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婚恋平台套路骗局频现,91岁空巢老人险被骗7万元看看头条

今年3月,央视网报道了一起特殊的消费案例:广州一位91岁的空巢老人在婚恋网站上认识了52岁的李某,后者半个月后便以结婚为由索要6万元彩礼和1万元戒指钱,还叫老人一起炒股。

这种"杀猪盘"套路如此熟悉,只不过此次被击中的却是91岁老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相比于年轻群体,老年群体陷入婚恋骗局的几率更大;而且随着单身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现象有上升趋势,值得注意和警惕。

数年来,在线婚恋市场的各种乱象频频见诸报端,诸如虚构人设实施诈骗、洗脑营销诱导支付会员费、婚配对象为已婚人士等现象已见怪不怪,但局中人依旧会被各种手段诱惑,掉进泥潭才看清脚下的路。

丧偶老人近5000万,银发单身族交友被骗几率高

半个月左右,李某主动提出结婚,并要求6万元彩礼钱和1万元戒指钱。1月23日和1月24日,老人在李某陪同下先后从多家银行取出共7.8万元现金。同时,李某邀请老人一起炒股,当老人去银行取6000元现金想交给李某时,刚好遇到老人的女婿。

随后,李某落荒而逃再无法联系上,老人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在警方帮助下,老人钱款被追回。据警方透露,李某是已婚身份,想通过在婚恋网站上找"金主"诈骗钱财。

事件曝光后,多家媒体转发报道。部分网友以看客心态嘲讽当事人,但却忽视了,在这背后,是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的孤寂感。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超过2.64亿,人户分离规模逼近5亿人,丧偶老人将近5000万。也就是说,有近5000万老人可能面临同样孤寂无奈的境况,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的情感需求很少得到正视和讨论,而他们的窘境每个人未来都可能经历。

与此同时,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随着老年人触网率的不断提升,针对他们的网络骗局正潜伏在一个个图标背后。

2019年10月9日,腾讯110平台曾发布《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基于2019年上半年用户举报大数据分析,结合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案例,总结出针对中老年人诈骗的手法与特点。

白皮书显示,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三大手法让中老年人"屡屡中招",三者合计占比超60%。其中,交友诈骗占比11.2%,位列第三。

头部企业投诉量上千,婚恋网站暗藏五大套路

第一类:怂恿贷款支付,消费者陷退款难题

部分婚恋网站为了让消费者支付会员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销售人员通过五花八门的包装话术,让消费者稀里糊涂掏出第一笔钱,甚至提出贷款方式。在意识到自己被"忽悠"后,消费者要求退款往往得到婚恋网站冷嘲热讽的推脱。

据广东新闻广播报道,2021年底,深圳的杨女士在某婚恋网站线下门店被"红娘"怂恿花48800元找相亲对象,杨女士实际支付了12200元,另外36600为贷款费用。当她意识到掉进陷阱想退款时,却遭到门店多次推脱,还被威胁不还贷款便会上征信黑名单。在警方帮助下,杨女士的费用全额退款,并终止了贷款合同及可能产生的利息。

第二类:洗脑营销签署合同,婚恋网站不履行退款承诺

婚恋网站的销售人员会通过"10年工作经验、匹配率超过80%"等背景信息,将自己打造成"金牌红娘",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一定信任。至于其匹配率的具体计算方式,却很难说清楚。在消费者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销售人员会针对质疑作出保证承诺,让消费者放心。然而,合同一旦签署,他们的态度又是另一番景象。

第三类:层层诱导升级会员,服务内容与承诺差距大

正如记者在部分婚恋软件注册发现,客服会通过只有高级会员才能接触到优质会员的话语,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服务。然而,消费者购买之后会发现,客服的许诺很多都是空话。

第四类:打造虚假人设,让消费者落入金钱骗局

记者尝试注册部分婚恋软件发现,这些软件的审核门槛并不高,没有强制要求实名认证。在填写的基本资料类目里,学历、有无子女等信息均可自行修改;且在注册不到10分钟内,便有不少其他会员发来的私人信息。若想解锁全部信息,需要再度付费,但从显示信息看,多数会员都有各自优势。信息审核资质的不严格存在虚假人设的风险,在取得消费者信任后,诈骗方可能通过炒股理财、生病欠债等理由借钱。

2月25日,东莞公司诉讼律师吕静峰公布一起虚构军人身份实施诈骗的案例。2018年3月19日至2019年4月13日间,李某虚构自己有军人身份或背景,并虚构工作单位及职业、收入水平,取得多名被害人信任并与之交往。后在交往过程中虚构各项事由和金钱花销,骗取各被害人向其转账人民币共计524521元。值得注意的是,李某与多名被害人均是在网络交友软件上结识。

第五类:隐藏已婚已育信息,消费者被迫成为"第三者"

以上五大套路不仅年轻人容易中招,老年人也存在被骗风险,上述91岁的空巢老人便是例子。尽管很多套路都是老生常谈,但自婚恋网站诞生的一刻起,这些乱象如杂草般不断生长,被监管层约谈多次后,这些问题依旧难以消除。

婚恋网站乱象缘何"头铁"?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婚恋交友平台累计活跃用户数达3655.7万人,较2020年同期增加了607.80万人,同比增长19.9%。

2021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单身情况方面,单身超过3年的用户整体占比超8成,其中男性单身超3年的用户明显多于女性。其中,相亲是用户最主要的服务需求,用户占比达73.6%。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巨大的婚恋交友市场为平台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乱象的滋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记者指出,婚恋网站自身认定为"中介平台",却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同时不少消费者本身由于在婚恋网站上受骗,且原因在于婚恋之上,往往碍于隐私、羞于启齿,也助长了婚恋平台对用户体验上的各种漠视和维权过程中的无视。

实际上,不仅国内存在婚恋骗局,国外的"杀猪盘"现象同样存在维权困境。最近Netflix热播的纪录片《Tinder诈骗王》真实讲述了Simon利用Tinder交友软件,将自己包装成富二代人设,往返在各个国家之间,与多方女性建立感情后引导其投资或借钱,最终跑路。

讽刺的是,Simon如今人气高涨并开设收费昂贵的"知识付费"课程,而被他诈骗的上百个女孩,则仍在背负巨额债务。

对此他建议,消费者在使用婚恋网站时,要注意审核他人信息,由于上述网络还没有达到完全屏蔽到不良信息的程度,因此应当从自身的意识层面提高信息审核甄别能力。

其次,对涉及金钱交易的内容一律说"不",对互联网涉及金钱交易的内容,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此外,应当持续强化和提示老年人网民预防可能发生的网络诈骗,更新老年网民对反诈骗风险的预防能力,更好地防范权益受损的发生。

THE END
1.河南一女子相亲一律失败突然想嫁村里单身汉:少打我主意没你的份近日,河南一女子相亲一律失败了,被拒绝后的她,突然想到了村里有一个单身汉,男子看到女子来到自家门口,直接阴沉着脸说道:你别打我主意,以前的你看不上我,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网友们直呼:“不娶就对了,不然有你哭的。” 女子今年34岁,长得要多普通就有多普通,但是她特别喜欢化妆,却非常喜欢那些制服之类的衣服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RJI1TK055616WX.html
2.农村离婚潮起,除了感情破裂,还有几种原因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惊!农村婚姻大动荡,背后藏着啥秘密?在安静平和的乡村小道上,以往夫妻相互陪伴的温暖场景仿佛正一点点消逝不见。如今,农村离婚潮好似汹涌澎湃的大水,一个劲儿地撞击着传统家庭的防护堤岸。到底是啥缘由让曾经稳稳当当的婚姻一下子就不行了呢?这背后肯定有不少惊人的事儿,那就听我仔仔细细地跟您唠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60544215248351&wfr=spider&for=pc
3.警惕!农村骗婚现象,要警惕警惕再警惕通过和家人通电话得知,现在骗婚现象大有往农村蔓延的势头,有的地方不大就发生过多起,多则骗取三四十万,少则骗取也是十几万,把有的家庭搞的倾家荡产,甚至把人有的都搞抑郁了。其二就是当下的婚姻很脆弱,结婚后有的女…https://m.sohu.com/a/816273087_121970637
4.多地回应农村大龄青年婚恋难;当心!300元1瓶黑发产品有毒;中介买卖凤凰生活资讯午报2月前 00:006:35 涨资·识: 年轻人“婚恋难”如何破局? 凤凰生活资讯午报 5.1万人订阅 订阅https://m.renbenzhihui.com/fmmobile/page/player.html?pid=1897522&rid=11440452&objType=1
5.田野来风当前农村地区“闪婚闪离”问题调查鉴于农村“闪婚闪离”问题的普遍性、引导性、可传递性以及危害性,建议高度重视农村“闪婚闪离”问题。“闪婚闪离”问题是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农民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阵痛,既要全方位、多层次构建长效机制为促进农民婚姻家庭完整性提供社会支持系统,也要从源头上对各种农村婚恋乱象进行引导或遏制,实现标本兼治。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2A05VUE00
6.印发《关于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党建引领行动工作方案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宁党办发〔2024〕52号)部署,现就开展自治提升行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一)指导行政村将反对高额彩礼、人情礼金过重和鼓励适婚青年婚恋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结合实际设定彩礼、人情礼金、婚http://tdckw.org.cn/show-311357.html
7.伦理学问题(精选十篇)这启示我们, 在进行农村学前教育建设过程中, 一味强调与城市实行同样的所谓高质量的课程标准显然是盲目的, 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学生都能对催眠界的几大乱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将催眠伦理的一些基本问题比较清晰地呈现给大家。目的是引起大家对催眠伦理研究的重视, 推动这项工作走向深入。从目前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jtqj9z.html
8.◇专题2021013◇治理高价彩礼需多措并举综合发力综述与报告婚姻的幸福不能依靠高价彩礼来支撑,因高价彩礼所引起的婚恋纠纷屡见不鲜。昔日的恩爱情侣当面对高价彩礼这一“拦路虎”时往往因难以承受而一筹莫展,最终无奈分道扬镰,甚至为此双双走上殉情之路。已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因承受着高价彩礼重负,心生怨言,给婚后生活埋下定时炸弹,高价彩礼成为引发夫妻关系破裂的导火索,导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108/t20210818_467727.htm
9.我在婚恋网站当红娘,每天套资料编假人,骗人骗到自我厌恶婚恋网站乱象,在2016年7月,南都周刊曾经做过封面报道: 五年过去,婚恋网站有变得更好了吗? 在百度上搜索“红娘 骗局”,显示有超过342万相关结果。如今,这种现象在婚恋平台较为普遍,很多用户都在注册后被约到线下门店,被“红娘”“客服”诱导消费高价相亲套餐,在与婚托见面后相亲无果,钱也打了水漂。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1/07/c6110766.html
10.民政部推婚姻礼俗改革强化民众彩礼问题上法律意识能否通过立法遏制乱象 是否听说过“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记者进行的线下以及线上调查中,总共有98名受访者给出答案,其中只有8.66%的受访者表示听过,绝大多数受访者不知道我国婚姻法有这样的规定。 “这正是大部分民众在彩礼问题上法律意识淡薄的根本所在。”在北京某婚恋机构担任咨询师的赵晓雪https://news.cctv.com/2018/12/06/ARTI3iEi4oISwRkrCSFjGBEg181206.shtml
11.《法律讲堂(生活版)》20221022婚恋中的民法典不合法难成婚《法律讲堂(文史版)》 20221025 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遗产管理人的设立 《法律讲堂(生活版)》 20221020 婚恋中的民法典 放不下的爱 《法律讲堂(生活版)》 20170712 凶悍的婆婆老打我 《法律讲堂(文史版)》 20200928 民法典文化解读·世纪大典 《我的美丽乡村》 20230425 古老苗寨寻新秋 《心理访谈》 20200112 那https://tv.cctv.cn/2022/10/22/VIDEXIOeGLL5948khBABF5Th221022.shtml
12.新业态不断涌现!如何营造降的文娱生态?他山之石短视频乱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良性健康的短视频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逐年增加,其中“抄袭”“搬运”等侵权盗版现象是短视频侵权案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二是出现了大量不良短视频,突出表现在:传播虚假信息,如摆拍制作并发布涉民生谣言,杜撰虚假情景,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编造、拼接内容,违法使用他人肖像和声音进行人脸替https://www.zgcsswdx.cn/info/7134.html
13.西双版纳旅游全攻略婚恋习俗 傣族男女恋爱自由,每当新年来临,姑娘们将做好的四角缀有缨须的菱形花布包在丢包场丢给意中人,这就是著名的“丢包”活动;小伙子夜晚来到中意的姑娘家楼下吹笛表白心意,叫做“串姑娘”,有意的姑娘会随小伙到竹林中密谈。傣族的婚礼也很有情趣,两家请客,但婚礼在女方家里举行,主要的仪式是为新郎新娘栓线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0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