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相亲角,为未婚人士寻找另一半提供了新渠道。
公园里的相亲角,为未婚人士寻找另一半提供了新渠道。杨婧婧梁宗具作
春节回家,你被安排相亲了吗?不少未婚的市民在社交媒体表示,过年期间,长辈的催婚方式总是花样百出,轮番而上的相亲安排得明明白白。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于外界的压力或自身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相亲的大潮中。这种高效速配的婚恋群体正不断扩大,这种婚恋模式靠谱吗?让我们走访市民了解一下。
阳江日报记者/肖宇琪
公园流动“相亲角”
为单身青年搭“鹊桥”
近日,28岁的市民小梁与同事介绍的相亲对象约好了见面吃饭,随着相亲的日子逐渐临近,他的内心愈发忐忑。“真人和照片差别大吗?找不到话题聊天怎么办?对方会不会觉得自己无趣?”缺乏恋爱经验的他想着这些问题,开始后悔答应同事的邀约,对相亲结果未知的忧虑让他既紧张又焦虑。
和小梁一样,越来越多的单身未婚市民正在通过相亲的方式寻找有缘人。他们通过熟人或专业的媒人、机构介绍符合条件、适合交往结婚的对象。与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相亲不同,信息的普及、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得当代相亲男女的选择更加自由宽泛。
在江城区共青湖夜市附近,一个规模不大的相亲角吸引着过往市民驻足,两根红绳系在两棵大树之间,100多份相亲者的资料整齐地悬挂在红绳上,以纸张颜色区分性别,红色为女性,白色为男性,资料上注明了相亲者的姓名、年龄、身高、户籍、收入等基本资料,一目了然。一旁的工作人员身着红马甲在摊子前等候咨询,宣传KT板上标明主办平台“阳X缘”,并张贴出二维码,扫码即可报名登记资料。
“我们是公益性质的,报名不收取费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流动的相亲角,主要是在市区公园内人流较多的地方进行摆设,除了线下的相亲角,他们还在线上举行公益相亲会,所有报名的人员都要求实名认证,如实填写个人的信息资料并提交照片,报名成功后就可以在小程序内选择感兴趣的嘉宾,只有互选成功,才能进入牵线交流环节,省时又高效。
流连在相亲角的除了替自己相看的未婚男女,还有不少父母在为儿女掌眼。“我儿子26岁了,他工作比较忙,工作环境也很少接触异性,对自己的终身大事也不上心,反而是我们做父母的替他干着急。”饭后在共青湖散步的市民冯阿姨被相亲角吸引了目光,她认真浏览资料中的信息,希望能从中给儿子挑选一位合适的相亲对象。小梁的父母也常常催促他落实自己的人生大事,可忙碌的工作,固定的社交圈,使他结识异性的机会很少,在相亲这条路上,小梁自知任重道远。
相亲市场隐形的评估标准
在替人找对象的过程中,垦姨还是遇到过不少“麻烦”。有人眼光过高,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估,既要外表可观又要性格良善,最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也有的被父母抓着来相亲,实则打心底里不愿结婚,不管看谁都不顺眼,市民小方就是相亲市场的这个“刺头”。
理性看待相亲,追求幸福人生
有人还在相亲的浪潮中挣扎,也有人已成功上岸。95后市民小谭近期正在备婚,她与未婚夫就是通过长辈介绍相亲认识的。一开始小谭十分抗拒,两人都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初次见面却给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深入交流更是发现两人三观一致,兴趣爱好相投。到了适婚的年纪,双方父母协商好后,两人就准备走进婚姻的殿堂。
阳江高级婚姻情感咨询师、婚恋行业培训讲师冯华珍,从事职业红娘已有6年,其所在的婚恋公司服务会员2000余人,帮助500余对单身男女牵手成功。对于当下的相亲模式,她有自己的看法。“相亲的群体还在不断扩大。”冯华珍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相亲使得这个群体正在逐渐年轻化,除此之外二婚的离异群体和夕阳红群体市场也非常庞大。其婚恋公司所登记的用户中,最年轻的有00后,最年长甚至有古稀老人。在她看来,经过精准匹配的相亲比自由恋爱更加高效和安全。通过理想对象的画像,去筛选对方的年龄学历、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更加精准也更容易同频,匹配度更高,省时又省力。
“相亲不能再走传统的模式。”冯华珍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相亲形式五花八门,线上线下并驾齐驱。线上的除了社交平台、交友软件、社群相亲,还有与时俱进的直播连麦交友;线下的就更丰富了,比如一对一精准匹配,或是多对多联谊活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用目前流行、年轻人感兴趣的社交方式去开启一场浪漫心动之旅。
对于寻找到优质伴侣,冯老师提出建议:“100分的伴侣是50%的选择+50%的经营。希望大家能明白爱情婚姻的底层逻辑:好的伴侣不是找来的,是吸引来的。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要去追光,要让自己变成发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