学生创业基地。
1.学生自主管理,全真经营实训
啡绚咖啡吧是一个校内真实经营的小企业,管理运营机制完善,实训设施齐全,每学年培养大约50名学生。
所有岗位由学生担任,高年级学生经过实践能力考核,升职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负责管理并自主招聘一年级学生担任咖啡吧员工,下设财务经理、采购经理、销售经理、会计、出纳、人事、宣传和普通员工等岗位,学生通过职位竞聘,导师考察和团队推选,定岗定责,定期轮岗,指导教师负责监督检查工作绩效,循环往复。
吧内的卫生标准、物料采购、产品研发、饮料制作工序、操作流程、考核办法、奖惩措施、经营销售与财务管理制度由学生撰写制定,教师和校外专家审核提出意见并指导修改后,通过引领式自主学习平台公告,规划细致缜密,学生积极参与创业经营项目。
员工招聘到岗后,由咖啡吧管理人员,对新员工开展业务培训和传授产品制作工艺,包括指导完成采购、产品制作、销售、财务、清洁卫生和器具消毒等工作内容。由会计专业学生完成全部会计业务:整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费用报销、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岗位职责。
每个工作日,“啡绚咖啡”学生管理团队都通过引领式自主学习平台向指导教师和员工汇报沟通经营管理情况;每周举办全体例会,主要内容包括汇报各岗位工作情况,小结经验,发现问题,建议和意见;定期召开全体员工创新会议,寻找优质供货渠道、进行市场调查、头脑风暴、促销策略、研讨新品开发等,从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业务水平,保证经营质量。
邀请知名连锁餐饮如:百盛餐饮集团、通用磨坊、DQ上海适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经理和店务经理进行创业培训和讲座,并指导咖啡吧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口味品尝点评,组织学生去集团和连锁店学习考察。
从咖啡吧的店名设计到产品的宣传,从磨制咖啡到奶茶的调制,从接收订单到送货上门,从基本会计科目设置到月末的盈亏分析……咖啡吧让学生学会和运用营销、物流、会计和客户服务的基本技能,在校内就能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
2.信息化创新,引领式自主学习和管理项目
建设引领式自主学习管理系统,分为课程管理、引领管理、自主学习行为管理等几个模块。教师成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引领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成为创业的真正主角。
引领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公告引领、项目任务引领、项目评价引领和项目挑战引领等,教师通过平台的引领管理功能监督学生工作实践情况,以改变中职学生的弱自觉性和弱计划性。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学习创新和研究过程,思考与探究解决方法,他们向同学挑战新品研发和财务核算精确要求等,还勇于向老师挑战,最终完成经营任务,并在预设的功能模块中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行为管理模块,主要学习经验记录、工具使用、分析和计划管理,以督促学生建立规范的职业思维,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经营实践和交流的主动性、自信心都得到提升。
课程模块中,学生会向老师汇报并提出很多问题,学生间会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主题辩论,对咖啡吧小企业经营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勇于和知名品牌如星巴克、85度C等营销策略作出分析与比较。“啡绚咖啡”管理的同学,吸收同学和老师的创新想法,积极研究更好的经营方法,推陈出新,每周都有新点子,尝试新的经营技巧,来表现出每一位同学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一名成功的经营管理者。网上投票系统,还能选出明星员工,激励每一名参与实践的同学积极努力,争先创优。
在咖啡吧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学生通过VBSE管理软件,这种类似于ERP企业管理的系统,通过画面生动形象的3D操作界面的信息化应用实现经营决策层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为整体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无纸化办公,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达到数据和信息准确无误。
(五)学生展示职业风采,承担社会责任和爱心,辐射社会
学校在每年的职业体验日,举办“小小企业家——经营一家咖啡吧”小企业经营管理项目体验和展示,接待中小学生和家长体验。历时4天,咖啡吧学生团队每天接待4个时段,每时段20-30组家庭,单日接待量达240-300余人次,咖啡吧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现场控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制作视频介绍经营管理和产品制作方法,并教授小学生们制作奶茶和咖啡,引导他们将做出第一杯奶茶送给父母喝,成员们在宣传感恩教育的同时自己也不断体会和成长。
咖啡吧团队多次在校内外进行爱心义卖活动,将售卖饮品的收入全部捐给环保公益社团和贵州山区学校,学生从企业经营者到教育者、再到爱心奉献者的角色转变,在职业体验和公益活动中体验职业成就感、感悟责任、奉献爱心。
(六)多方评价,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1.创新创业教育考核
针对全体学生,结合创新创业课程,通过课程考试、项目实践操作、商业模式制定评分等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到学生毕业成绩单中,与学业评价衔接。
2.创业实践能力考核
通过创业大赛,学生创业实践具体情况,聘请上海地区创业者或者企业家,从企业创办流程、资金流转状况、产品定位、商业模式宣讲、营销思路等方面,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进行打分考核。
3.综合职业能力考核
对于项目参与学生,除以上的考核之外,采取每个学期填写自我评价表进行自评;向创业团队递交创业总结,由全体成员在创业评价表打分;家长反馈;校外访客、职业体验日宾客都会有服务、口味、环境几个等级的简易评分表,以PPT路演形式向创业项目考评组进行创业展示和答辩;多方评价后由项目考核组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图22多方评价示意图
四、条件保障
(一)成立双创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责,加上上海市职教联盟的资源优势,与品牌连锁经营企业、教育资源开发企业合作,企业的深度参与,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基地工作。
(二)成立创业项目管理工作组,建立管理运作制度和监管制度,由分管校长负责,推行导师制,建立教师指导团队,并不断培育师资队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管严格,财务账目清楚。
五、成效和影响
(一)学生方面
1.促进全校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提高学生就业的实操能力
咖啡吧实行学生自主经营、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任务引领,自主创新为原则,完成管理、财务、营销、采购、制作、后勤保障等职能。让学生真正体验企业经营实际,将习得的专业知识得到充分锻炼和实践,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实现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对经营项目的规划、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业精神,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通过创业设计比赛,学生设计创业计划书。创业推动就业,由于经历了创业创新的培训和实践指导,学生对岗位所具有的技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将会大大减少就业的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荣获全市中职系统中唯一的“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经过创业实践的同学们也成长很快:08届金融事务毕业生王蕾在立信会计学院成绩排名全班第一,08届金融事务毕业生石君开设代理记账工作室,10届会计专业毕业生陆佳颖获得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优秀员工称号。
附1:咖啡吧工作心得
(10届会计专业毕业生陆佳颖)
如今我已成为一名财务人员,无论是咖啡吧所体验到的经历还是全国技能大赛上收获到的经验,都为我如今的岗位打上了厚实的基础。刚进单位时,我微笑面对每一位同事,主动打招呼,主动工作,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并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认真仔细得做到位,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信任,这是在咖啡吧让我学习到的责任心。
附2:咖啡吧工作心得
(09级物流专业毕业生王雯婷)
我通过咖啡吧日常经营,学到处理各种问题的办法,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锻炼自身临场应变能力。针对现状对欠缺的地方思考如何改变;为日后的发展规划提出倡议;开发新的产品等,这些都需要整个团队齐心合力努力创造。
2.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磨练工匠精神。
在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时代,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在这个充满创业创新机遇的时代,需要一种不投机取巧的质朴,才能真正创造出经得起挑剔眼光的产品。
通过咖啡吧学生对口味、饮品、品牌等满意度做市场调研,经过资深饮品集团的导师技术指导,不断开发研制新品,鼓励创新、个性化定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对“一杯饮品的品质追求”的磨练赢得市场消费者信赖,培养学生的精工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践经管校美丽转身理念。
(二)学校方面
1.形成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课程,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合作开发创业课程并实施教学。目前已形成教材、教案、课件、教学资源,并不断修订和开发新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体现职业素养教育和创业引导的功能,启发学生对创业和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实施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诱导,与专业学习互相促进。
2.咖啡吧经营完善,获得多项荣誉
由于学生们的努力经营,咖啡吧小企业经营项目获得多个荣誉:连续三年荣获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优秀社团称号;2012年花旗银行举办的青年社会创新大赛一等奖;普陀区2014年度中学生明星社团;上海市2015年度中职学生明星社团。
经过咖啡吧的创业实践,学生对小企业经营管理兴趣很高,他们成长为校沙盘训练队的主力,多次在全国技能大赛获奖:2013年上海市沙盘比赛一等奖,2014年星光大赛华东赛区沙盘比赛一等奖。2014年星光大赛全国沙盘比赛一等奖。2015年星光大赛上海市沙盘比赛一等奖。
3.创业咖啡吧打造成普陀区的学生创业交流场地
四、设想与展望
(一)创业咖啡吧汇众智,孵化支持创业项目
校内咖啡吧既可作为小企业经营实训场地,又可打造创业交流平台,重点建设创业咖啡吧,建设经验交流室、项目路演室以及创业孵化区等。
借助双创基地和上海市职教联盟的社会资源,利用学校的知识密集优势和公益性,在咖啡吧定期组织“创客下午茶”,提供饮品服务,作为企业、创业者、投资者交流经验、寻找机遇的平台。创客们和投资者在此进行头脑风暴、沟通信息、寻求机遇,学生们在对话中获得启发和激励,也获得了很多创业经验,学习和培养创业精神,达到双赢。
(二)“互联网+创业”营销专题建设,拓展创业资源广度
1.创业品牌宣传
在学校官网上建立学生创业基地专门网站,以学生创业项目为模块来进行推广。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和海量信息,寻求商业合作、创业机会,开拓创业渠道。由专人负责学生创业项目网上平台指导和维护。
2.借助微商、微店推送
新型营销模式——微商、微店,小成本低风险,学生做微商运营初步学习和体验创业,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朋友圈点对点传播,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创业的宣传与商品销售。
(三)利用咖啡吧等实体创业案例,创业基地发展成上海市著名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由于咖啡吧这样一个成功的创业实例的存在,依托创业基地,给创业者带来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和优势资源,吸引更多创业者和资金支持,对于创业者们来说,圈子很重要,通过基地可接触到更多的创业者、投资人以及新鲜的创业理念和项目,还可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未来将会形成以小微企业的创办和经营为主题的系列创业体系,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著名创业基地。
七、体会和思考
(一)当前创新创业之风盛行,但不能一腔热情,蛮干求量。应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等特点进行科学的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在学生心里植下的创业种子,除一部分有特质和资源的学生直接创业之外,大部分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首先使他顺利成为合格的职业人,经过职场历练,准确了解市场后,选准时机进行成功的创业。
(二)目前以财经系试点建设创业基地,逐步完善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并推广至全校计算机系、商务系,形成三个既独立又互通的创业基地群。校内基地的成功将推动校外基地的组建,目前已经在酝酿中。
八、结语
创新、创业需要厚植的土壤,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深度结构调整,职业教育作为社会责任的担当,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创新,融合社会资源,建设创业基地,从创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的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创业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学生的羽翼更丰满、“双创”基地的品牌更响亮、中国制造的筋骨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