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5nm工艺处理器对目前很多玩家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那些忠实的"A饭"来讲似乎是一个不可触碰的话题——想想就会心痛。当少年得志的Intel45nm处理器出货量完全超越其65nm处理器的时候,而AMD45nm产品却还躺在实验室中“敬候佳音”,无奈之下只有通过现有65nm产品以低廉的价格来抢回逐渐失去的AMD市场份额.
玩家引言:“AMD的CPU性能虽然弱,但这并不是架构或效率不行,事实上很多技术都是AMD创新然后Intel照抄。AMD的主要问题是工艺太落后,导致功耗发热较大,主频偏低而且超频空间有限!Intel就仗着工艺NB,往核心里面狂塞晶体管制造出大缓存,AMD根本没辙。”——某忠实A饭如是说。
[泡泡网CPU频道1月8日]看了上面A饭的牢骚,话虽然偏激但也并无道理,Intel这两年已经占领了不少AMD在黄金K8时代打下的领地,伴随着全新Nehalem处理器大兵压境,AMD更加举步维艰。可是纵观近年来CPU的发展,AMD却一直在技术方面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AMD甚至曾扬言领先Intel三年以上!
另一方面,受资金的限制,在工艺方面AMD始终无法与财大气粗的Intel相提并论,保守估计Intel领先AMD至少一年半,这就直接造成IntelCPU拥有更大缓存、更高频率和更好功耗。拿市售主流CPU来说,在同工艺同频率下优异X49950都没击败Q6600的把握,指它来对抗45nm的Core2Quad确实有些强"U"所难。
与财大气粗的Intel不同,AMD的45nm工艺整整落后了Intel一年之久,那么当45nm工艺降临到Phenom架构身上之后,浴火重生的PhenomII处理器能否焕发出青春活力?有了45nm助阵,主频提升、三级缓存翻三番、功耗发热降低、超频能力大增,PhenomII是否能反败为胜呢?谜底马上揭晓……
●回顾:从65nm羿龙说起
Phenom命名:K8Athlon时代开始,AMD的处理器中文品牌就固定为“X龙”形式,包括Athlon速龙、Sempron闪龙、Duron毒龙、Opteron皓龙、Turion炫龙等。在迎接K10系列的过程中,AMD为其桌面家族加入了一个新的Phenom品牌,而中文名则延续传统惯例,命名为羿龙。
Phenom名字公布后,很多人按照英文发音猜测AMD可能会将中文名定为颇有气势的飞龙,但最终AMD专门创造了羿龙这么一个更具古典深意的新名字。据悉,羿龙的“羿”取自中国古老神话“后羿射日”的典故,象征着挑战极限、超越梦想,更重要的是,“后羿射日”代表了传统中国文化取向,有一种浪漫英雄主义的情结映在其中。这不论对于AMD中国,还是消费者,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和追求。
◎1.TLB臭虫令Phenom遭受困扰TLBbug....这是Phenom上市之初的一大困扰。AMD承认在B2的Phenom中存在一个臭虫,B2版就是2007年发售的所有Phenom,这个Bug被AMD标示为「勘误298」,俗称TLB臭虫。TLB(TranslationLookasideBuffer)是CPU内部管理记忆体的缓存,大意是在存取TLB特定位址的资料时会产生一个空窗,于是在L3缓存写入错误的资料,可能会在四核心完全满载时造成系统当机。
新版的BIOS都会有这个「PatchAMDTLBErratum」的选项,开启就是用BIOS修正,有些主机板可能为了100%的稳定性,会强制开启并隐藏这个选项。AMD通过BIOS来修复这个存在的错误,其BIOS设计思路就是让TLB不在缓存中查找页面表,这样可以避免出现TLB延迟,但会使得内存延迟大大提升,很显然的这主要是由于内存对页面表的访问次数要明显增加,于是话延迟自然就会提升。
其实当AMD发布BIOS修复程序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测试过会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其影响其实还是比较大的,为了给人一个直观的感受,我们给出以下的简单测试,测试的时候我们通过Everest的Cache&MemoryBenchmark测试来进行内存性能的比对,测试处理器为B2版的PhenomX49600处理器,分别是启用TLB-Patch和关闭TLB-Patch后的效率和B3版的PhenomX49850处理器效率:
从以上的对比很容易看到,在启用这个补丁之后,内存的延迟增加了50%左右,从原来的58.1ns提升到了90.2ns,这也导致内存性能的全面降低,无论是读取、写入还是拷贝效率都有一定的损失,并且从以往的测试来看,开启这个补丁之后,在实际性能中会有10-30%左右的效率降低。
除了上面的TLBBUG问题外,Phenom单一核心的性能不高也是Phenom失败之处,在以往的测试中都可以看出,SuperPI大幅度的落后对手,毕竟K10架构跟K8相差不大,相比对手而言,Core2每个核心的性能太强了,即使Phenom拉近了两者的差距还是不够。要达到相同性能,Phenom只要快200~300MHz就可以打平(不过多媒体部分是赢不了了,尤其Core2还有SSE4)。
如果想在性能上和对手齐头并进,那Phenom必须要比同价的Core2有更高的主频,然而事与愿违,AMD最优异的X49950的主频也只有2.6G,而Intel四核的不少产品的主频都接近了3G,性能大幅度拉开,优异Phenom性能甚至不如Intel上代65nm或是45nm最低端四核,而最新推出i7更是让AMD望尘莫及,所以AMD要想提高默认主频和有效性能首要问题先突破65nm工艺。◎3.B3版本Phenom性能依旧不理想,超频性能差从今天的B3步进的Phenom处理器来看,其还性能表现依旧令人失望,在同英特尔的四核心处理器竞争中,PhenomX4无论在功耗、超频性以及最终性能上都落后于英特尔,而且按照这种趋势看,在65nm时代,PhenomX4想赶上英特尔的Core2Quad都很难了,更别提去竞争45nm的Intle四核产品。
抛开性能不提,极差的超频性是所有玩家不能接受的,B3步进处理器相比B2步进并没有什么超频性能方面的提升,在增加核心电压的情况下,最高的稳定工作频率也只有3GHz,所以3G主频也是众多的Phenom处理器正常风冷的超频极限,超频幅度只有可怜的20%,而对手却可以把极限提升到4G,令超频幅度大大提高。
小结:
Phenom处理器的失败除了BUG问题外,最大的劣势是工艺落后,主频偏低,超频能力差,功耗偏高,我们常说的技术、功能、架构方面,其实Phenom相比对手并没有落后,相反在某些技术方面都是一直处于领先的,也许不是自身太弱了,而是对手太强了,下面我们继续回顾:
●AMD处理器七大先进技术回顾:
◎1.AMD是桌面64位处理器的鼻祖——Intel无奈妥协
面对现实:Intel向AMDX8664位妥协
事实上,Intel早在AMD宣布Hammer系列处理器以前数年就开始开发一种全新的64位处理器,它不支持现有的32位CPU所采用的x86指令集,为了避免复杂繁琐的CISC结构x86指令集所带来的兼容性设计问题,Intel毅然放弃了将x86指令集延伸到64位的努力,转而开发一种全新的,与x86不兼容的IA-64结构。不兼容也就意味着升级不可能无缝,在新架构设计下的IntelItanium和Mckinly处理器虽然性能卓越,设计先进,但都无法使用现有的任何32位程序。而另一方面,AMD作为Intel最大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考虑如何让用户从32位无缝升级到64位,而Hammer系列就是最后的答案。Hammer系列处理器采用了x86扩展指令集——x86-64,一种由AMD定义的新型x86指令集,使用这种指令集固然造成了一些CPU设计上的困难,但最终达到的目的却是绝大多数用户所期待的。不仅家庭用户,不少企业级服务器使用的也是基于IA-32结构的x86指令集处理器,这些用户期盼着能在不受到经济损失的情况下获得全新硬件升级,而AMD则为他们带来了无比的希望。也正因为如此,Intel才会在继而推出的64-32兼容计划的核心内容Yamill,所以AMD可以说是桌面级无缝升级的64位的典型厂商,是普及64位的开山鼻祖。
◎2.AMD开创性能卓越的内存控制器
内存控制器(MemoryController)是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内存并且通过内存控制器使内存与CPU之间交换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存控制器决定了计算机系统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内存BANK数、内存类型和速度、内存颗粒数据深度和数据宽度等等重要参数,也就是说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性能,从而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效仿AMD,新架构Intel处理器集成三通道内存控制器
之前虽然扣肉在性能上大幅领先AMDK8甚至K10,但是内存性能上却有所不如,这是因为AMD采用的CPU集成内存控制器方法更有性能优势,Intel却碍于面子不予采用,不仅不用,Intel还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曾经列举了多项理由,表示不集成内存控制器好处多多……
然而AMD在内存性能上独领风骚的好日子面临尽头,Intel在最新的Nehalem处理器中便同时采用了共享L3缓存和集成内存控制器设计,这从侧面也再一次印证了AMD设计理念的成功之处。但需要注意的是Intel不仅仅是简单集成,Nehalem架构下的原生四核心处理器Bloomfield将具备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支持DDR3-1600规格,可提供38.4GB/s带宽,相比目前的双通道20GB/s左右几乎翻了一番。
AMD2001年就把内存控制器整合到了处理器中,时至8年Intel才将要实现这一功能,可以说这是对AMD的技术肯定而不得不妥协。新一代架构中AMD和Intel在内存性能方面又重新走到了起跑线(不过三通道Intel更快)。
◎3.AMD独有的HyperTransport技术
HyperTransport技术是AMD除了内存控制器以外另一项叫Intel俯首称臣的功能,Intel称之为前端总线,受诸多限制目前频率也就能达到了1600Mhz,AMD称为HT总线,目前HT3.0频率可以达到2600MHz,就本质而言,其HT的频率也就相当于前端总线的频率,所以在这方面Intel还是落后的。
从总体技术角度来看,Intel和业界从来没有否定过AMD内置内存控制器和HT总线技术的先进性,不过倒是AMD近年常用HT总线互联的多核心CPU来为难Intel,说得委婉些AMD认为Intel的四核心CPU并非原生四核设计。的确,Intel多年来使用的将内存控制器至于北桥芯片的方案,需要CPU与北桥芯片间足够带宽的FSB(FrontSIDEBus,前端总线)来交换CPU缓存与内存间数据。虽然Intel也将FSB速度的不同用以区分产品高低定位,但以酷睿2架构产品(台式机)最低端FSB800MHz到最高端FSB1600MHz也可以看出FSB对现有IntelCPU的重要性,而这一重要性在高端应用尤其是服务器领域更为突出。
HT总线过于强势:Intel推出新CSI总线
天生就是为双核而来的高速总线技术基础为AMD的K8系列赢得了将近三年的荣誉,虽然AMD一直保持着内存与总线的优势,可是正逐渐的被Intel一一打破,曾经的辉煌不知还能持续多久?
除了内置内存控制器外,推出CSI总线算是Intel又一壮举,Intel将QuickPath互联总线引入了NehalemCPU和平台中,其中只有代号Bloomfield四核心CPU将支持QuickPath总线,这款CPU将通过QPI与北桥芯片Tylersburg-DT相连,而这颗北桥芯片的主要作用则是提供了两条PCIE2.016X通道。Intel并没有说明在同一CPU内的四个或多个核心需要通过QPI连接,这与AMD方案不同。以双核心酷睿2双核心CPU效率表现来看,Intel的共享二级缓存互联双核架构是明显优于AMDHT互联下的双核架构(Nehalem多核心内部是否由QPI连接有待确认,安腾多核心将采用QPI相连)。
QuickPath最大的改进是采用单条点对点模式下,QuickPath总线其数据吞吐量可以达到惊人的32GB/s(这仍是逊色于AMD的Hypertransport3—单条连接最大传输带宽可以达到45GB/s,但我们相信未来英特尔仍会对QuickPath进行进一步提速改进。)QuickPath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多条系统总线连接,并且频率不再是单一固定。根据系统各个子系统对数据吞吐量的需求,每条系统总线连接的速度也可不同,这种特性无疑要比AMD目前的Hypertransport总线更具弹性。因此,英特尔可以轻易将带宽提高到更快——英特尔使用的是4路+1QPI互连方式(4路针对处理器设计,1路针对I/O设计),而AMD将在未来的微处理器上也只使用的4路HT3连接方式。
◎4.AMD创新桌面处理器节能技术:Cool‘n’Quiet
在桌面级处理器节能和降温方面AMD再次先行了一步,率先的推出了Cool‘n’Quiet功能,虽然CPU节能技术最早是由Intel推出的,但是只是针对移动产品,而面对日益高功耗产品的推出,桌面级处理器也面临着节能的需求,Cool‘n’Quiet应运而生是必然的结果,然而Intel不得不跟进时代潮流,模仿AMD,把之前移动处理器节能技术EIST同样内置在桌面处理器中,但毕竟还是晚了AMD一步,实有模仿之嫌。
何谓Cool‘n’Quiet?
实际上,Cool‘n’Quiet最早出现在2002年初。日本AMD公司于2002年1月18日在东京宣布该公司在新型处理器AthlonXP使用了一种低耗电技术,该项技术被命名为“清凉安静技术(Cool‘n’QuietTechnology)”(以下简称CnQ)。这项技术使处理器可以根据所执行的运算工作来改变自己的频率,降低处理器的发热量,减小CPU风扇的工作量。
CnQ类似于移动版Athlon64所采用的PowerNow!技术,AMD把PowerNow!更名为Cool''n''Quiet还有一个目的,因为该技术并不仅仅是节能,还能让电脑更安静的运行。该技术可以在处理器负荷不重的时候降低其主频和核心电压,以减小处理器的发热量,使散热风扇的转速相应降低,以达到静音的目的。而英特尔通过SpeedStep技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它可自动调节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并搭配测温器件,自动调速散热器达到降温静音效果。可以这样认为,Athlon64的CnQ技术几乎可以与IntelPentiumM中所使用的SpeedStep技术和TransmetaCrusoe中的LongRun技术相媲美。但是,早期Intel和Transmeta的低功耗节电技术都是面向笔记本电脑的,而在桌面CPU中最早使用这种低功耗节电功能的应是AMD的产品了。
◎5.CPU内嵌的防病毒技术:AMD率先推出
但防毒芯片的最初应用,是AMD和微软联合宣布的,WindowsXPSP2补丁将开启AMD64处理器中的EnhancedVirusProtection(增强病毒防护)技术。AMD的EnhancedVirusProtection安全技术将与微软SP2中的DataExecutionPrevention技术相结合,可以监测出已知的病毒,尤其对那些缓冲区溢出病毒以及传播速度快的病毒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AMDEnhancedVirusProtection技术是通过在转换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的“pagetranslationtable”中增加新的比特位(NXbit)来实现。是一项当初内嵌AMDAthlon(速龙)64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处理器中的硬件功能。通过结合WindowsXPSP2中的数据执行预防技术,可识别特定的恶意代码(尤其是执行缓存溢出攻击的代码)并且防止它们在整个系统中自我复制和扩散。
而作为竞争对手而言,Intel的防病毒芯片技术EDB,虽然效果一样,但却晚了几个月才出现,所以说AMD是率先推出防病毒芯片的厂商。
◎6.断Intel后路:AMD宣布下代架构新指令集:SSE5
英特尔公司今年4月发布了SSE4指令集,而时隔不到半年,AMD近期又给Intel来了个意外“惊喜“,突然宣布了基于x86架构的扩展指令集“SSE5”,并计划配备在K10之后的下一代“Bulldozer”核心架构中,预计2009年推出实际产品,这让人们对于AMD未来处理器的有了更大的信心,由于之前业界接受比较广泛的还是Intel的SSE系列指令集,AMD的3DNow!指令集应用比较少。所以一直以来AMD在指令集方面都只上跟随在英特尔之后,这次终于尝到了领跑的感觉。
从Core到Penryn再到Nehalem,Intel的工作重点之一便是不断升级的SSE4指令集,而AMD则直接拿出了SSE5,竞争对手直指同样定于2009年登场的Intel45nm工艺全新架构Nehalem。当然我们知道,从SSE到SSE4都是Intel制定的,AMD虽然有对应功能的指令集但名称均有所不同,而这次突然命名为SSE5,无疑是断了Intel的“后路”,双方是否会因此惹出争议甚至对簿公堂还很难说。
AMD表示,SSE5指令集的使命之一是增强高性能计算应用,并充分发挥多核心、多媒体的并行优势。SSE5将把以往只存在于高性能特殊架构里的功能引入到x86平台中,以此最大化每条指令的输出能力,并增强代码库。SSE5是128-bit指令集,一共有170条指令,其中基础指令64条,新增的最重要的有两条:
首先是“三操作数指令”(3-OperandInstructions)。x86指令以往只能处理双操作数,而SSE5会提高到三操作数,达到RISC架构的水平,从而把多个简单的指令集整合到更高效的一个单独指令中,提高执行效率。然后是“熔合乘法累积”(FusedMultiplyAccumulate,FMACxx)。该技术可以把乘法和其他算法结合起来,保证之用一条指令就能完成迭代运算,从而简化代码、提高效率,适用于真实图形着色、快速照相渲染、空间化音频、复向量(矢量)数学等场合。除此之外还有整数乘法累积指令(IMAC,IMADC)、置换与条件移动指令、向量比较与测试指令、精度控制舍入与变换指令等等。
SSE5是第一个非Intel团队提出来的SSE管理模式,也说明AMD迫切希望摆脱跟跑困境,重新体验领跑的感觉。虽然现在K10才刚刚接任,但AMD方面已经开始筹划新的管理革命了,而这一次,SSE5确实也将带来更多新的东西……
◎7.原生四核CPU的鼻祖:Phenom
Phenom是AMD主打08年的桌面级产品主力,基于K10,虽然在性能上略有不足,但是在核心架构上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两个双黄蛋和一个四黄蛋是有区别的。
在Phenom上市之前,市面上能买到的四核心处理器全部为Intel产品,被业界称为“粘贴四核”,它是由两颗双核处理器的Die封装在一个PCB上,彼此之间通过总线访问对方,各自使用自身物理核心内的共享二级缓存。这样两颗物理核心之间无法直接在对方的缓存中寻址数据,必须通过总线,这样无疑会造成延迟。
Phenom四核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它只有一颗Die,也就是一个物理核心,内含四个逻辑核心。四个逻辑核心共同拥有2MB三级缓存,且直连集成的内存控制器,这样一切都变得顺水推舟了,核心之间协同工作游刃有余。
再次效仿:Intel新架构Corei7向原生四核妥协
我们知道,Core2Quad系列四核处理器其实是把两个Core2Duo处理器封装在一起,并非原生的四核设计,通过狭窄的前端总线FSB来通信,这样的缺点是数据延迟问题比较严重,性能并不尽如人意。Corei7则采用了原生四核设计,采用先进的QPI(QuickPathInterconnect,下面将进行介绍)总线进行通讯,传输速度是FSB的5倍。
Corei7采用全新三级缓存设计,L1和L2缓存为内核缓存,具有超低延迟,其中L1缓存由32KB指令缓存+32KB数据缓存组成。Corei7的L2缓存和Core2的L2缓存并不相同,Corei7的L2与L1均为内核缓存,每个内核256KB(256KBx4)。L3采用共享式设计,被片上所有内核共享,容量为8MB。
小结:一直以来,Intel都是以统治者的身份出现,而AMD则一直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不过,AMD作为一个主张创新的公司,技术方面我们经常看到他从一个追随者转变成了领跑人,已经不再活在Intel的影子里,无论实力相差多么悬殊,也开始跳出来正面与Intel对抗。其实仔细看来,AMD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防止CPU的绝对垄断”,事实上,AMD不仅不是英特尔的模仿者,在技术创新上已经开始发力并不断的创新,部分技术一直领先着英特尔,使Intel一步步的向AMD规范妥协。在处理器发展的道路上,很多时候,AMD甚至将Intel甩在身后,让Intel不得不追随其脚步。
什么是“3A”平台?
“蜘蛛”平台的发布正式表明,AMD已经不再是一家简单的CPU供应厂商,而是一家集CPU、主板芯片组和图形显示核心于一体的平台化供应商。由于从CPU到主板/显卡都是基于AMD一家来研发生产,所以大家更习惯称之为“3A”平台,也就是说,“3A”平台是由AMD的CPU+AMD的主板+AMD的显卡共同组成。
●3A平台三要素解析:
◎3A平台三要素之一:处理器
AMD处理器无疑是3A平台的核心,这款产品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多核羿龙系列,包括四核PhenomFX、四核心PhenomX4以及三核心PhenomX3,可看出羿龙处理器品牌定位偏向于高端;二是双核速龙系列,包括黑盒版的双核速龙5400+,此系列定位于中端市场;三是闪龙系列,包括单核和双核闪龙,适合入门用户选择。从3A平台的处理器组成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注重高性能表现,目前以合理的价格让国内中高端用户可以轻松拥有多核处理器。相比对手的Intel系列处理器,3A平台更低的价格实现更好的性能,这也是AMD一贯的优良传统。相信在过渡到45nm处理器后,性能将会有更明显的提升。
◎3A平台三要素之二:芯片组
3A平台的主板芯片组分为独立芯片组和整合芯片组2大部分,独立芯片组包括770/790X/790F芯片组,整合显卡芯片组包括780G/790GX主板芯片组。它们将会支持HyperTransport3.0总线技术,这与AMD处理器是最完美的组合。此外,42通道的PCIe2.0令交火互连最高允许4块显卡,这令ATIRadeonHD3/4系列与NVIDIA的DX10次世代大战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3A平台三要素之三:显卡
AMD7系列主板增强在芯片组市场的气势,也拉高至与对手平起平坐的地位,不过千万别忘记一件事,三元素之中非常重要的显卡─HD3/4系列显卡,这可是对手所欠缺的,3A平台种整合芯片存在,不仅仅只是让Intel严阵以待、更是NVIDIA的头号大敌。
●3A平台带来了什么?
◎3A平台保证综合性能和兼容性非常好的优化
纵观整个DIY市场,竞争的焦点不仅仅是CPU,而是包含芯片组和显卡在内的整体平台。AMD在推出新款处理器的同时,还力推整合显卡AMD780G/790GX芯片组,和独立显卡的770/790FX芯片组,并且RadeonHD系列显卡展现出足够强大的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AMD的3A平台(CPU、显卡GPU、Chipset芯片组)意味着确保全面的综合性能,而且杜绝一切兼容性问题。
◎功耗与性能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AMD官方超频软件更好的提升3A平台性能
除了CPU、主板芯片组、显卡外,AMD3A平台其实还包含了一个对玩家相当有意义的软件,那就是AMDOverDrive软件。一直以来,不管是Intel还是AMD都没有在任何正式的场合提倡用户对CPU进行超频,但AMD这次所发布的OverDrive软件却是专门冲着超频而来。这款软件提供了强大的系统信息监控能力和各项频率、电压调节选项,而且它的界面显得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要在windows系统里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将整个平台的性能提升。目前,Intel、NVIDIA、AMD三大芯片厂商中,只有AMD的OverDrive提供了最为强大的系统调节、系统信息侦测功能,而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较起来弱了不少,相信在搭配“3A”平台及这款OverDrive软件后,AMD桌面平台的可玩性更可以满足玩家朋友的需求。
此外,PCIe2.0以及CrossFire四卡交火技术也都是3A平台的独门绝技,而且AMDHD3XXX/4XXX系列GPU也是构成3A平台的重要成分之一。毫无疑问,这三大组件都可谓代表了PC硬件的优异水准,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为玩家们扫清了一切应用障碍。
●“蜘蛛”3A平台:AMD统一平台化的先驱者
CPU、主板芯片组、显卡、系统调节及侦测软件,AMD将整个平台打包推向了市场。由于Phenom(羿龙)处理器一系列问题和HD3800系列显卡的性能过差,导致Spider“蜘蛛”平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Spider“蜘蛛”平台一路走来,时至近日,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好的反映及效应。主要原因显而易见:第一、Phenom(羿龙)桌面四核处理器的性能表现一般,但仍无法撼动英特尔的垄断地位。第二、HD3800显示芯片性能依旧与同档次的NVIDIA显示芯片无竞争性,如果说牵一发足以动全身,那么蜘蛛平台中三员猛将中两员性能不济,那么平台化推广必然举步维艰。
●“天龙”3A平台:AMD统一平台化全新利器
由于蜘蛛平台的天龙平台成为蜘蛛平台的合法继任者,在Dragon平台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全面引入45nm工艺的第二代四核处理器--PhenomIIX4,这种处理器拥有更低的TDP功耗,更高的效率,并且将启用新的处理器命名方式。在对应芯片组方面,AMD的Dragon平台沿用AMD700系列,显示卡则对应RadeonHD4000系列,并支持AMDStream通用处理计算技术。
与其说蜘蛛平台翻开了AMD平台化战略的第一页,那么这次推出的天龙平台将会是强强联合,搭配HD4000显示卡的平台如虎添翼,其中以HD4850为首的产品深受市场上八成用户的赞赏,对比之前的HD3850与HD3870简直是天上地下,外加上行的45nmPhenomII处理器相信此次天龙平台会有一番作为。
而3A平台中CPU和图形处理器是两种不一样的架构,X86的架构对并行计算非常强,图形处理器HD4800系列它集成了800多颗小流处理器的内核,也可以同时对并行的应用做并行处理。随着电脑普及后的图形、游戏、3D多媒体应用的增多,更多的应用需要的是CPU和GPU来协作处理,这就是3A平台的潜力所在,因为它是一家产的统一平台,彼此互助并优化。
另外,大家都知道,软件是跟着硬件发展推进的,为了使得“龙”平台能够更好发挥其性能,此次AMD在推出“龙”平台时,还特别推出两款优化软件。
Fusion这个工具的作用是,很多用户在之前操作电脑运行了大概一两个小时,会有很多残留下来的运行进程,这些都会消耗到你电脑的一些运算资源。通过这个软件,能够把一些不必要的进程和主流程序的代码杀死或者清空掉,使电脑运作瞬时地提速,把电脑性能调整到最优的工作状况。如果运作完以后,你再点一下,它就把后台一些程序再存活下来。
OverDrive这款软件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这是在3A平台下运行的一款一体化系统监控、调节软件,类似于NVIDIAnTune和IntelDDC,可以综合识别系统信息、测试系统性能、对处理器和内存进行超频。此前的2.0版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超频方面的惊喜,而这次在45nmPhenomII推出后,3.0版本的OverDrive进行了多项调整,其中在超频方面,可以轻松超频至到4G左右。
通过上面对于“龙”平台的简单介绍,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对其有所了解,而且这是AMD最新的一套3A平台,搭配了两款量身打造的优化软件,使得AMD“龙”平台更加吸引力,同时性价比也是不错的。接下来,我们进入45nmPhenomII的详细解析的内容。
●45nm牵一发动全身:PhenomII技术解析!
时至今日,我们等待AMD45nm处理器已经太久了,不过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K10.5架构的PhenomII处理器。这颗基于45nm工艺制作的处理器依旧延续之前的“巴塞罗那”架构,不过由于制程和缓存的提升,无论在功耗还是性能上都有不俗的表现,究竟这颗号称性能最高提升35%,功耗最高降低35%的AMD产品有何特别之处呢?让笔者为大家一一解答。
◎1.采用45nmSOI沉浸式光刻制造技术
简单来说,多空、超低K电介质可以降低串联电容、降低写入延迟和能量消耗,从而明显提升性能功耗比;而沉浸式平板印刷术,实际上就是在激光蚀刻头的中间加入一种特殊的液体来修正光的折射,从而让其在晶圆上更好的刻录晶体管。用这种工艺设计生产的SRAM芯片可获得大约15%的性能提升。真正解决AMD在45纳米技术难题的是多重增强晶体管应变技术,AMD和IBM称,与非应变技术相比,这一新技术能将P沟道晶体管的驱动电流提高80%,将N沟道晶体管的驱动电流提高24%。
从实际PhenomII产品来看,AMD本次的45nmSOI沉浸式光刻制造技术非常成熟,产品的起跳主频比较高,轻松的突破了3GHz大关。通过之前不少第三方泄露的超频成绩来看,基本此技术的PhenomII可以通过液氮成功超频至6G大关,并顺利的运行各种游戏。相比较之下,Corei7965处理器虽然被超频到5.7G,但是无法运行程序,除去架构原因外,AMD处理器在这次的主频之争中和英特尔会上演一场好戏,不会再让Intel在超频中唱独角戏。
◎2.三级缓存从2MB扩充至6MB
除了上面的工艺升级,PhenomII相比Phenom而言缓存的大幅提升也是显著的进步之一。之前的Phenom仅有2MB的二级缓存,在大量的缓存敏感应用中表现不佳,对整体性能形成瓶颈。升级6MB后,由于缓存大幅增加,缓存结构上也由之前的32路缓存关联扩展到48路。
一级二级和更大容量三级缓存的存在,可以迅速的共享信息提供更快的游戏性能。高速缓存的容量增加,减少二级缓存的存取延时,更快的访问三级缓存的共享数据,享受更佳的多线程多任务体验,大幅度的超过了上代产品。
◎3.AMD凉又静3.0动态能耗管理
凉又静动态管理程序又名Cool''n''Quiet,类似于移动版Athlon64所采用的PowerNow!技术,它可自动调节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并搭配测温器件,自动调速散热器达到降温静音效果。可以这样认为,Athlon64的CnQ技术几乎可以与IntelPentiumM中所使用的SpeedStep技术和TransmetaCrusoe中的LongRun技术相媲美。但是,Intel和Transmeta的低功耗节电技术都是面向笔记本电脑的,而在桌面CPU中最早使用这种低功耗节电功能的应是AMD的产品了。
目前基于K10架构的Phenom平台采用凉又静2.0能耗管理程序,不过最新的K10.5架构的PhenomII将凉又静2.0升级到了3.0。凉又静3.0提供了具有戏剧性的能耗管理改良,自动运行却不降低性能。与前作相比,在闲置时功耗最高降低50%,可以令PhenomII处理器在需要时提升性能,在不需要时降低能耗。
◎4.无缝升级:新老架构主板全兼容
AMD新的45nmPhenomII处理器将以AM2+接口型号PhenomIIX4作为过渡性的上市产品,不过也面临着短寿的问题,根据AMD的停产退市通知,这两款新45nmAM2+PhenomII处理器到明年五月份就会不再接受订单,但是也为无缝升级提供了便利,毕竟大多数目前的AM2主板都支持这两款新处理器,最大的差别也就是AM2+PhenomII不支持DDR3内存控制器。
●AMD45nm系列处理器型号命名解析
首先两款先锋的型号分别为AM2+黑盒版“PhenomIIX4940BlackEdition”和标准版“PhenomIIX4920”,主频3.0GHz和2.8GHz,6MB三级缓存,热设计功耗125W。也将是AMDK10架构处理器的默认频率第一次达到3GHz大关。
进入2月份,支持DDR3内存的新型SocketAM3接口登场(向下兼容AM2+主板),第一批有六款,根据核心数量不同和三级缓存容量大小分为X4900、X4800和X3700三个系列,其中X4800的三级缓存精简到4MB,另外两种均为6MB,不过热设计功耗全部都是95W。
在工艺进步、技术完善后,AMD的45nm新桌面处理器将拥有齐全的五个子系列,其中拥有三级缓存的属于PhenomII品牌,精简掉三级缓存的则仍沿用Athlon品牌(不知道为何不是AthlonII)。至于Sempron品牌,很快就会退休了。
PhenomIIX4940与PhenomX49950相比性能可提升20%,这样算来的话,以目前X49950黑盒1200元算的话,用户只需要为这两成的性能和新的45nm工艺低功耗多付出700元的钞票,是否划算,还是要消费者自己权衡,但首先不要忽视平台的价格优势。
如果在AMD与Intel最新架构中选择的话,Intel方面,Corei7系列的最低端型号Corei7-9202.66GHz也要280美元,旗舰级Corei7-965Extreme更是高达999美元,这显然不是我们主流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不仅i7的价格高不可攀,单是内存和主板上的花费就要高出PhenomII平台近1200元人民币,更何况PhenomII可以无缝升级,如果你手上有AM2+的主板,可以只买颗CPU就可以直接亲身感受45nmPhenomII的性能体验。也许可能目前PhenomII预计销售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但是AMD营销风格我们都很了解,不出意外,过不了多久价格会达到我们理想的心里价位。
AMDPhenomIIX4940实物展示
由于AMDPhenomIIX4940还没有正式开始零售,所以我们此次评测用的CPU是一颗非零售版的散片,这一次AMD没有更换接口,仍然沿用AM2+接口,这就意味着AM2平台都可以实现平滑过渡。
从CPU-Z截图中可以看到,AMDPhenomIIX4940主频达到3.0GHz,外频为200MHz,HT总线频率为1800MHz,倍频为15。另外,它配备6MB的三级缓存,电压为1.5V,功耗仅为125W(这个标指只是给散热器厂商设计的)。另外,它还集成SSE、SSE2、SSE3多媒体指令集、X86-64运算指令集和C&Q3.0技术,不难看出,PhenomIIX4940在工艺变为45nm后,其超频性能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好了废话不多说了,相信各位玩家都急于了解PhenomII的真正性能,现在马上开始....
本次测试以AMDPhenomIIX4940为主,通过柱状图方式进行性能对比描述。首先与PhenomX49950进行对比,目的是测试出Phenom一代与Phenom二代的性能差距;之后将PhenomX49950超频到3GHz进行对比,目的是相同3GHz主频下Phenom一代与Phenom二代的性能差距;在Intel产品中,我们选择了价格相近的Core2QuadQ9400进行对比测试,目的是测试出同价位下PhenomII与Intel四核Q9400的性能差距。(PhenomIIX4940预售价格1900元/IntelQ9400盒装1900元/IntelQ9450盒装2300元/IntelQ9650盒装2850元)
辅助参考测试产品中:Q9450为Intel12MB缓存的产品,价格较为昂贵,只是进行辅助参考成绩对比。而价格更为昂贵的Q9650和i7940处理器纯粹的是参考测试产品,目的是以衡量出相同主频下AMD与Intel四大架构下性能差距(四大架构:Phenom四核/PhenomII四核/酷睿2四核/i7四核)。
硬件系统配置
Intel
45nmCore2QuadQ9400(四核/2.66GHz/6ML2)
参考测试
45nmCore2QuadQ9450(四核/2.66GHz/12ML2)
45nmCore2QuadQ9650(四核/3.0GHz/12ML2)
45nmCorei7940(四核/2.93GHz/8ML3)
AMD
45nmPhonemIIX4940(四核/3.0GHz/6ML3)
65nmPhonemX49950(四核/2.6GHz/2ML3)
OC65nmPhonemX49950(四核/3.0GHz/2ML3)
AMD平台:技嘉790GX(790GX+SB750)
Intel平台:微星P45Platinum(P45+ICH10R)
Intel平台:微星X58(X58+ICH10R)
西部数据(250GB,7,200RPM,16M)
2GDDR2800×2双通道
1GDDR31066×3三通道
ASUSEAH4870
(核心频率750MHz显存频率3600MHz)
TT650P(额定550W)
显示器
ASUS24寸
软件系统配置
WindowsvistaUltimateSP164BIT
驱动
AMD/ATICatalyst8.12WHQL
为了不使测试平台的其它部分作为瓶颈,在系统方面采用了Vista64bitSP1,对于64bit测试软件有较好的支持,主板方面选用了技嘉的790GX和微星的P45/X58搭配华硕4870进行辅助测试,内存方面使用了市面较为常见的普通的4GDDR2800内存以及3GDDR31066内存(尽量缩小不同平台下的内存差异),以免造成太大误差;而在硬盘方面由于没有瓶颈限制,只使用了希捷单碟250G硬盘进行测试。
注:在参考对比中,i7平台采用X58主板搭配DDR3内存组成三通道进行成绩对比,这对于只有双通道的DDR2平台略失去了公平性,一方面价格相差悬殊,另一方面i7内存性能偏高。但测试的目的是直观的突出四大架构下的基本性能差距,所以测试结果只作为参考数据。
●理论运算对比测试
◎SuperPI性能测试
SuperPI是由东京大学KanadaLab.所制作的一款通过计算圆周率的来检测处理器性能的工具,在测试里面可以有效的反映包括CPU在内的运算性能。在玩家群中,SuperPI更是一个衡量CPU性能的标尺之一.
SuperPI这种纯计算软件完全由架构和主频来左右测试结果,由于这是一款测试单核效能的软件,多核及缓存大小意义不太,测试结果可以表明,Intel依然是比较出色,然而PhenomII这次并没有让我们失望,相比上代Phenom9950提升相当明显,即便是同频率下也领先不少,新工艺带动新架构AMDPhenomII单核效能已有长足进步。
◎wPrime性能测试
wPrime是一款与SuperPi相同的圆周率计算软件,但与SuperPi只能支持单线程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八个线程,也就是说可以支持八核心处理器,并且测试多核心处理器性能时比SuperPi更准确。
这是一款取代SuperPI的新一代的纯计算软件,不过加入了多核的支持,沿用K10架构的PhenomII虽然工艺提升但性能依旧不敌酷睿,超频相同频率下,新老Phenom架构无性能差距。
◎Fritz10Benchmark性能测试
这是一款国际象棋测试软件,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Fritz9》这款获得国际认可的国际象棋程序中的一个测试性能部分。由于国际象棋的运算大致仍旧是依靠电脑CPU的高速处理能力,将每一个可能的走法以穷举算法预测,从中选择胜算最大的非常好的走法。所以用它来衡量对比不同的PC系统中CPU的多线程运算能力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Fritz这款国际象棋引擎模拟器,测试的是CPU的AI算法运算能力,在默认情况下,软件是根据核心的数量,自动设置线程数,PhenomII表现比较出色,仅落后于同价位下的Q9400少许。并且PhenomII相比9950提升幅度相当大,同主频下依旧小胜,目前多线程的软件越来越多,相信对今后多核性能检验提出了新的挑战。
◎CineBenchR10性能测试CineBench使用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Maxon公司表示,相对于之前的9.x版,R10版更能榨干系统的最后一点潜能,准确体现系统性能指标。最新R10版,支持XP、vista、MAC等,最高支持16核。
在CineBench对比测试中,PhenomIIX4940站在了性能顶峰,得分甚至小超价格昂贵的Q9450,渲染性能已不再屈居同价位对手之下。
在2D渲染中,缓存大小发挥关键作用,6M缓存PhenomII大幅度领先超频后的9950,但性能依旧低于竞争对手。
●应用程序对比测试
◎ScienceMark性能测试
ScienceMark是一款通过运行一些科学方程式来测试系统性能的工具。主要用于桌面台式机和工作站上测试内存子系统,同时也用于测试服务器环境中的读写延时,当然,它对内存的带宽及CPU与内存控制器之间的速度等也可进行测试。
从Intel测试成绩来看,缓存对于成绩没什么影响,主频和架构才是关键,PhenomII940以绝对优势领先,新一代的PhenomII在架构上相比K10而言进行了少许的改进,所以同频率下,内存控制器更为出色。
◎WINRAR压缩软件性能测试
WINRAR作为目前最常用的压缩软件备受大家喜爱,基本是每台电脑的必备软件。而大家也知道,WINRAR的压缩效率和CPU的性能成等比关系,CPU运算能力越强,压缩及解压文件的速度就越快。
◎高清X264编码压缩
高清视频流行的今天,有多少人知道欣赏的480P\\720P高清电影是通过压缩1080P视频得来的,而关乎压缩速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使用的CPU以及支持的指令集。所以,笔者采用X264的编码压缩480P测试CPU的编码能力。
从测试结果看,视频压缩性能的提升和主频以及缓存的大小有细微的差距,原本Intel擅长的测试项目,由于主频被疯狂拉开,PhenomII表现出色,特别是低码率下提升斐然。
●综合性能对比测试
◎SisoftwareSandra性能测试
SisoftwareSandra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评比工具,拥有电脑你能想到的各种设备的测试方案,作为一款系统测试软件,除了可以提供详细的硬件信息外,还可以做产品的性能对比。其中算数和浮点运算程序直观明了,能够大体知道一款CPU的性能表现。
在浮点和算数运算中,由于性能表现完全取决于主频、架构、核心数量,所以即便二级缓存容量再大也无法影响最终成绩。软件检测的是多核处理器中每个核心之间的协同工作效能,此项数值的大小可反映出多核处理器平台中每个核心到芯片组进行内部数据交换的带宽,由于架构的关系算数运算中AMD的处理器都小幅度落后于其他Intel产品,不过浮点运算中PhenomII基本和同价位Q9400打成平手,已无明显差距。
内存读写方面,整合内存控制器的AMD异军突起,PhenomII表现依旧抢眼,相比上代Phenom略有提升,Intel则大幅度落后。
从测试成绩看来,这些纯数学运算测试软件无法反映出CPU的真实性能,因为这些软件很难利用到CPU的分支预测工作,也体现不了二级缓存大小对指令预取和排队的重要性。
◎3DMarkVantage测试
由于此款软件是针对3D性能的测试,所以只选用了测试项目中的CPU选项的得分进行对比。设置为性能模式,采用1280X1024进行测试。
Peformance模式下,CPU分数要占到总分的20%之多,这个比重比3DMark06还要大,因此主频高且多核的处理器优势明显,整体看来PhenomII与竞争对手不存在明显差距,排除误差外,与同价位上的Q9400总分基本打成平手。
虽然Vantage的测试方法改变很大,之前的评测中AMD根本无法同级别上与Intel抗衡,不过PhenomII给我们不小的惊喜,四核对抗中再一次与对手握手言和,大缓存对于得分影响略有影响,PhenomII相比上代产品的确带来了20%提升。
<
◎PCMarkVantage性能测试PCMarkVantage是Futuremark发布的新一代基准测试软件,并比较完美的对多核心处理器进行了优化,而且是专为Windowsvista32/64-bit打造的,不再支持Windows2000/XP。
PCMarkVantage可以衡量各种类型PC的综合性能,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进行:1、处理器测试:基于数据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图形处理、音频和视频转码、文本编辑、网页渲染、邮件功能、处理器人工智能游戏测试、联系人创建与搜索。2、图形测试:基于高清视频播放、显卡图形处理、游戏测试。3、硬盘测试:使用WindowsDefender、《AlanWake》游戏、图像导入、Windowsvista启动、视频编辑、媒体中心使用、WindowsMediaPlayer搜索和归类,以及以下程序的启动:OfficeWord2007、AdobePhotoshopCS2、InternetExplorer、Outlook2007。
PCMark是一大堆日常应用的合集,其中包括大量的多任务测试及多媒体视频音频测试,虽然多核心并不能发挥出全部性能,但优化支持也很到位。
高主频对于日常应用受益匪浅,虽然第一代Phenom9950产品与同级别的Intel处于明显落后,但超频后的9950与PhenomII双双的领先同价位甚至更昂贵的IntelQ9400与Q9450。PhenomII则大幅度的甩开对手,由此可见,改进后的K10.5架构确实在日常应用中有不少的性能提升。
●DX9/DX10游戏性能测试
◎DX9游戏—《半条命2:第2章》
半条命2:第2章引擎在HDR和室外场景的渲染方面有所增强,树叶渲染上将采用Alpha覆盖技术,提供更好的树叶细节和反锯齿效果。此外还引入全新的粒子系统,将提供动态软阴影效果。物理引擎也经过重新设计,提供大场景大范围的物理效果。
测试方法:自制一段Demo,调用游戏命令行回放Demo,得到精确的平均FPS。
很明显DX9游戏方面,AMD还不足以对Intel造成威胁,四核缓存大小对于成绩有着不小的影响,同主频下Intel四核6M和12M相差14帧之多,而同主频下的PhenomII与9950在4M三级缓存的差异下也带来了8帧的差距。不过同价位下四核对抗中,PhenomII正不断的拉近与Q9400的差距。
◎DX10游戏—《失落星球:殖民地》
作为首款DX10大作《失落星球:极限状态》的资料片,《失落星球:殖民地》只是强化了网络对战功能、提供了更多对抗地图,并未加入新的任务关卡,这让单机游戏玩家失望不已,好在新的“过关斩将”模式有点新意,可以让玩家直接挑战前作任务关卡中的所有大小BOSS,而本游戏最酣畅淋漓的无疑就是BOSS战,另外还提供了“挑战模式”、“竞分模式”等更丰富的内容与玩法。
测试方法:针对资料片的特性,游戏自带的测试场景也作了些改变,还是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场景,但对于系统的要求更加苛刻:
通过前面的老游戏测试中表明,缓存对于游戏的性能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新游戏中对于多核心的支持与日俱增,当主频超过2.66G时,提升幅度比例也相差无几,整体看来在此款游戏两大阵营基本打成平手。大缓存下没有对这款游戏带来任何更好的性能。
◎DX10游戏—《孤岛危机》
作为年度DX10游戏巨作Crysis的游戏画面达到了当前PC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超越了次世代平台和之前所有的PC游戏,即便是搭配优异的显卡,在采用大分辨率开抗锯齿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浏览”游戏。
在低分辨率情况下,显卡已经不是瓶颈,而仅仅在于CPU的运算能力。Crysis的两个CPU测试场景,得出的结果表现基本一致,Intel的产品在渲染中一向具有优势,缓存的大小带来了不小的优势,老架构的Phenom由于缓存过小,即使超频3G也无法力挽狂澜,具有6M三级缓存的PhenomII逐渐与同价位Q9400缩小差距。
●功耗对比测试:在上面的性能中,PhenomII可以说与同价位的Q9400打成平手,想必用户对AMD45nm新工艺的功耗表现也十分感兴趣,新的工艺加上升级的架构,是否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下面我们还是通过实际测试来证实一下PhenomII的功耗控制能力吧:
我们的功耗测试方法就是直接统计整套平台的总功耗,既简单、又直观。测试仪器为Seasonic的PowerMonitor,测试所用软件为著名拷机软件Prime95,这款软件堪pc稳定性的梦魇。无论系统性能多么强劲,都可以将CPU占用率压至100%,此时系统负担极大。所以当Prime95模式选为SmallFFTS(纯考验CPU的负载能力)进行拷机测试,进而得出功耗表现。。
通过测试,45nmPhenomII在功耗的表现上相比上代产品有了质的飞跃,相比X49950来看,无论待机满载功耗都有着不小的进步,超频后的9950满载下功耗扶摇直上与同主频下的PhenomII带来近90W的差距,相信这就是AMD45nm和65nm的功耗差距,PhenomII可以用更低的功耗带来更高的主频。不过对于同价位的对手来讲,同为45nm工艺但由于架构关系功耗差距还是比较明显,PhenomII与Q9400节能待机方面功耗表现相同,但是在关闭节能下,抛开PhenomII主频提升带来的功耗增幅不是说,无论待机和满载还是不如同价位的IntelQ9400出色,所以说45nmPhenomII确实功耗控制方面有着大幅度进步,但是K10架构的不变,实在与对手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
●新老对抗:PhenomII与PhenomI性能提升幅度汇总图:
通过性能比值可以看出,新老羿龙下表现差距大约在20%左右,功耗降低了大约15%,基本符合了官方给我们的说法。
●同价位对抗:PhenomII与Q9400性能差距汇总图:
PhenomII与同价位竞争对手Q9400的对比中,基本性能没有太大的差距,成绩互有胜负,得分基本持平,可以看出这是同价位下一对很好的对手,PhenomII终于在45nm四核性能领域为AMD抢得一席之地,不过同为45nm工艺下功耗控制还是不如对手出色。
●相同主频下3大架构处理器性能汇总对比:
PhenomIIX4940(主频3G)与PhenomX49950(主频3G):
此次对比汇总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同主频下的新老架构的PhenomII与Phenom有着大约5%-8%的差距,相信这是PhenomII架构优化和三级缓存提升带来的效果,最令人惊喜的是,在45nm的工艺下,同主频下的功耗差距PhenomII可以领先35%。
PhenomIIX4940(主频3G)与Core2QuadQ9650(主频3G):
理论上来讲,两款产品并没有可比性,QX9650的售价接近3000元,而PhenomII则不足2000元,但此次性能对比,目的是为了更直观的得出同频率下PhenomII与酷睿四核的真正性能差距,这也是两大阵营的真正架构差距,由成绩可以看出整体性能PhenomII相当于Q9650大约75%-80%左右,这对于千元多的价格差距,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PhenomIIX4940(主频3G)与Corei7940(主频3G):
如果说PhenomII与IntelQ9650比较那是羿龙2与酷睿2两大架构四核同主频较量的话,那么上面对比PhenomII940与i7940就是羿龙2与酷睿i7两大阵营最优异产品的性能对比,虽然有点鸡蛋碰石头,但是相信不少玩家都想知道同频率下羿龙2与酷睿i7真正性能差距,就汇总图来看,PhenomII940相当于i7940大约55%-70%左右的性能(相信其中有大约20%是i7三通道和超线程功耗带来了的)。
风冷超频测试:
由于PhenomIIX4940是一款不锁倍频的黑盒版处理器,我们在做PhenomIIX4940风冷超频时,将在电压加到1.552V,HT总线降为1004.3MHz,外频保持默认的情况下,经过微调倍频进行超频,这里我们建议大家用AMD自家的OverDrive超频软件进行调节,这样可以更好实现最终超频成绩。最后,我们将PhenomIIX4940的风冷超频成绩定在3.9GHz,并且可以稳定运行。
PhenomIIX4940超频3.9GHz后,我们同样进行一些常规的测试,其中SuperPI和wPrime是纯计算软件,所以其测试成绩对主频非常敏感,在主频提升至3.9GHz下,wPrime最高提升幅度达40%,SuperPI也有近35%的提升。
而从理论测试来看,由于3DMarkVantage和PCMark测试,CPU仅占整体评分的20%,所以超频后的成绩相比默认情况也有提升30%左右。通过超频后整体的测试,我们也看到PhenomIIX4940超频能力提升,之前超频一直是65nmPhenom的软肋,风冷条件下很难超过3.2GHz,不过改用45nm工艺后焕然一新,风冷也能轻松稳定在3.9GHz左右,而通过网络上一些第三方超频来看,多数网友已经在风冷下超到4GHz了,这无疑对超频玩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那么,在PhenomIIX4940正式上市后,相信会有很多超频玩家来挑战频率极限。
●全文总结:PhenomII终修成45nm正果
PhenomII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1.最强的超频空间
AMD最新45nmPhenomII处理器,堪称当今性能调节空间最强的45nm处理器。实际测试风冷可稳定接近4G,液氮可上6G。在日常使用中,只要有足够好的风冷设备,稳定在4G运行,基本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超频成绩是在华硕790GX下完成的,其倍频已经拉到31,外频为201MHz,但这里没有显示电压的参数。相比较之下,Corei7965处理器被超频到5.7G已是个极限了,除去架构原因外,AMD处理器在这次的主频之争中和英特尔会上演一场好戏,不会再让Intel在超频中唱独角戏。
2.比上一代Phenom处理器性能功耗表现出色
性能方面虽然没有像官方宣称那样综合提升35%,但是至少在纯粹的CPU运算性能上提高了20%,更何况相比上代产品具有更好的超频性,超频性能提升更是小菜一碟。
PhenomII在默认高达3G主频下的功耗甚至低于上代默认2.6G的产品,同主频下与竞争对手的功耗已太大差距,可以摆脱上代产品“电老虎”的美称。
3.平台价格优势+无缝升级,降低升级成本
AMDPhenomII处理器推出,并且搭配最新的“龙”平台,不仅从性能上做到提升最大化,而且价格优势仍然是AMD一贯要延续的风格。再加上AMD在自家硬件上研发的软件,能够更好的让整体3A平台互助优化,为大家带来电脑使用极致体验。另外,PhenomII处理器可以应用在现有的AM2+接口主板上,并可无缝平滑至未来的AM3平台,零成本升级,大大领先于竞争产品。
对于老平台用户来讲,这是莫大的好消息,毕竟在不更换平台的前提下就可以提前领略PhenomII的风采,这是所有玩家都乐于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