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实习生樊雨晴
记者调查发现,“嗅觉灵敏”的商家发现这一商机,用可查验的实体公司公章、P图制作的假电子章等手法进行或真或假的盖章服务,帮助学生虚构实习证明,价格从几块到几百块不等,销量好的每月可售6000多单。
目前,多个平台都存在隐蔽交易的现象,制章盖章、提供证明、售后回访等一应俱全,已然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
虚构实习证明需求在暑期尤为旺盛
在某闲置交易平台上,记者看到,有不少求购实习证明的买家,他们发布了“蹲帮忙盖实习章”“蹲XX类型单位盖章,价格可议”等求购帖,有的标价30元,有的愿意花费1000元,不少人还以9999元“重金”吸引眼球。
广州某“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小曾则因备考公务员无暇实习,“暑假是黄金备考期,我想抓住上岸机会,就在社交平台花200块盖了个章,这家公司应该是真实存在的,没什么问题。学校只看有没有交报告,不会去查有没有真实习。”
最低5元可抠取意向单位电子章
记者在多家平台进行调查发现,出售实习证明的商家通常不会使用明显的字样招徕生意,而是披着“正规刻章”外衣,进行伪造公章的交易。某购物平台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文印、刻章店铺,有的店铺在首页显眼位置说明只进行个人签名设计、刻章的服务,并且明确拒绝了制作虚假实习证明。另一部分店铺则表示可“制作各类证明、各类合同需要的章”,这类店铺月销量少则几十单,多则上千单,价格根据买家的要求和刻章难度从几元到100元不等。
阿文介绍,目前该平台的实习证明作假主要采用三种制作假章的方式。第一种是买家向卖家发送意向单位的公章照片,卖家通过PS软件将公章图抠下,粘贴在买家的实习报告上,价格在5-15元不等;第二种是卖家根据买家提供的公章照片新仿制一个“电子章”,因作图难度提升,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第三种是刻实体章,价格是三者中最高的,100-200元包邮到付。“不管什么公司的章都能给你做,不会因为做大公司的章就多收钱,我们是按难度来算钱的。”面对记者提出的安全问题,阿文说,“我做这个很多年了,没听说有什么问题,也没人被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刻章并不仅限于实习证明使用。卖家阿飞的店铺首页写着“电子盖章,快速出图”,并强调做的是“合法生意”。记者称需要制作北京某公司的合同章,并给他发送了一张公章图片。阿飞知道该章用途后并未拒绝,要求先在平台下单,全新效果10元、做出老旧的效果15元。记者拍下三单(5元/单)后,阿飞只用约半小时便做出了该枚电子章,然而成品显得较为粗糙,与原章相比有肉眼可辨的区别。
100-200元可购买正规公司“全套服务”
记者添加了一位称“在各地区、各行业都有资源,60元就能按所学专业和其他需求提供盖章服务”的卖家Zero。Zero发来一份涵盖多个行业的“商业版图”,并表示自己在多地都有可以盖章的正规公司,还可以提供实习评价等一系列服务。“这些公司有几个是我名下的工作室,另几个是我家人、男朋友和朋友的,保证真实可查,不用担心。”
某生活方式平台也不乏实习证明的买卖现象。卖家和买家给发布的内容加上#大学生实践#、#大学生实习#等标签,很容易便能彼此匹配,私信谈好价格便可下单。卖家金子以200元的价格出售建筑公司盖章服务,因售价偏高,询单者寥寥无几。“没人买也没关系,我本来也不是靠这个赚钱的。”金子说。
内业:虚构证明有风险、易“露馅”
记者摸查发现,目前广东有部分高校要求实习证明需盖实体章,如实习单位无实体章可用电子章,部分高校则不作要求,实体章和电子章均可,对所盖公章的真伪一般都不作仔细查验。
花钱买实习证明并非“一劳永逸”,部分同学提交后仍提心吊胆。广州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张告诉记者,自己是花钱刻的假章,很担心被学校和用人单位发现。某社交平台上,有同学称自己购买假证明被学校和工作单位发现,拿到手的offer被收回了。“考公的话还是不要作假了,政审环节会被发现,得不偿失。”一位用户发帖劝告说。
法律专家:伪造印章可处拘留,平台有责强化监管
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主任、广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林泰松律师接受采访时表示,买卖实习证明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公章的正常流转秩序,还侵害了国家对市场的正常管理以及市场交易秩序。买卖虚假实习证明中的私刻公章行为对被冒用公章的企业构成侵权。
如今,P图被用作伪造印章的手段,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伪造者涉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将面临拘留及罚款的处罚,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被冒用公章的单位在知悉情况后,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若因此遭受损失可对侵权行为人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赔偿。”林泰松说。
林泰松介绍,依据电子商务法第八十条的规定,网络平台未对入驻平台商家经营资质进行核验、登记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学生购买假实习证明是道德意义上的不诚信行为,如果因此被处分,将计入个人档案,影响今后的就业选择。此外,实习造假行为一旦被用人单位查证,学生将面临不予录用或录用后解除劳动关系的风险。”林泰松说。
目前,伪造印章手段多变、手法娴熟,用人单位识别实习证明造假具有一定难度。林泰松建议,用人单位可询问应聘人员实习内容、工作经验、收获感悟等,综合其现场表现对实习证明的真伪进行判断,并可要求劳动者在入职前一并提供实习成果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