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在民政部网站全文公布,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一修订草案是自现行《婚姻登记条例》2003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的首次重大修订,标志着婚姻登记程序即将迎来深刻变革。
草案删除现行条例中
婚姻登记需出具户口簿
WISDOM
草案中最引人注目的修订是,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将不再需要提交户口簿,同时取消了对登记地域的管辖规定。这一举措不仅加快了“全省通办”到“跨省通办”再到“全国通办”的进程,也将婚姻登记从地域限制中解放出来。
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
第八条
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书面材料:
(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第十五条
申请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
(二)本人的结婚证。
申请离婚登记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外国人除应当出具前款第(二)项规定的证件外,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证(或者港澳台居民居住证)、身份证,华侨、外国人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或者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向上滑以查看更多
婚姻登记需出具户口簿的背景与意义
删除办理婚姻登记需出具户口簿的规定,是对人口流动性增加和公共服务需求变化的积极回应。民政部指出,现行条例中规定婚姻登记需要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户口簿作为其身份和户口所在地的有效证明材料必不可少,主要是为了明确婚姻登记的管辖权。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规定给不少人带来了不便。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人在异地工作和生活,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的要求,给当事人带来了额外负担。取消这一要求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2021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各地在试点过程中,只要凭一方当事人身份证、居住证就可以在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此类试点证明婚姻登记制度已经与户籍地脱钩,户口簿已失去现行条例中的原有作用。此次在多轮试点、打磨成熟的基础上,草案取消婚姻登记需要户口簿的规定,是对这一变化的进一步确认,也预示着未来婚姻登记将更加高效便利。
取消婚姻登记需要户口薄的规定
是否会导致重婚和骗婚?
民众可能会有疑虑:取消婚姻登记需要户口薄的规定后,如何防止重婚、骗婚等现象的发生?
目前,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已基本实现实时在线登记、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联网互通和婚姻登记数据及时汇聚。对于民政部婚姻信息数据库的现有数据,各地婚姻登记机关都能够实时查询使用。事实上,早在2012年,民政部就实现了婚姻登记信息的全国联网审查。2017年,民政部和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在婚姻登记机关开展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推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信息共享,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人口信息核验。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地核查婚姻登记信息,从而保障婚姻登记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效防止重婚、骗婚等现象发生。
取消婚姻登记需要户口簿的规定
是否可以遏制高额彩礼?
现行《婚姻登记条例》中户口簿是婚姻登记的必要证明文件,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成为婚姻自由的障碍。取消户口簿的要求,旨在简化登记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障碍,使结婚登记更加自由和便捷。个别家庭有时会利用户口簿作为筹码阻碍孩子婚姻登记,增加了婚姻中的经济负担和复杂性。户口簿的取消或许对“天价彩礼”现象产生一定影响。
是否会导致未来离婚率大幅度攀升?
尽管取消婚姻登记需要户口簿的规定使婚姻登记变得更加便捷,但也可能带来婚姻决策的草率风险。婚姻作为人生的重要事件,仍然需要充分的考虑和理性的判断。草案中的新规放宽了登记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结婚可以随意进行,婚姻的稳固性和双方的深思熟虑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自由婚姻的提升并不等于对婚姻责任的忽视,理性和审慎的决策仍是婚姻幸福的基础。
社会对取消户口簿的反应中,部分人特别是父母担忧年轻人可能因缺乏家庭约束而做出不成熟的婚姻决定。这种担忧反映了对年轻人传统家庭干预的依赖,但新规也可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婚姻。在程序上放宽门槛的同时,社会应强化对婚姻的理性认识,培养年轻人对婚姻的成熟态度。最终,取消户口簿的政策变化不仅是对婚姻自主权的提升,也提醒每个人对婚姻的选择和决策承担更多责任,确保婚姻建立在真正的情感基础之上,而非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对家庭支持的影响
婚姻不仅涉及两个人的选择,还不可避免地牵涉两个家庭的命运。取消户口簿可能增强个人的婚姻自主权,但也减少了家庭在婚姻决策中的“把关”和经济上的支持作用。虽然新规鼓励年轻人更自主地做出婚姻决策,但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更多责任。
总结
律师介绍
李淑君
维思德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毕业于法国南锡第二大学(现洛林大学)双硕士研究生
主要业务领域为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婚姻家事、公司法律顾问等其它民商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