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人口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作为北京市青年人覆盖面最广的组织,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简称团市委)一直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持续的线下交友活动。未来,团市委还将打造一个靠谱的线上婚恋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定制线下交友活动。
家长写“联名信”建议共青团帮子女找对象
“我女儿,漂亮吧!”一位阿姨打开手机里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孩子眉清目秀,透着知识女性的优雅和干练,“我女儿博士毕业,年薪80万,三环边上有套120平米的房子。可是今年都37了还没对象,愁死我了!”这位阿姨女儿的境遇反映了婚恋市场上一个令人无奈而又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大城市里,大龄未婚女性多,而且越是高知,越是经济独立,被“剩下”的可能性越大。
“这些男孩子太挑剔了,一个80年的男孩子竟然嫌我们86年的女孩大,说至少要找88、89的,他们太过分了!”另一位阿姨的话令在座很多家长纷纷响应,这又是一个令无数单身女性父母义愤填膺的事实,传统的男大女小婚姻观,让很多大龄“剩女”还没嫁人前就“矮了三分”。
作为联系服务青少年的群团组织,团市委始终将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和服务青少年作为主要工作职责,团市委意识到,“青年人找不到对象”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方面,团市委应该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回应社会期待,在帮助单身青年找对象方面有所作为。
团市委组织靠谱青年交友活动
然而时下相亲市场呈现一片乱象:婚托骗钱事件时有发生;网恋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不正当相亲网站野蛮生长;父母在公园“摆摊儿”代子女相亲处于尴尬境地……
这就需要一个靠谱的机构,把单身男女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交友的正规渠道。团市委组织的相亲交友活动应运而生,此前团市委各部门针对本领域的青年群体开展了不少卓有成效的交友活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持续性活动,传递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吃货”“养生达人”“理工男”“爱烹饪”……上周六,团市委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相亲活动。
活动开始前,单身青年们要进行专业的“心灵匹配”测评,了解各自的“恋爱性格”,现场将同一“恋爱性格”的人安排在一起,并让青年们各自贴上自己的个性贴,方便大家“第一眼就能在人群中找到和自己合适的人”。
这是团市委集中举办的大型相亲交友活动现场。团市委提前11天在“靠谱青年”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报名信息,在活动开始前,浏览量已超过2万,报名人数超过两千,最终选出200名青年来到现场参加活动。
对于没有参与到本次活动中的单身青年,团市委将定期开展活动,优先邀请这些青年参加。活动结束后,团市委还专门针对本次活动做了一个满意度调查问卷,活动满意度达到90%以上,对于是否愿意参加以后共青团组织的交友活动,90%以上的人选择的“愿意”。
将建线上婚恋平台大数据定制线下活动
除了组织线下活动,“门当户对”这个词,是相亲交友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不同,现在80、90后单身青年更看重的是对方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匹配。同时,当代年轻人的婚恋,也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很多青年人拒绝传统的相亲方式,认为这是自己“社交能力差”的体现。于是,网恋成为一种新的相亲交友方式。
在线上活动中,团市委也决定融入“互联网思维”,未来将建设一个北京青年的婚恋交友平台,单身在平台可以进行信息的登记,平台设有互动环节,实现网上青年交友。在注册登记环节,青年用户不能只简单填写“年龄”“性别”,还要填写兴趣爱好、活动区域、交友方向等个人信息,并选择性进行公开展示,形成自己的“标签”。
对话
择偶过度依赖父母婚姻质量打折扣
对话人: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宗春山
北青报:你对“剩男剩女”现象怎么理解?
宗春山:事实上,现在“大龄剩女”的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女性变得越来越优秀,高学历、高薪资、高职位,她们更倾向于找比自己更优秀的男生,但这样的男生往往是凤毛麟角,所以被剩下的女性就越来越多,她们宁愿当“单身贵族”,也不愿意委曲求全。
北青报:你怎么看父母代孩子相亲这件事,你认为新时代的婚恋观和传统婚恋观有什么不同?
宗春山:家长们的焦虑心情可以理解,如果父母过度干涉,实际上是对儿女们不信任的表现,只能适得其反。同时,在择偶这件事上,如果儿女们过度依赖父母,未来的婚姻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老一辈人认为,要先安家再立业,但年轻人面对的压力比较大,他们不是不想结婚,是希望有一定的成就之后再谈婚论嫁,当传统家庭观念和年轻人自由思想发生碰撞时,父母应该给儿女们一定空间,不要一味施加压力,多听听儿女们的想法。
北青报:你认为青少年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宗春山:对青年婚恋观教育不能从青年才开始,要前置到中学时期,事实上,当孩子们步入青春期时,家长和学校就应该开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但往往那时候一提及“异性交往”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就会和“早恋”挂上钩,教导孩子们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忽略他们所面临的异性交往的问题,这不仅是对人性的挤压,更会让孩子在以后的“异性交往”方面无所适从,在职场上风生水起,却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早恋是不合时宜的,但早些帮孩子们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