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海上求生的行动n5.1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n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求生者在弃船时应采取的正确行动,熟悉求生者在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正确行动,熟悉落水人员在水中应采取的正确行动,掌握求生者从船上高处跳水逃生的动作要领、水中漂浮游泳的要领、未穿救生衣在水中的自救方法、海上求生时淡水和食物的补充方法,以及掌握艇筏上的求生者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5.1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n5.1.1听到弃船命令或信号后应采取的行动n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如火灾、碰撞、触礁等),当船体损坏情况严重,大量进水,并即将沉没时,或当船舶在海上失火、爆炸
2、,火势蔓延已无法扑灭、失去控制时,为了保障所有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只有船长才能下令弃船。弃船只能由船舶最高领导决定。n当弃船命令或信号按应变部署表的规定发出后,全体船上人员应严守纪律,服从指挥,保持良好秩序,按照应变部署表关于救生(弃船)演习的部署内容,各守岗位,执行分工好的弃船任务。n(1)弃船信号发出后,应由应变部署表内所指定的人员分别携带下列各项物品入艇筏:n航海日志、轮机日志;n各种船舶证书及机密文件;n国旗;n救生圈一只;n现款及账册。5.1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n(2)全体船上人员在按应变部署表的规定,前往指定的救生艇甲板集合前,应采取的行动有:n适当加穿衣着:如情况允许,应穿保温性好
4、接登上救生艇筏,以避免跳入水中后身体受寒冷刺激的影响。万不得已须跳水逃生时,为了减少入水时可能受到的伤害,应以正确的方法自船上跳入水中,跳水时应尽量避免从高处(5m以上)跳下,并要注意保护,以免受伤,其要点如下。n5.1.2.1正确的跳水姿势n(1)穿妥救生衣,注意救生衣穿得不能过紧或稍显松弛(以略紧为好);n(2)深吸气后右手(或左手,与下一步对应)将鼻和口捂紧;n(3)左手(或右手)紧拉住救生衣的右上部,两手肘部夹紧救生衣;n(4)双脚并拢,身体保持垂直,两眼向前平视,然后向前跨出一步;n(5)后腿跟上,两脚伸直夹紧(并拢),整个过程直到入水时身体都应保持头在上,脚在下。双手不能松开,直至
6、离开难船后的行动n5.1.3.1穿着救生衣从船上或水中登上救生艇筏n(1)从船上直接登上救生艇n由指定的人员操纵吊艇机将救生艇降至登艇甲板(以重力式吊艇架为例),用稳索将艇拉靠在遇险船舶的舷边,乘员有秩序地登上救生艇,避免争先恐后发生混乱和事故。登乘完毕,再将艇降落至水面,并带好艇首缆。放艇人员再利用绳梯或救生索直接登上救生艇。n(2)从船上登上气胀式救生筏n除可吊式充气救生筏在救生甲板(登乘甲板)登筏外,一般还有三种方法可保持身体干燥直接登筏(俗称“干脚登筏”)。n一是用漂浮在水面的救生筏的首缆将筏拉至舷梯旁,或拉到救生甲板舷边,弃船求生人员身穿救生衣从舷梯或救生甲板的绳梯登上筏体。n二是弃
7、船求生人员身穿救生衣从舷边直接跳入筏的进出口,但跳下的高度不能超过45m,并应注意不要碰到已在筏内的人员。n三是采用滑道式登筏装置“海上逃生系统”,海上逃生系统多见于客船,遇险的船员和旅客可沿着逃生的滑梯下滑到登乘平台上,然后依次登上气胀式救生筏。5.1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n(3)从水中登上救生艇n落水人员要在水中登上救生艇,其要领是:先抓住救生艇旁下垂的扶手绳,用一只手攀着艇缘,一只脚先登在艇侧水下的舭龙骨上,而后将另一只手也去攀着艇缘,用另一只脚蹬扶手绳,四肢同时用力,弯曲双臂,将上身向艇内倾斜,这样就登上救生艇了。n如果艇内有人协助时,在不影响救生艇安全条件下,可向落水者一侧压低干舷,艇上
8、人抓住落水者的衣服或手臂,协助落水者攀登上艇。n如果艇上配有登艇绳梯,艇内人员可将绳梯放出,协助落水者从绳梯上登艇。n(4)从水中登上救生筏n气胀式救生筏在出入口处设有登筏绳梯,入口处上浮胎上有攀拉索带。落水者游到筏的入口处下方,先用一只手抓住登筏绳梯,另一只手抓住浮胎上的攀拉索带,双手用力弯曲双臂,双脚登梯向后曲双腿,当上身越过上浮胎时,头向前倾,使上身倒向筏内,其整个入筏的过程与体育运动的前滚翻有点类似。n如果筏内有人协助,当落水者游到筏的入口处下方,用手抓住浮胎上的攀拉索带后,筏内协助人员可拉住落水者的救生衣或把手伸入落水人员的腋下,协助落水者登上救生筏。注意协助水中人员登筏时尽量不要去
11、势进行漂浮求生的优点是:动作慢,运动量小,体力消耗少,能较持久地坚持在海面上待救;能使眼、口鼻都始终保持在水面上,不仅呼吸方便,且视界开阔、便于观察。n(2)衣服的用途及临时浮具的制作n落水者在水中切勿将衣服抛弃,因为衣服可以做成浮具,另外,穿着衣服可抗御寒冷和烈日,并且便于让救援者救助落水者时提拉衣服。n衣服改做临时浮具的方法:将上衣脱下,纽扣全部扣住并扎紧袖口和领口,衣服下端也扎紧,在第二、三纽扣之间吹气使其膨胀,即可支持体重;如用裤子则更理想,将两裤管扎紧,倒持使裤腰迎风张开,待两裤管胀满后,即扎紧裤腰,便可做成一个非常好用的马鞍形浮具。n难船沉没时,一般有物品漂浮在海面上,未穿救生衣的
12、落水者应在水中尽快捞获并利用较安全可靠的、可用作救生浮具的漂浮物,在水中保持漂浮、等待救援。5.1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n5.1.3.4水中漂浮求生的其他注意事项n不管水中的救生者是否穿着救生衣,都应注意下述四个问题:n(1)除仰浮姿势外,不宜采用运动量较大、消耗体力大的游泳方式,如蛙泳、自由泳、立泳等。当接近艇筏或过往船舶时,应采取立泳,并将双手举出水面摆动。n(2)求生者须知,一般只有当接近救助船在1000m以内时,大声呼救才有效果。n(3)除非过往船舶已发现落水者,并停船准备救援外,落水者不应做无效果的游泳去追赶航行中的船舶。n(4)在水中保持漂浮如感到疲倦想入睡时,必须设法保持清醒,要有决
14、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尝试挣扎求救。可一方面不识水性,除连灌几大口海水外一无收获;另一方面由于海面有雾,能见度低,期间几艘经过的船只都没有发现他。据获救后的刘某回忆,在此漂浮待救过程中,“开始时身体间或发抖,后来几乎抖个不停。感到必须求救了”。到7月30日傍晚时分,由上海到天津的货轮“长岛”号正巧路过该海域,于是刘某拼尽全力拍水、喊叫求救,货轮的船长恰巧也发现了在海中漂浮的刘某。由于当时刘某在水中一沉一浮的,货船在掉头搜寻了半个小时后,刘某才被成功救起。由于在待救过程中刘某始终拥有强烈的求生意念,并能始终保持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最终得以成功获救。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5.2.1自身保
17、。由于人体摄取水分的数量是由体内排出水分的数量而定,因此应设法减少人体水分散失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应采取如下措施:n(1)按照救生艇筏内配备的定额口粮食用,可以减少额外水分的需要;n(2)及时服用晕船药片,以防止晕船呕吐;n(3)平静休息,避免不必要的运动;n(4)在热带地区,白昼太热时,可将所穿衣服弄湿,但夜晚前应晒干,或将衣扣解开使身体露于微风中;n(5)用海锚调整通风口的方向,保持良好的通风,以防出汗;n(6)天热时应保持艇筏外部及遮篷潮湿,同时应架设遮篷,避免太阳直射;n(7)在阳光下尽可能多坐少躺,以减少身体受阳光照射面积;n(8)不可游泳,因游泳容易消耗体力而口渴;n(9)救生筏
20、量失水。n导致晕船呕吐的重要原因是人的平衡系统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失调而引起的。此外,由于艇筏的摇摆颠簸,水天线起伏不已和艇筏内难闻的气味都会造成各种刺激而加重求生者晕船的症状。n虽然多数人的晕船至多三天后就能适应,并停止呕吐,但那时人的机体可能已丧失了许多体液和电解质,以致会严重地危及生命。因此,每一个遇难者在登上救生艇筏后均应立即服用晕船药物,以防止呕吐,服用晕船药片后,虽令人口渴,但却能抑制饮水之欲望,故仍不失为保存体内水分之良策。除服用晕船药外,为防止晕船还应采取以下措施:n(1)施放海锚,保持适当的通风并使艇筏顶浪以减轻摇摆;n(2)在可能的情况下,正常供给水分;n(3)保持安静,适当休
21、息,保存体力;n(4)互相鼓励帮助,坚定求生意志和信心。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5.2.2登艇筏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最初行动n(1)立即驶离到适当的安全距离上待救,但不应远离失事地点n当救生艇筏上的求生人员乘登完毕后,应立即切断系结在大船上的缆绳,用艇筏内的桨迅速划离难船,或用艇机驶离到安全距离上待救。救生筏为了加快离开的速度,筏内人员可将筏底四周的平衡水袋提起,减少漂流时所遇阻力。艇筏驶出一段距离后应作停留,在待救的最初几天尤其是48h内不应远离失事地点。艇筏远离难船的距离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1/4nmile左右,但若难船有爆炸、沉没等危险的,建议将这一距离适当增加。难船有火灾、爆
22、炸危险的,艇筏须从难船的上风侧顶风驶离。n(2)施放海锚以减缓艇筏漂离的速度n施放海锚,保持适当的通风,使艇筏顶浪以减轻摇晃,并减缓艇筏漂离的速度,使艇筏尽量停留在难船附近,增加被发现的机会。n(3)尽力保持艇筏处于完整良好的状态n保持艇筏处于完整良好的状态,一旦发现艇筏有破损要及时修补,堵漏洞并及时排除艇筏内的积水。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4)采取正确的措施,防备严寒或酷热n注意防备严寒或酷热,在漂浮过程中当受到阳光、风、雨、海浪的侵袭时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n(5)晕浪及晕船药物的使用n登上艇筏的全体遇险求生人员均应立即服用晕船药物(每人6片,每次1片/人,供海上求生开始后最初48h
23、所用),以防止在艇筏发生激烈颠簸时呕吐并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另外,服用晕船药物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饮水的欲望。n(6)救生艇筏离开难船后,应主动在失事地点附近海面搜救其他落水人员。n(7)正确使用艇筏内配备的易于被人发现的设备和信号。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8)检查清点艇筏内所有设备和备品,并注意正确使用。n(9)注意饮水、食物以及艇筏的管理n按规定分配艇筏内的饮用水和食物,并尽可能设法补充,指定或推选一位坚定而又值得信赖的领导者。领导者应对艇筏的求生者点名,并根据各人的情况和特长明确具体分工。n指定专人管理饮水和食物;n指定专人管理医药器材并照顾伤病员;n指定专人负责艇筏的维护修理。n
24、(10)建立起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组织。n(11)组织艇筏内全体人员24h轮流值班n当艇筏内人数足够时,应采取每更2人,一人负责外部瞭望,另一人负责内勤。每一小时为一更,除重伤员外应由全体人员轮流担任,保持24h值班制度,其余人员则应保持休息状态,以减少体力消耗。若艇筏上人数不足,则也必须保持一人值更,同时负责瞭望和内部勤务工作。当降雨时,艇筏上的值勤者还应及时发动全体人员尽一切努力做好雨水的收集工作。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负责内勤者的主要职责是:n应警觉地使用视觉、听觉以及一切有效手段,及时发现艇筏内的各种危险情况,例如艇筏有任何渗漏之处,应能及时发现和修补。n随时排除艇筏内之积水,注意
25、通风保暖和保持内部的干燥和卫生。n照料好伤病员。负责外勤者的主要职责是:n对前来搜救或过往的船舶、飞机及其余落水者,应保持有效的瞭望和应有的警觉,倾听哨音和喊叫声,注意黑暗中的灯光。n寻找陆地。n密切注视天气和海况的变化,当大风浪即将来临应及时唤醒全体人员,认真做好抗风浪的准备,包括密封和固定好所有补给物品和工具设备以及督促每人认真系好救生索。n随时注意艇筏周围及其附近情况,注意海洋生物的动态,以及注意放出艇筏外渔具的情况,注意努力捕捞有用的海洋生物,以补充食品之不足。n负责保持与附近共同求生的其他艇筏的联系。如发现漂浮求生人员,可向其抛投救生索,或把艇筏划近,及时将其救上救生艇筏。5.2救生
26、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救生艇筏离开难船后,应主动在失事地点附近海面搜救其他落水者,在搜救过程中应不断对四周海面搜索瞭望,要密切注视海面上是否有救生圈(衣)上所发出的示位灯光,并应仔细倾听是否有落水者为求救而发出的哨笛声。当落水者在舷侧攀缘登艇时,切勿使他们群集在艇的同一舷,否则领导人员应立即命令艇内人员坐下,以降低艇的重心,并根据艇身倾斜情况移位到另一舷,以平衡艇之重心,防止艇身过度倾斜而导致倾覆。n从实验与海上救助的实践已经证明,在海上橙黄色最容易被眼睛发现,尤其是这种颜色的救生艇,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容易被发现,其他颜色相比之下不容易被发现。n如遇到无人艇筏,则应检查内部之设备物资,可将空艇上之
27、淡水、口粮及有用物资取回本艇筏,并熄灭其示位灯。n(12)保持艇筏上求生者的士气n学习海上求生,就是为了使艇筏上的每个求生者都具有:坚定的生存信念,顽强的求生意志,严格的组织纪律,自我牺牲的品质和团结一致的精神。这也是每个艇筏上的领导者在海上求生中所应努力实现的目标。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5.2.3淡水和食物n5.2.3.1艇筏上淡水的分配和使用n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60,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营养物质之一。一个普通的成年人一般平均每天要排出2.5L水,其中,通过肾脏排出1.5L,肺排出0.5L,出汗排出0.5L。失去的水分如果补充不上,体内水分就会失去平衡。n当
28、人体失去1/5以上的体液时,就会死亡。根据研究得知,人每天饮水量以0.5L为维持活命的最低限度。对海上求生者来说淡水比食物更加重要。有淡水无食物时,求生者仍可生存3050天,但如无淡水只有食物,则仅能维持数天的生命。因此在救生艇筏上的遇险求生人员必须对饮水实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和正确的分配使用。n(1)淡水的配备n在救生艇上的淡水是按额定乘员每人3L配备的,由于除伤病员外最初24h内不供给淡水,故配备的淡水在正常情况下,可供满载乘员刚开始海上求生的7天所用。救生筏中的淡水是按额定乘员每人1.5L配备的,同样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其可供满载乘员刚开始海上求生的4天所用。n(2)淡水的分配与应用n艇筏上的
30、盐分,应该倒掉,然后收集干净的雨水。收集到雨水后,应让大家喝足,以补充前段日子体内水分的消耗。由于雨水不能长期保存,所以,收集到雨水时应先喝雨水,而将艇筏上配备的淡水留作后用。露水或雨水很少时,可用清洁的布或衣服放在艇筏内的适当处,让水湿透,然后将水拧在准备好的容器内。n(2)利用海洋生物的体液n生鱼的眼球有相当多的水分;n鱼的脊骨不仅含有可饮的髓液,且含有大量蛋白质;n将捉到的鲜鱼切成块,放在干净的破布中拧绞出体液,放入容器;n海龟的血也是一种很好的代用饮水。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3)海水淡化n海水淡化主要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n物理方法:该方法是用太阳能蒸馏器来制取淡水的。其工具
34、用尿,国际海事组织也明确表示禁止饮用尿。n因为尿液的再吸收会加快体内氢氧化物分解,也就是说人们在极端困境下饮用尿反而更易造成脱水。另外,求生者的尿在海上求生过程中因喝水少而变浓,所含有毒物质增多,尿液重吸收排泄造成浓度过高,对肝脏有害。因此尿液喝后不但不能解渴,还会导致恶心、呕吐以及使体内的水分更加减少,导致更加口渴,甚至发狂而死亡。n但近年也有海上求生中在没有淡水情况下依赖求生者自己尿液求生的报道,在科学上目前还没有可信的依据,应该更多地从精神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n(4)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消耗水分,尤其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鸟、鱼、虾的肉等。这些食物只能在淡水充足时,才可以食用。5.2救生艇筏
35、上应采取的行动n5.2.3.4救生艇筏上应急口粮的配备与分配n(1)应急口粮的配备n救生艇筏专用的应急口粮是一种按份包装的压缩食品,每份压缩食品都是按专门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它只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是淡水供应不足情况下较适宜的食物。n救生艇内应急口粮是按额定乘员6天配备,由于遇险后最初的24h内,除伤病员外求生者不得进食和饮用饮水,因此其可供额定乘员开始海上求生的7天所用;而救生筏内则按3天配备,同样的原因,其可供额定乘员开始海上求生时用4天。n(2)应急口粮的分配n第一天:(遇险最初24h内)不得进食、饮水。n第二、三天:按日出、中午及日没时分配三次口粮,但不得给予超额食物。n第四天:若仍未获救
37、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5.2.3.6食物好坏的辨认n求生者从海中捞取食物后,应注意辨认所捞食物的好坏,在吃海藻之前应仔细检查,把附在上面的小生物弄掉;没有正常鱼鳞而带有刺、硬毛或棘毛的鱼多数是毒鱼,不能食用。通常发现有下列迹象的鱼不能食用:n发育不正常的鱼;n腹部隆起的鱼;n眼珠深陷入头腔的鱼;n鳍翅之腹部粘滑的鱼;n有恶劣气味的鱼;n用手揿入鱼肉有凹陷印记的鱼;n鱼肉辛辣的鱼。5.2救生艇筏上应采取的行动n5.2.3.7救生艇筏上不应配备葡萄糖或炼乳之类使人口渴的食品n5.2.3.8人体缺盐及盐分的补充n如果救生艇筏上无贮备盐,而又处于天气酷热环境下、出汗很多时,救生人员的身体将需要补充盐
38、分,这也是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电解质。n体内缺盐时的表现:口渴,甚至饮相当数量的水仍觉得口渴。这时,可将海水冲淡后(海水比例占1530)内服,不致有不良后果。这样做不仅供给身体所需之盐分,而且实际效果上增加了一天供水量的15%30%。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n5.3.1低温水中应采取的行动n5.3.1.1过冷现象与低温昏迷n有人认为弃船后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溺水或饥饿致死。但大量的事例证实,弃船后使求生者丧生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暴露在寒冷的水中,特别是低温的水中,即落水者所遇到的最大危险是通常所说的“过冷现象”。n落水者暴露在寒冷水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所采取的措施不当,常可于数分钟之内被冻毙
39、。n落水者被迅速冻死是由于两个不为人所左右的因素决定的:n(1)人体体表的隔热保温能力很差;n(2)水的导热速度很快,通常比空气导热快26倍。n人类属于温血动物,人体的正常中心温度(体热)一般保持在36905的范围内。当环境温度在20时,体热散失而引起中心温度下降,人体为了维持中心温度不低于36905,就会产生一些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支配的机体反应:n(1)为了避免热量过分消耗,会收缩皮肤表面的血管,以减少从血管传热到身体表面;n(2)为了使体内产生较多的热量以弥补散失的热量,会出现寒战(“发抖”)。但寒战在维持人体中心温度的同时却消耗掉人体大量的能量。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n当环境温度低于2
40、0时即使颤抖得再厉害,也将无法维持中心温度36905的恒定不变了,此时体温开始下降。如继续浸泡下去就会出现致命的过冷现象。n在寒冷海水中的落水者身体散失的热量将大于由体内产生的热量,随着体温的不断消耗就会出现不正常的低体温即过冷现象,此时人体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是脑和心脏,并使血液循环受到干扰。n过冷现象在不同阶段的症状(见图51)表现如下:n(1)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人就会患“低温昏迷”;n(2)当体温下降到31以下时,人就会失去知觉;n(3)当体温下降到28以下时,出现血管硬化;n(4)当体温下降到2426以下时即发生死亡。n虽然落水者的体温从下降到35出现“低温昏迷”以后的任何一个阶
41、段都可能死去,但有时即使体温低于30时,仍很难确定是真死还是假死。n在低温水中求生并非毫无办法,实践证明落水者体温下降的速度取决于三个条件,即:n(1)水温:落水者无法改变当时的水温;n(2)穿着的衣服:取决于落水者在弃船前的行动;n(3)自救方法:取决于落水者求生知识和技能的水平。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图5-1体温变化对应的迹象和症状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n5.3.1.2穿着适当的衣服之重要性n落水者跳水前应多穿保暖及不透水的衣服,尽管这些衣服完全湿透并紧贴在身上,且其导热性与水的导热性相差无几,但落水者身体表面与所穿的衣服之间可形成一层较暖的水包围全身,而衣服又能阻止这层暖水与周围冷海
44、/4h低于2小于3/4h24小于1.5h410小于3h1015小于6h1520小于12h超过20不定(视疲劳情况而定)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n(5)落水者不应做不必要的游泳,在冷水中,可能会猛烈颤抖甚至全身感到强烈疼痛,但这仅是人体在冷水中一种本能的反应,没有死亡的危险。最要紧的是在水中尽可能地静止不动才能使体温下降减缓。n(6)落水者在低温水中为了保存体温,应采取国际上有名的HELP姿势(注:HELP是英语HeatEscapeLesseningPosture的缩写,意为“减少热量散失的姿势”,如图5-2所示)。这种姿势的要领是:两腿弯曲并拢,两肘紧贴身旁,两臂交叉抱在救生衣前面。nH
48、求生应采取的行动n(1)跳水脱险前应判明风向和水面有无障碍物或落水人员,并在上风舷侧跳海。n(2)跳水时应穿着棉毛衣服(不可穿化纤织物)。n(3)先深吸气,再闭气,同时用一手掩鼻口,另一手遮蒙眼睛及面部,并将两腿夹紧伸直,垂直跳下。n(4)入水后应向上风方向潜泳,若需换气,应用手探出水面,做向周围拨水的动作,将水面油火拨开,当头部露出水面时应转身使面向下风,做深呼吸后(深吸一口气后),立即下潜继续向上风方向潜去。n(5)不可穿着笨重的衣、鞋和救生衣。在条件允许时可将救生衣和必需的衣物包扎好用一小绳系在腰上。拖出油火区后,再收回穿用。n5.3.2.2海面有油层但未燃烧时应采取的行动n(1)必须使
50、感觉器官极为灵敏。它的嗅觉器官能感觉到与其距离很远(数千米之外)处被海流带来的浓度极稀的人汗或血腥气味的刺激。它眼睛的视网膜不能辨别颜色,但对反差强烈的物体(例如:黑和白)却极为敏感。然而,它最敏感的,同时也是最发达的器官是“侧线系统”,这是鲨鱼的遥测系统,它是一系列压力感受器,这些传感器能感受到周围压力场任何细微的变化,凭借这种侧线系统,鲨鱼能探知很远海域所发生的海难。因此,难船沉没以后,只要水温适宜,往往很快会出现大量的鲨鱼。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n鲨鱼的感觉器官(如图5-4):n(1)鲨鱼依靠“眼先管”可以感知压力和电刺激;n(2)“皱褶”相当于嗅觉器官,鲨鱼可利用它感受到经过大大稀释
51、了的味道;n(3)背上的感觉穴用来检验水;n(4)“侧线系统”也叫“侧线”,是鲨鱼的遥测系统;n(5)眼睛分不清颜色,却能在深水区辨别明暗反差。1眼先管;2皱褶;3感觉穴;4侧线系统;5眼睛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n5.3.3.2鲨鱼的活动规律和袭击人类的情况n(1)一般说,全世界所有的海洋中都有鲨鱼,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更常见。n(2)鲨鱼攻击落水者的时节:一年中往往发生在夏季,即北半球往往发生在7月居多,南半球往往发生在1月较多。在一天中则大部分袭击多发生在午后不久。n(3)水温低于22的海区迄今还未发生过鲨鱼袭击人的事件。n(4)鲨鱼袭击人与水深无关。不仅在深海,而且在离岸仅几米的浅海
52、都发生过鲨鱼袭击人的事件。n图5-5所示为鲨鱼袭击人的水温区域。深色区全年都有鲨鱼为害,北半球的浅色区从5月至12月、南半球是从11月至次年5月都有鲨鱼攻击人类的情况,白色区只有在水温很高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鲨鱼攻击人的事件。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n5.3.3.3落水者对付鲨鱼的行动要点n(1)减少反差n弃船入水前应穿好暗色手套、袜子,取下身上任何外露的反光物品如手表、戒指及其他金属物等,以防由于反差较大而引起鲨鱼的注意。n(2)不出气味n落水者应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切勿受伤出血,也勿使身体由于劳累而出汗太多。若近处有鲨鱼活动时也不要小便,抛弃鱼和海龟内脏时,每次少许且掷得愈远愈好,以免鲨鱼凭嗅觉
53、追踪而来。n(3)不要震动n如发现附近有鲨鱼活动,应保持冷静沉着,不要急于游泳逃避。因急速逃避的动作必然引起鲨鱼的周围压力场的变化,而被它发觉落水者的位置。5.3落水人员的求生行动n(4)制造强刺激n一旦鲨鱼逼近落水者,可采用猛力拍击水面和急速打水或可将头沉在水里大喊大叫,对其高度敏感的侧线传感系统造成强烈刺激,迫使其离开。n(5)猛击其鼻、眼等敏感部位n若上法无效则沉着应战,待其游近时,向它的鼻、眼等敏感部位猛力打击。如能击中则会迫使它游开。n(6)施放驱鲨剂n此法可在落水者周围布下厚厚的一层药物,使鲨鱼望而却步。目前驱鲨剂很多,虽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但至今还没有一种驱鲨剂对所有的鲨鱼都100%有效。n(7)不能用刀攻击鲨鱼n千万不要用刀向鲨鱼攻击,因为它生性好斗,如刺不死它或不能击中要害就会使它更凶猛地向袭击者发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