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张乐)95后已婚生育人群占比最高?超过一半的人初恋年龄在18岁及以下?收入越高婚姻幸福程度越高?……昨日上午,中国第一个女性婚恋咨询与情感成长服务机构“花镇”发布《2016年婚恋服务行业两性情感生活调查报告》,对两性情感婚恋状况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国内婚恋服务行业的发展加以探讨。
学历、收入等因素关联度高婚恋状况折射社会问题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在收入较高(月收入高于16000元)的被访者中,已婚人士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而收入较低(月收入低于4000元)的群体中,未婚但有对象的人比例较高且占主体地位。报告分析称,“高收入群体由于拥有了较好物质水平的保障,组建家庭的现实阻力更小,已婚比例更高”。与此同时,这与中国传统的“成家立业”价值观,以及当下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等因素也有一定关联。
人品成择偶最重要因素国人婚恋观日趋现实与成熟
报告显示,无论是恋爱伴侣还是婚姻伴侣,人品品格都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占比,成为择偶最先考虑的因素。从中不难看出,社会公众的恋爱观还是较为健康积极的。
但同时记者发现,在考虑以婚姻为前提的长期关系时,“个人经济条件、家庭与社会关系等因素的重要程度明显提升”,与恋爱伴侣选择时更多考虑身材容貌及思想观念相比,更加现实成熟,更进一步印证了“门当户对”这一观念对国人的影响。
报告中,在有关恋爱到结婚的时长分析中,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应该在确立恋爱关系之后的一到两年之内结婚”,对婚姻态度较为审慎;同时,大多数人表示,并不愿意随年龄升高而降低自己的标准,对于婚恋仍有较高要求。正如报告中总结的那样,“总体而言,我国国人的婚恋观,正在向着超前化、高标准、成熟化的方向发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