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美籍华人、小有名气的黄金分析师……每一个身份都足以让单身女青年们心动不已。然而,这只是王某精心编织的谎言。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王某在“世纪佳缘”、“珍爱网”等婚恋网站使用众多化名,以“钻石王老五”形象接触认识了多名适婚年龄的女青年,以投资理财为名诱骗六名女性钱财100多万元。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王某的妻子顾某也参与其中。
近日,普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以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顾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婚恋网站上找人“做投资”是行规?
王某不仅并非“海龟”,也并不是单身人士。之所以在多家婚恋网站上注册身份,是为了搜寻合适的目标并拉人“做投资”。王某说,这已是业内行规,通过“谈朋友”入手,和“目标客户”加深了解和信任,就能轻易骗她们上钩。
该投资平台不仅能在电脑上使用,也能在手机上同步操作。如果不深究该软件的资质,普通的投资者很难看出其中的猫腻。
那么,王某是如何将“女朋友们”的钱,转入自己账户的呢?
原来,如果投资者要在该平台入金投资黄金期货,王某就会拿出绑定自己银行卡的POS机进行转账。同时王某再联系老吴修改相应投资账户上的金额,这样投资者就以为钱已经进了账户。然而,客户投资账户上的资金却只是个数字,根本不能实际变现。因此表面上客户的资金是进入了万豪投资平台,实则转入了王某绑定的银行卡内。当客户需要提现时,王某就通过自己的银行卡再将钱转出至客户关联的银行卡。
案发后仍拒不交出百万余元赃款
2016年3月,张女士多次来王某公司,声称她通过“万豪”金融平台炒黄金亏损约30万元,要找王某赔偿损失。王某先后写了两次欠条给她,内容都是答应还款30万元。
然而,张女士并未罢休,她来到公司,要求王某和妻子顾某离婚,再和自己结婚。有一次,张女士同王某两人在宾馆的房间里碰头商量还款事项时,张女士趁王某不注意,就顺走了他的手机。王某觉得这事兜不住,这才将张女士一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妻子。
随后几个月,普陀警方陆续接到多名女子报案,自称在婚恋网站上认识对象后投资被骗。2016年6月14日,王某同妻子在公司楼下的宝马车内一同被民警抓捕归案,同年7月21日被依法逮捕。
据了解,王某还在不同的婚恋交友网站上,分别认识了5名女士,取得她们信任后,诱骗她们进行黄金期货投资,其中李女士投资了15万元、范女士投资15万元、冯女士投资15万元、刘女士5万元、戴女士30万元。
为了给“女朋友”留下自己有情有义的好印象,王某可谓机关算尽:冯女士去美国旅游,王某给了她四千美金;刘女士说她有个朋友急需用钱时,王某二话不说转账了5000给她这位朋友。
至于这些钱的去向,王某故意制造投资失败亏损的假象,让“女朋友们”以为自己操作失误而投资失败,或者编造各种借口搪塞过去。那么,这一百多万元赃款被王某用于何处?是否真的如他所说,“公司正常营运开销用掉了”?并非如此。
2016年6月13日,王某、顾某被抓获后,次日被批准刑事拘留。在王某被民警带去看守所之前,他经过妻子身边,告诉她“有一张以王某父亲名义办的招商银行卡,里面有100万元,先拿去把之前的房屋抵押借款还上。”
后来,顾某被批准取保候审重回家中,在明知该银行卡账户内的钱款是犯罪所得,仍然委托了公司原本负责财务的刘某,通过网银转账方式将涉案银行卡账户内的100余万元赃款转王某父亲的工商银行账户内,再由王某父亲、顾某父亲前往取出赃款并还抵押放款及花用。从案发到一审宣判期间,顾某虽然多次表示要偿还赃款,但始终未归还。
2017年1月13日,普陀法院审理认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钱款,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顾某明知是犯罪所得赃款而予以转移,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依法均应予处罚。
据此,普陀区法院一审判决王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判决顾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赃款依法追缴后,发还各名被害人;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