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周末找搭子,一起看电影、探店、自习、citywalk。”95后的郭女士在广州读研究生,最近,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找搭子”的社交帖。从去年10月底开始,郭女士细数了下,自己一共找了5次搭子。最近一次与搭子组队过程中,郭女士“解锁”了新体验。自诩平时较“宅”的自己,竟和“搭子”从早玩到晚,逛公园、爬寺庙、看落日,“整个过程特别有趣和治愈。”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这是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研二学生蔡伊羚近来喜欢的一句话,她热衷于找旅行搭子,认为通过旅行能感受到与世界交锋的勇敢。邹同学在广州读大二,在万物皆可搭的社交圈里,他有多个“搭子”。比如一起打篮球的“打球搭子”、一起吃饭的“吃饭搭子”等,一起探店逛街的“逛街搭子”...最近,学校临近期末考,他正准备找“读书搭子”,一起去泡图书馆,理由是“一个人比较懒散,找个人可以相互监督。”
蔡伊羚和她的旅游搭子。(受访者供图)
搭子会带来愉悦经历。邹同学记得有一次,自己跟别校同学组队成为“吃饭搭子”,两人特别投缘,从校园八卦聊起,慢慢再了解对方,畅所欲言,“这是聊天有意思的地方,先了解别人,别人再了解你。”
搭子社交: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为什么想要找搭子邹同学认为,这是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人是社会型动物,有社交需求。”邹同学说,对于有些社恐的自己来说,餐厅里热闹的氛围下,一人食显得尤为寂寞,少了他人在旁的陪伴,连逛街步伐都会比平常快许多。邹同学来自湖北,喜吃辣,但身边一众来自珠三角的同学却大多喜欢清淡口味。于是,他便开始在线上“吃饭搭子”,“一聊发现人家也有这个需求,那就可以组队吃火锅。”
在很多社交场景里,邹同学都习惯找搭子,但两人关系仅限于在某个特定场景,之后各自散去,往往未有进一步发展。
谈到“搭子文化”流行的原因,张子恒认为,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年轻人在学习、工作中通常独自一人,对陪伴需求愈发强烈,“如果能够在特定领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能减轻孤独感,在合作中获得双赢。”
“友人未满”:清晰的社交边界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心浮躁,出于一种巨大的孤独感,都想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谈及年轻人喜欢找搭子的原因,郭女士如此分析。她总结,搭子有三大好处:不再孤独、无需维护、更为轻松。郭女士把搭子关系定义为“线下的即时社交”,功能需求大于情感依赖,就像一款社交软件,根据不同对象的爱好和需求及时匹配,促成交流。而作为线下场景的搭子,则让交流场景更有温度。
那“搭子”是否有望成为一种更为亲密的关系郭女士给了否定的答案,生活上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自己已然没有精力去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对现在的我来说挺好的。”
郭女士和她的搭子拍照留影。(受访者供图)
蔡伊羚对旅行搭子的定义则是——旅行的合作伙伴,但旅行之后可能不再联系。为此,她将这样的关系称为阶段性朋友。
郭同学则形容,这是一种“友人未满”的状态,介于陌生人跟朋友之间的关系。但据他了解,身边也有一些“搭子”进化成情侣的情况,“每一个陌生人变成朋友、再创建更亲密的关系,都要经历搭子这个阶段。”
找搭子渠道:校内平台、社交软件
谈及选搭子的标准,邹同学说,“首先是邻近区域,其次是年龄相仿,第三是合拍。”他认为,朋友不一定什么事都有兴趣一起做,但搭子就属于某个更为垂直的领域。
邹同学表示,大部分线下组搭子的过程中都比较愉快,但也有例外。最近一次他在社交平台找吃饭搭子过程中,就不甚愉快。刚开始线上聊,对方显得非常活跃,可是一起吃饭时,对方就表现非常冷漠。邹同学回忆说,自己当时还带了其他朋友吃饭,但对方的“爱理不理”一度让场面非常尴尬,。
蔡伊羚则主要通过学校平台和社交平台寻找搭子,她形容两种途径各有利弊。在学校平台上找的搭子更为可靠,但基本都是在校学生,存在一个缺点,由于阅历不足或在为人处事方面还不够成熟,会导致旅行过程可能不那么愉快。
相比之下,在社交平台上可以找到全国各地的搭子,有时能遇到一些阅历丰富、谈吐雅致的搭子,相处起来非常融洽、有趣。同样的,在社交平台上也会遇到一些存在骚扰或者带有不正当目的的人。为此,蔡伊羚强调,最好选择三人以上一起旅行。
社交平台上,寻找“读书搭子”“饭搭子”“跑步搭子”的帖子层出不穷。
专家解析:
反映低成本社交趋势,需避免过度专注
年轻人为何热衷于找搭子,作为一种新颖的社交方式,有什么特点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为此,南都记者对话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生导师胡鹏辉。
南都记者:在您观察看来,大学里找搭子的情况多吗
胡鹏辉:实际上,我认为大学里找搭子的情况相当普遍,涵盖考研、考公、旅游等多个领域。大家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也进行着交流沟通。比如当年我要考博,就找了一起去图书馆的学习搭子。这既有陪伴的成分,也有监督的成分,这种关系有一个非常强的功用性。
南都记者:在您看来,搭子社交作为一种新颖的社交方式,有什么特点
南都记者:这种搭子文化背后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怎样的人际交往趋势
胡鹏辉:这反映了年轻人追求轻松自由和低成本的人际交往趋势。他们不愿束缚在传统、少数、有限的友谊之中,而是希望根据兴趣爱好扩大社交网络。主要特点就是追求轻松自由,其次是扩大社交范围。
南都记者:有人把“搭子”视为亲密关系的“平替”,您觉得这种心态说明什么
胡鹏辉:意味着年轻人想用较低成本的东西替代原本有价值但需要较高代价的关系,如友谊和爱情,维持起来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他们希望以更轻松的方式来获取。这种亲密关系,不管代价高低,对年轻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心态反映了两个特点,年轻人对亲密关系有需求,但是希望以低成本来获取。
南都记者:那您如何看待这种更有指向性的社交需求
胡鹏辉:积极方面,搭子社交有助于拓展社交圈、发现新事物、培养兴趣、构建更广泛的人际网络。然而,需注意避免过度专注于找搭子,以免以功利性方式对待人际关系,削弱建立深层关系的能力。因此不要把找搭子和建立传统友谊陷入一个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应平衡垂直领域的社交和传统友谊建立,不能忽视建立深层次关系的重要性。
南都记者:在现实中,也有从“搭子”进化成情侣的情况,Z世代的新亲密关系创建路径和从前有什么区别
南都记者:搭子社交是否存在潜在风险,需要警惕什么
胡鹏辉:防止陷入诈骗陷阱,与陌生人互动涉及人身安全问题,需保持警觉。另外,过度依赖搭子社交可能导致对深层友谊的忽视,缺乏建立深层人际关系的能力。最后,整体社会过于注重搭子社交而忽视其他形式的人际关系可能削弱社会韧性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