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超:很高兴和大家交流,我开个头吧。宠咖秀是一个有趣好玩的宠物社区应用,我们致力在「让世界发现Ta的美」。
▲友趣CP
梅强:大家下午好。「青藤之恋」是一款仅对高学历用户开放的优质青年交友平台。作为一款严肃婚恋产品,青藤之恋的产品特点包括:1.严选用户:只对高学历开放,同城更要同「层」;2.严审认证:注册时必须认证身份证和毕业证,用户真实可靠;3.严保隐私:资料仅对平台认证的异性用户可见;4.严防骚扰:相互喜欢才能配对成功,开启聊天。
刘秋阳:哈罗,大家好,Tell目前是一款产品想法起源于《解忧杂货店》和《查令十字街84号》的小程序。用户每天可以收到匿名的三封来信,并加以回复,通过这种匿名书信的方式寻找到同类。Tell也是社会压力者倾诉和建立情感链接的中转站,就好像《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主角们一样,书信虽慢,但是历久弥坚。
梅强:在我们身边很多朋友,都是985/211毕业的优秀青年,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往往由于工作忙、圈子窄等原因,一直单身着。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想认真的谈一次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什么渠道呢?某探、某陌?交友还行,但似乎不太严肃。传统婚恋网站?鱼龙混杂、体验不佳,感觉是上个世纪的产品了。线下相亲?一般人会天然排斥,且往往都不太合适。
「青藤之恋」正是由此而生。我们的初心,就是想帮985/211毕业的青年男女,更快、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青藤之恋
第二层是基于对年轻人社交需求的理解:1.包括95后、00后在内的年轻人他们的社交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看脸社交走向了场景社交,但这并不意味着看脸没有需求,相反这背后是因为现代年轻人对另一半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除了看脸还希望另一半满足各类其他条件,比如游戏打的好、有共同的偶像、有共同的价值观等等。
刘秋阳:我们认为陌生人社交的市场上除了婚恋的需求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交友需求是相对慢和长久的,书信本身就是一种慢的形式。我们也认为,一纸信笺饱含了人的遭遇和情感,更容易建立起稳固牢靠的关系链。
▲Tell心语
这两个行为都很高频,但是不刚需,并不会重到一定要下载一个APP,而小程序当时对我们释放了一种可能:是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构建一个更好服务的产品去满足它们。
▲宠咖秀
梅强:选择开发小程序,因为产品开发和用户获取成本低,能够快速验证我们的想法。严格审核个人资料、学历证明,提高准入门槛,其实都是为了保证这个产品的优质性。
▲我们会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但可能并不知道其他人的身份、背景、内心对于事物的观点.图片来自:Unsplash
刘秋阳:小程序的开发周期和上架的周期都比较短,验证某个产品功能的成本相对较低。
1.保持快速迭代的能力,极致的产品体验打磨,包括红包、抽奖在内的激励机制我认为都是辅助手段。2.持续更新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做有持续性社交场景的产品,而不是用完即走。
刘秋阳:冷启动的用户一方面来自于我自己的社交圈,一方面来自于媒体的报道。之后找了一些我们觉得核心用户比较多的渠道做了一些简单的推广。
Tell本质还是个UGC为主的内容社群,我们只是在这个上面包装了自己的玩法。从这个角度的话考虑的是有闲发牢骚愿意与别人互动的用户,比如相对年轻的学生群体。如果从文艺属性考虑,豆瓣这些都是比较适合我们去推广的渠道。微博也有一些不是很大的小V,也聚集了一些符合我们目标用户的群体。
▲《查令十字街84号》讲述了一段由书信达成的美好情缘.图片来自:RichardHubertSmith
有趣好玩:用户会自然对有意思、或者有价值的内容感兴趣。这里主要依靠运营驱动,比如宠咖秀在七夕节同唯链合作的「用区块链存证你的告白」活动,一场基本就有3-4万人参与。
利益驱动:主要依靠积分商城驱动,在宠咖秀社区里,我们做了一个Token机制的积分模块,鼓励所有有益于社区的行为,也包含邀请新用户的行为等,而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品牌赞助商提供的物料赞助。
产品上线前夕,我们开始有意识的运营我们的种子用户群体,组建了一些高质量的用户社群,以「帮华科男找对象」为主题,举办了几期线下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甚至有几对已经开始建立关系,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成就感和信心。
产品上线后,前期积累的用户因为有了对我们团队的信任,能够快速转化为第一批用户。针对像华科武大等一些985名校,我们也尝试做了一些针对学校的「小群效应」线上营销活动。
同时我们的产品一上线,就有设置裂变营销机制,老用户邀请新用户进来,即可获得会员等激励,对于引进用户也有一定的帮助。
梅强:对于25~35岁中间的这部分人群,找对象是一个很强的刚需,目前用户留存上的表现还可以。
目前我们的产品推荐机制是每日上新,让用户每天都有新鲜感和期待。非会员每天可以看5个异性资料,会员可以看10个,对于真正有找对象需求的用户而言,就会吸引TA每天都上来。
因为小程序的唤醒激活机制没有那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是存留的关键吧。
Boni:我们的「友趣CP」刚上线目前基本还没有什么数据可参考,老实说在去年我做的很多小程序里留存是思考最薄弱的环节,所以今年我希望能够不仅仅解决裂变,更希望能够做好留存,而这其中自我迭代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思考:
战略上来讲,我觉得留存好的社交产品应该有清晰明确的用户需求和独创的解决方案,而不单纯为了流量或者爆款,这也是我想做产品矩阵的原因之一。
▲相约去网吧「吃鸡」成了年轻人之间的新时尚,这甚至被认为拯救了网吧.图片来自:游研社
廖志超:宠咖秀现在新增次留可以稳定在25%,活跃留存在45%,和各位老师相比还有比较大的优化空间。
社区运营的我们是基于两个关键数据在优化:我们发现,用户在社区中有5个以上的好朋友,他们就会长期留存,这个数据判断和友趣CP的伙伴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致力鼓励用户在社区中建立互动关系,然后用模板消息推送召回用户。
另外一方面,我们发现,社区内用户只要发生过一次商城兑换行为,用户95%会长期留存,所以我们在致力让新用户进来能迅速达到商城首次兑换条件。
Boni:未来分为短期和长期来看,短期的话还是会专注在小程序领域去持续打造各种玩法的社交小程序矩阵,因为小程序生态非常适合作为试验田来验证一个想法,而长期来看做app是公司经营层面进阶的必然选择,因为app上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app的产品形态可以做的相对丰满一些,当然前提是抓准了用户需求和核心玩法,在拓展边界的时候app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刘秋阳:Tell会设计自己的App,小程序也会继续运营。小程序端偏工具和轻量级使用,App会偏社交属性多一点,会设计比较重和稳定的关系链。对于我们的模式这两边是不互相冲突的,小程序的试错成本低,获客成本也低,还可以作为很好的流量池。App则是用户认知更强,也可以有完整的产品形态。
▲知名「网黄」猫日,旺盛的吸猫需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滋生了「云养猫」.图片来自:@著名网黄猫日
Boni:我认为仅陌生人社交来说,在没有达到一定量级的情况下做ToC商业化是弊大于利的,弊端在于容易损伤用户体验以及把产品的格局给窄,当然如果是垂直领域的社交产品商业化感觉应该是比较自然的需求场景,而不是通过损伤用户体验来达到赚钱的目的。
我认为就小程序本身来说无法缩短社交产品的变现周期,关键还是是否能够持续快速的获取用户保持增长,如果通过小程序能够持续增长则产品的变现周期就会开始缩短。
▲商业化进展不顺是Snapchat股价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图片来自:Digiday
梅强:我们在产品设计早期就已经开始考虑商业化的问题,产品一上线就有会员付费增值服务功能。
相比于以前社交产品先烧钱获取用户再考虑变现的模式,小程序的确能快速缩短社交应用的变现周期。而青藤之恋产品上线伊始即开始商业化并取得成功,让团队的商业模式思考得到了验证,更让我们确信这个产品模式能够行得通。
宠咖秀未来的商业化有两个探索方向:宠物的社交电商方向;基于社区用户等级规划的VIP会员服务方向。
廖志超:小程序中一开始从社区切入的应用确实比较少,现在慢慢开始变多了。我认为一定程度和社区的门槛有关,一则是需要ICP资质,一则是社区势必会涉及内容审核的问题,这对于初创团队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
相反泛社交的开拓难度依然没有降低,因为好的可以服务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的社交产品的诞生会依赖整个时代的演化、整个团队的基因以及资本的助推一个都不能少。
▲社交软件被认为每5年一个周期.图片来自:Unsplash
梅强:垂直领域的社交产品,个人认为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之前跟很多创业者朋友也有交流,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产品趋势,是越垂直越好。与其他的婚恋产品相比,「青藤之恋」首先限定了高学历这一条件,或许总用户数跟其他明星产品没法相提并论,但我们有信心做出一款在用户留存、活跃度上面表现优异的产品。首先还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能够真正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是我们的初心。
廖志超:宠咖秀是从宠物兴趣的垂直领域切入的,这个领域背后的行业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增长和用户红利在释放,我们有看好垂直领域的机会,也始终保有危机感。小程序因为裂变的关系,马太效应会比移动市场来得更明显,会更趋向于一家独大的情况。
蒋鸿昌
努力消除传播中的噪音。
下一篇2018-11-1419:09
上一篇2018-11-1417:31
AllcontentismadeavailableundertheCCBY-NC4.0fornon-commercialuse.Commercialuseofthiscontentisprohibitedwithoutexplicit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