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1日,本社泉州网举办单身派对,参加者众多。一年过去了,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有了美满的小家庭。(张九强摄)
海口网11月10日消息临近年底,“剩男剩女”忙着相亲,以给“家人一个交代”,婚介所生意红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婚恋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选择单身,造就了奇特的“剩男剩女”现象。
生活空间小,人际关系淡漠,工作压力大——
单身的我独自唱情歌
小莲今年29岁是个中学教师,家里经济条件也不错,可终身大事却让她伤脑筋。“每星期的课都排得比较满,业余活动又少,接触的人不多。”在工作之余,小莲不是补充睡眠,就是宅在家里上网,就连逛街也是少之又少。家里曾安排过几次相亲,但不是特别满意,一拖再拖,她的婚事给耽误下来了。
阿杜今年35岁了,是个在农村出生在城里长大的小伙子,学的是美术,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想法,家里到处是他旅游时从各地淘来的收藏品。“一个人自由自在。”阿杜说,他就想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男人背负的要比女人多,他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婚后的生活。他也觉得两个人的结合不仅仅是当事双方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有时候觉得要处理这满屋子的人际关系,很头疼。
有车有房,是很多人羡慕的生活,30岁的小倩就过着这样宽裕的日子。她20岁出头时从湖南来泉州打工,现在成了公司高管。“年轻时,想等事业有一定基础,再考虑结婚。”她努力工作,忽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现在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了。”
长期单身可能产生负面心理
泉州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叶彦琪认为,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就要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人一个个踏进婚姻的殿堂,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未婚的人就会比较少与朋友交往。现在出现了所谓的大龄男女青年不婚,有的是因为自身的情感需求还比较“自由”,“情剩”们觉得一个人过得挺好的。这类人虽然看来很潇洒,但却不得不背负“舆论的压力”。婚姻作为人生中的一项大事,是一个必经过程,就算自我的心理情感需求还未达到想成家的程度,往往家里的人已经不断催促,甚至急着安排相亲了。人总是要归属一个群体,需要按照某些社会规则生存。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认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主动选择单身的,多是追求个人自由与解放;农村单身的,多是男性因为贫困而娶不到老婆。随着“单身潮”的发展,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大量被动单身男性的增多,有可能导致社会性犯罪率上升。
“人是注重群居生活的,伴侣、儿女的家庭关系是不可取代的,长期单身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福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何少颖认为,长期的单身生活可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容易产生对他人不满、自我焦虑等情绪,另外还存在对自我不认同、缺乏信心、难以承担责任等问题。
还有人认为,“剩男剩女”把父母一辈人的生活秩序打乱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有父母替子女相亲的事件报导,他们拿着自己孩子的资料穿梭在相亲人群中。“剩男剩女”们要面对自己心里的忐忑,有时候还要引来同事和好友异样的眼光。
他们为何没有由单变双?
社会容忍度改变
单身群压力减小
“我也渴望有个温馨的小家庭,毕竟有一天你也会老去,但可惜,我一直没有遇到对的人。”在市区一家公司工作的小妍略带无奈地笑着说。小妍今年30岁,至今未婚。在别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个“谜”——她不但拥有一份令旁人称羡的工作,薪水高、名声好,而且人长得很水灵,但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女性,在爱情路上却总是停滞不前。
“我对‘剩男剩女’保持百分百的容忍。”对小妍而言,婚姻是神圣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结婚与否的权利,只要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剩男剩女”的存在她觉得自己可以容忍。
“社会对‘剩男剩女’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对这个现象的容忍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这个单身群体的‘发展壮大’。”泉州师范学院教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主任林永乐解释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社会对个体存在的多样性所持的容忍度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模式,。因此选择单身这种生活方式的“剩男剩女”所受的压力有所减少,有些人因追求多样性发展,崇尚自由,不愿过早受到家庭婚姻的束缚而选择了单身。
长相工作房车
择偶要求过多
市区一家婚介所介绍人小潘说,在她婚介所登记的大多是本地未婚青年,女的普遍在20多岁到30多岁,男的有20多岁的,也有50多岁的。其中还不乏工作稳定、事业有成的人士。小潘说,很多人要求对方长相要好,要有正式工作,有的甚至还要求有房有车,要求过高,也是造成单身族比较多的原因。
生活节奏加快
成家成本增大
不要把婚姻想得太理想化
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有关人士认为,单身与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个人的自由。但如果有美满和谐的婚姻,更能促进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根据国内某知名婚恋网站的调查显示,女性在25岁时,有65%的男性认为是理想的婚姻对象;30岁时,有26.5%的男性选择;而到了35岁时,获得认可的只有12.5%的男性。相反,男性在31岁时,有82%的女性认为是理想的婚恋对象,而到了35岁,则下降到30.4%,40岁时更是降到15.2%。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多,男女在婚恋的价值优势上是直线下降的,而这一点对女性的要求更为苛刻。因此,“情剩”们面临的是越来越“剩”的问题。
“婚姻应该建立在感情基础上,找到拥有共同理想、人生观的伴侣一起奋斗,比光注重房、车等经济基础要来得现实。”对于将择偶标准局限在有房有车的大龄未婚青年,林永乐建议他们不要把婚姻设想得太理想化,要从实际出发,找一个可以携手共进的另一半,而且婚姻幸福指数也会比较高。“我们尊重个性多样化发展,不反对‘剩男剩女’的存在,但还是提倡未婚青年顺应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规律,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
叶彦琪认为,每个事物都有其发展的道理,是否选择单身应当慎重考虑,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择偶观,最后迫于舆论的压力随便找一个“完成任务”,以免影响今后的生活。而对于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群,他建议,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择偶原则,不要过于挑剔,真正喜欢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缺点,不要一点点缺点都不允许存在。
相亲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如今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希望通过相亲活动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走在弯弯的相亲路上
引言
大龄女感觉至上
身高167厘米,身材匀称、衣着时尚、性格开朗,虽然已经29岁,但因为在校园工作,小丽(化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了两三岁。小丽一见到记者就大吐苦水:“人为什么要长大,人为什么要结婚?”
两三年之前,小丽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非常自在,工作得心应手,工作之余有一帮好友一起玩,日子过得很惬意,那时一有人张罗相亲,她总是嗤之以鼻,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沦落”到这一步,又不是没人追。但现在,连回家都很怕,“因为我爸妈只要一听说有条件合适的男的,就两眼放光,好像是个男的就可以嫁了,我实在非常郁闷”。
更让她感到悲哀的是,一开始父母还帮她严格把关,28岁下半年开始,标准一降再降。以前她很排斥姐弟恋,但这两年开始跟“弟弟”相亲了,以前非175厘米以上男生不考虑,现在不低于170厘米也得去,“没办法,现在的选择面小很多。”而一提起小丽的婚事,小丽的妈妈也是有一肚子话要说:“我们家小丽又不是歪瓜裂枣,要长相有长相,要工作有工作,硬生生把自己耽误到现在,现在只有让人家挑的份了。”为了尽快了结这块“心病”,小丽的父母决定增加小丽的嫁妆——陪嫁一套房子。
“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想要将就一点,却发现将就更难。”小丽觉得这句歌词写得太好了,几乎就是她的写照。“虽然相亲目的性很强,但是,我还是希望能碰上有感觉的。”坚持感觉至上的小丽让父母十分头痛。
随着年龄的增加,加上旁边人给的压力,小丽坦言信心开始受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坚持感觉至上是否都是对的。现在她经常拿表姐的例子鼓励自己,表姐32岁才结婚的,找了个老公小她3岁,又帅又体贴,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
“既然都剩下了,剩女没关系,别熬成‘剩姑’就好了。”
钻石王老五挑花眼
“小庄还没结婚?!那一定是太挑了!”小庄(化名)今年39岁“高龄”,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条件很不错,应该很好找,可是年复一年,同学的小孩都有十几岁的了,只有他还单身。大家纷纷感叹,本来是远近闻名的钻石王老五,一不小心也成剩男了。
每次听到旁边的人说他要求太高,他都会觉得很无奈:“性格好一点,我不喜欢任性的女人,还得伺候着;工作稳定,我们是一般家庭,养不起专职主妇,再说了,女的不出去工作很容易跟社会脱节;漂亮点,至少要看着舒服,对得起观众;非独生子女,家里没什么负担,养两个老人已经很累了,四个就更难了;谈得来,两个人不能没有共同语言。你们说说,我这些要求很过分吗?”
“他要是能随便,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呵呵。”熟悉小庄的人都不信。
交友达人网上相亲
“有房子吗?”“几套?”“有按揭吗?”“独生吗?”“婚后要跟父母住在一起吗?”……小吕(化名)今年31岁,市直某单位公务员,安溪人,毕业7年来他已经记不清相了多少回。以上这些问题,几乎每次相亲都要被问到,很多时候是陪相亲的女方父母或亲友团发问,也有女孩子会自己问。
小吕老家在安溪农村,供两兄弟读大学,家里几乎没什么积蓄。一开始,不少人帮他介绍市区有房子的女孩子,他觉得也挺好的,可以少奋斗几年。房子是有了,但都没有他愿意结婚的,“结婚是大事,我不想因为一套房子把自己困住。”于是,去年他七拼八凑凑齐了首付,申请了套经济适用房,终于也算有房一族了。小吕说,人现实一点没错,可是有时有些人已经不是现实了,曾经相过一个女孩子,一开始双方感觉都不错,后来在了解到他房子有贷款、家里还有个弟弟之后吹了。
小吕陆续约会过几个网上认识的泉州女孩子,虽然还没成功,但他觉得网上交友相亲这种方式对他来说可行。“说不定哪天我也去参加《非诚勿扰》,试试自己的勇气,哈哈。”
专家建议:认识自我定位准确
某大型婚介连锁公司泉州分公司负责人、高级婚介师陈女士从业五六年来,已促成了一百多对新人。她表示,几年的工作中她发现,真正“剩”下的,很少条件真的很差,大部分条件都很不错,有的甚至很好,但由于没有正确的择偶观,高不成、低不就,一拖再拖,就剩下了。
陈女士表示,婚姻没有定式,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理想对象的样子,有的看重长相,有的看重性格,有的注重家境,有的要求完美,这些都无可厚非。但许多人过分讲究感觉、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一见面,还来不及进一步了解,因为某一方面,因为一句话就把对方否定了,这其实很不科学。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清楚知道自己对另一半身上哪种品质最看重,见面后多了解多接触,如果最重要的品质符合,可以试着培养感觉,给对方机会,也给自己机会。
流行的相亲方式
时下相亲已被多数单身人士所接受,相亲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传统的“一对一”方式到现在的集体相亲大会,从以往的亲友“搭桥”到现在的“网络红娘”牵线,相亲方式的多样化折射了时代的变迁。目前,在我市适婚年龄中,也存在多种相亲方式并存的情况。
★熟人介绍
传统的相亲方式之一,也是泉州目前最主流的相亲方式。大家都觉得熟人比较可靠,对双方各方面的情况了解比较清楚,特别是好朋友介绍的,比较了解被介绍人的心理要求,相对成功率较高。
特点:知根知底,安全系数高。但初次见面让人很难放松投入,两个人的事,也很容易变成亲戚朋友间的焦点。
★婚介搭桥
据了解,目前市区有近20家婚介机构。一专业婚介师表示,如今进婚介所的人并不是许多人印象中大多是离异人士及在泉州亲朋较少的外地年轻人。
特点:选择面较广,较有针对性。中介机构的诚信度很关键,谨防被婚托、茶托欺诈。
★相亲大会
相亲大会跟求职大会有几分相似,一张张纸条上写着未婚男女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看中了再抄下来。今年5月份,一场在文庙广场举行的相亲大会热闹开场,现场吸引了数百名陌生的年轻男女,不少父母也来凑热闹。
★集体联谊会
集体相亲会大多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由于各个单位条件都不错,活动形式多样,氛围轻松,较受年轻人欢迎。
★网上交友
世纪初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网恋也开始盛行,其中不乏修成正果者。因异地恋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网络的不安全性,归于平静。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严肃相亲交友网站,交友也趋向同城化。
特点:足不出户,选择的触角遍及天下,方便、经济、特别适合宅男宅女。但安全指数还不是很高,可能会遭遇骗局,且异地恋多半很难有结果。
★八分钟约会
★电视相亲
特点:曝光率高,传播率广,不乏成功案例。参加者应当具备一定心理素质,电视相亲秀的本质还是娱乐节目,出名的几率往往大于出嫁的几率,一旦出糗,观众都会牢牢记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