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在电视剧里挑战音乐剧同款演出方法的山崎育三郎,演出《爱的婚介所》的过程大概很是开心。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关键时刻,没有漫天焰火、没有喷泉玫瑰、没有拥抱亲吻,背景朴素到家徒四壁立、朴素到苍天为庐地为席,只有山崎育三郎的角色上蹿下跳地在一对异性恋情侣中间穿梭、在周围徘徊,一面恭喜新人,一面歌颂爱情。
但实际上NHK的这部深夜剧《爱的婚介所》和爱情本身没有半点关系,它的三大主题分别是:金钱、推理和音乐剧。
矢岛弘一资历较浅,轻推理悬疑类作品都是和秋元康合作的成果,比如前田敦子出演的《毒岛百合子赤裸裸的日记》以及平手友梨奈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残酷的观众们》。(第三位编剧清水友佳子的资料欠奉)
整个剧情的模式是:客户来到婚姻介绍所,看上去般配的一对,一方总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婚姻介绍所展开全面调查发掘幕后故事,男主角在关键时刻揭露真相,一对存疑的有情人拨开云雾见月明,男主角高唱爱情的颂歌,单集终了。
关键部分并不在于描述爱情本身,而是在于当事人背景调查。
日本2015年的全国人口情况调查显示,当下日本人缺乏结婚意愿的主要原因在于财产状况并不理想,而婚姻恰恰会促使个人的财产状况发生改变,因而是否缔结婚姻关系实在是件需要谨慎对待的事,也就难怪一家婚姻介绍所搞背景调查兴师动众程度堪比律师事务所做尽职调查报告、变装潜入无所不用堪比间谍特工,一线城市一套房在总体资产上和三线城市民营企业搞重组的架势差不多,调查工作做得隆重一点似乎也没什么。
婚姻关系本质上讲是一种保障制度,为进入这种关系的双方提供财产上的安排模式,规定夫妇双方富有忠实义务,对财产继承和赡养扶助等也有规定。
繁琐复杂的规定对于有足够安全感的人而言,是多余的。婚姻对于一个独立的人而言只是一种选项,而不是一种必答题,选或不选不耽误做完整张人生的答卷并取得优异成绩。
社会其他配套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发生在绝对私人领域的婚姻被搬到前台来,成为保障制度的首选。社会在促动结婚时往往并不是正面宣扬婚姻的种种优点,而是以“如果不结婚,则会陷入某种惨淡境地”的模式制造恐慌。
孤独终老、被贴上“剩下的”标签成为失败者……一旦落入这种恐慌陷阱中,很容易产生急于结婚的想法,但结婚容易,谈恋爱却很难,喜欢上谁都很困难,两情相悦难于上青天。于是一些适婚男女走进了婚姻介绍所,一些适婚男女的父母代替子女走进了公园的相亲角。
首先,进入婚姻介绍所和间接进入相亲角者,对外公示了自身的状况,成为他者承认和自我坦白的“爱无能者”——自己不能结识恋爱对象从而结婚。
这种宣示所引发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人的物化。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成了名为“婚姻”的市场上交易的对象,男女关系从人和人之间彼此吸引走向了询盘还盘。外界对这种模式发出质疑声,相亲角里的父母成为出售子女(起码出售了子女个人信息)的“怪物”。
本质上野生情感专家认为女性社交圈广、物质条件好就会留不住男人并呼吁女性降低自身“亲子不确定性”的神棍理论,跟动物行为研究倒是没什么关系。
吓也吓着了、钱也交了,最终婚姻介绍所也好、相亲角也好、相亲网站也好,做的不过是帮助筛选信息,并辅以适度的信息准确性保障,以提高成功的效率和可能性,整个过程中没有人考虑过当事人是否幸福。
刘震云那个书名《一句顶一万句》,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在片尾唱歌的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