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基础

7、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只有明确肯定了新闻是对事实的能动反映,才能谈到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和党性原则,才能谈到新闻工作的使命任务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主新闻观的基本观点。

8、为什么说新闻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

(1)从新闻实践上讲,传播主体的能动作用明显地表现在新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观察、采集新闻材料到选取报道角度、根据报道方式去处理材料,以及对受众需求的考察等等,传播主体的能动性无不贯穿始终。那种所谓纯客观的报道即印版式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2)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说,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客观反映,那么反映主体即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认识也就理所当然地存在于整个反映活动中。

“新闻事实”也能够算作一个认识论范畴,是对客观事实的判断、描述或反映,是体现着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性的“经验事实”;“新闻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化,或者说,是主观化的客观事实。

新闻事实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无论传播主体如何改造事实,都必须做到真实、新鲜,改造是有限的、适度的。传播主体对新闻事实所进行的两次选择(即新闻过滤),都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

9、新闻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实用性强,第二主题单一短小精悍。第三与读者关系密切。

10、我国公认度最高的新闻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第三章新闻活动的要素和规律

1、新闻活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及时、准确、客观。

2、什么事新鲜事实?

新近发生的实施、新近消失的事实、新近发现的事实、新近变动的事实。

3、如何理解新鲜事实在新闻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新鲜事实是新闻活动的源头和起点,新鲜事实反馈和制约新闻活动,新鲜事实靠自身的冲击力激发新闻活动,新鲜事实本身的逻辑性制约着对他的解释和报道。

4、如何理解新鲜事实是新闻活动的源头和起点?

先有新鲜事实后又新闻活动,没有新鲜事实的存在和发生,新闻活动无从展开。

5、如何理解新鲜事实是新闻活动的反馈和制约作用?

的对象。新闻活动主体对新鲜事实的认识和反映,以尊重新鲜事实

为前提。新闻活动主体一旦违背如实报道和客观公正的原则,发生

了报道与客体不符的过错,特别是在报道伤害了客体的权益时,客体

是不会默认和无动于衷的。

6、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活动中为什么要对新鲜事实进行选择?

新闻传播者报道能力的有限性与新鲜事实的广泛性决定了选择的必然性,新闻传播者的立场及依附性决定了选择的必然性,新闻传播者的传播目的决定了选择的必然性。

7、如何理解新闻传播者是新闻接收者的服务者?

新闻活动室一种社会活动,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新闻活动不过是一个满足“知的需要”的服务过程。无论新闻传播者主观上作如何想法,都无法改变其与接受者的需要与满足需要、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

8、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活动中的任务是什么?

新闻传播者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新鲜事实,但这些新鲜事实还要经过筛选,最后进入传播流程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被选定的新鲜事实,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图标等表述出来,就成为新闻作品,进入播报传递环节。

9、新闻接收者的求知需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了解国内外时事

10、新闻接收者在接收和处理新闻信息时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1、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事实决定律和尊重受众律

12、新闻价值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1833年9月3日美国大众化报纸《太阳报》创刊,推动了面向全社会的“便士报”的迅速发展。在报业竞争中,各报社老板和主编为扩大报纸发行量,十分重视对新闻事实的选择。美国著名报人J.普利策要求记者采访“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戏剧性的、浪漫的、动人心魄的、独一无二的、奇妙的、幽默的、别出心裁的”新闻,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有价值的新闻。

13、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理论的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一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何意义?

④显著性──新闻报道对象(包括人物、团体、地点等)的知名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⑤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事实,往往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对于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在采访前,记者依据新闻价值判断某一新闻线索有无采访的必要;在采访中,记者依据新闻价值估量获得的各种事实,以便抓住要点,深入采访;在制作中,记者依据新闻价值选取、组织、体现材料,编辑依据新闻价值审视新闻稿,决定稿件的取舍、修改以及版面设计或节目的安排。

14、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1、新闻事业的定义是什么?

新闻事业是指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和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传播方式不断地发生变革,相继出现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还有网络传播。社会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新闻传播的形式、规模、影响达到某种状态的时候,新闻事业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2、新闻媒介的定义是什么?

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media)。

一是新闻,一是媒介,新闻好理解,媒介词是外来的。“媒介”在英语中,其义是指使事

THE END
1.如何开个婚介所(如何开一家婚介所)能够看中婚恋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自然创业者在事物的远见性上是非常卓越的,除此之外还要热爱婚恋行业,遵守婚介品牌的运营制度等。“有爱有Ta”总部也会给予加盟商多个方面的扶持帮助,帮助加盟门店能够快速成型,全方位的扶植也能加盟商早日实现回本盈利。 0 条评论17944 http://www.meijia2008.com/index.php?id=474
2.搭建婚恋公益平台迫在眉睫例如上海公布70家承诺执行“3—7天冷静期”的婚介机构名单,以推动行业自律,并接受社会监督;深圳发布实施团体标准,对婚姻中介服务中的“服务过程、服务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这些无疑为化解婚介领域冲动消费、诱导消费矛盾提供了有效路径,有助于打开婚恋交友服务新思路。http://www.northnews.cn/p/2365739.html
3.长沙婚介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其次,科技的应用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婚恋APP、社交平台等将为线下相亲增添更多可能性。此外,随着人们对情感和婚姻的认知逐步深入,婚介市场将更加注理健康和情感教育,提升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总的来看,长沙的婚介市场正在朝着成熟、专业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038281733903245&wfr=spider&for=pc
4.婚恋服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婚恋市场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人们对婚姻的不同需求,婚介市场将继续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婚介服务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婚姻服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婚介市场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行业。 在探讨婚介市场的发展前景时,我们不禁要问,婚介市场到底有多大的潜力?随着人们对婚姻要求的提http://www.aichao521.com/hunl/9570.html
5.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6.江苏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高教育质量和满意度的任务仍比较艰巨;青年就业能力有待提升,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需要不断优化;青年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育儿、社会融入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青年全面发展的需求与青年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完全匹配,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进青年发展的合力https://news.xhby.net/js/yaowen/201907/t20190701_6244718.shtml
7.许多人忙于工作,社交圈子越来越小,想通过正规婚恋机构找到属于相亲不要等,也不要怕折腾,一定要多一些耐心!不要用传统思维看待相亲,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许多人忙于工作,社交圈子越来越小,想通过正规婚恋机构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缘。相亲无非是另一种遇见幸福的形式,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同城相亲脱单 #红娘牵线搭桥 #相亲 #脱单 355次播放2024-11-03发布 https://m.ixigua.com/video/7433017565536059915
8.2024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发展驱动力强劲1978-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催生更多元的消费需求,如除物质生活外的精神需求。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18元,人均消费支出达26796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8.3%。国民消费情况较为乐观,期望找寻另一半的单身群体在婚恋社交服务需求和婚恋相关消https://www.iimedia.cn/c1020/101639.html
9.2008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工会组织和工人阶级的论述,对工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工会工作前进的方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识大局,谋全局,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广大教职工的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https://info.shisu.edu.cn/06/6c/c11a164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