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婚难地图:北上广深“噩梦模式”“地狱模式”竟然是它

我以为一线城市晚婚,是中国的天花板。

万万没想到,晚婚潮已经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了三四线城市。

谁是亚洲结婚最晚的城市?

不是低欲望社会的东京,不是财阀集聚阶层固化的首尔,也不是什么房价宇宙第一的北上广深。

而是中国一座三线城市——湖北襄阳。

是不是特别惊讶,特别不可思议?

我一开始也怀疑我看错了,但是数据就摆在那:

襄阳人初婚平均年纪,男性达到了惊人的35.23岁、女性33.96岁。

比东京,比首尔,比所有亚洲内卷之都还要晚。

但是襄阳直接打破了这个自然规律。

此外,在已公布2021年结婚大数据的两个省份中,安徽全省的平均初婚年龄,男的逼近32岁,女的超过30岁。

近三十个省市区还没有公布数据。若全部公开会怎样?我都不敢看。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中国的“腰部”省份和城市,已经开始日本化了!

最近,襄阳市民政部门公布数据,2021年襄阳人初婚平均年纪男性为35.23岁、女性为33.96岁。

惊呆了!

原以为亚洲卷王首尔、台北、东京已经够晚了:

韩国首尔,初婚年龄男性近34岁、女性近32岁;

中国台北,男性初婚年龄是33.7岁,女性31.5岁;

日本东京,男性32.3岁,女性30.5岁。

没想到面对襄阳,都得纷纷让贤。

网友说,三十岁在古代都能当爷爷奶奶了。

其实,别说古代,就是现代的印度,三十五岁也能当爷爷奶奶了。

不怪乎网上流传出一首诗: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旧年山翁是家公,今年山翁是新郎!

还记得几年前,国家统计局数据说,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21.4岁提高到25.7岁。

27年推迟了4岁多,平均7年才晚1岁,不算糟糕。

但襄阳却是,短短5年里推迟了五岁。

2016年的时候,襄阳人男女初婚平均年纪为29.41岁和27.27岁,2021年直接变成男35.23岁、女33.96岁。

更值得警惕的是,襄阳虽然目前高居平均初婚年龄榜“榜首”(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但还有一大波三四五线城市,如潮水般向襄阳靠拢。

你信吗?房价平均7千的岳阳,结婚比房价两万多的杭州还要晚。

湖南岳阳,2021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29.2岁,女性26.3岁;而杭州2021年的平均初婚年龄男性是28.5岁、女性是27.1岁。

你信吗?挖煤卖炭的平顶山男女们,比爱自由的成都人结婚都要晚。

河南平顶山,初婚登记平均年龄男士29.4岁,女士29.3岁;而成都人2018年数据,平均初婚年龄男性29.2岁、女性27.1岁。

还有浙江的温州,初婚年龄男性29.1岁、女性26.7岁,秒杀南京(初婚年龄为27.6岁)。

输了,彻底输了!

更没想到,还有一座人口大省,全省男女初婚年龄都迈入了“30+”大关。

最近,安徽省民政厅发布消息,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经济发达的“苏大强”,都只能甘拜下风。2021年江苏全省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28岁、26.52岁。

我看了下一线城市,广州人2017年男性初婚平均年龄32.2岁,女性为29.9岁;上海2019年户籍人口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9.09岁;深圳人的平均初婚年龄为30.8岁。

而安徽省一省的水平,已经完全比肩一线城市了。

如果要给各地结婚难度评级,北上广深是“噩梦模式”的话,安徽和襄阳堪称是“地狱模式”。

目前,我只看到安徽和江苏有公布全省初婚年龄数据。如果每一个省都像安徽这么实诚,我相信,安徽肯定不孤单。

毫无疑问,晚婚潮正以迅雷不掩耳之势,从一线城市蔓延到广大三四线城市。

而且在低层级城市当中,这种推迟还要更加的严重。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现在,已不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晚婚!

襄阳的经济水平,跟韩国首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作为中西部非省会第二城的襄阳,5300亿元的GDP,只有首尔的18%。

放眼中国,安徽也算不上经济强省。安徽42959亿元的经济总量,连中国前十名都挤不进去。

为何襄阳、安徽如此晚?

与日本“低欲望”社会不同,襄阳和安徽的年轻人,不是自己想“躺平”,而是被逼无奈。

襄阳,虽然是湖北第二大市,目标直指“万亿工业强市”,但却是妥妥的劳动力流出大省。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对襄阳的影响更大。2020年武汉常住人口增量达123.57万人。同年,襄阳市常住人口比上年减少了41.9万人。

当这些正当青壮年的劳动力,为大城市繁荣的GDP作出了贡献,等他们在大城市赚够了彩礼和房子首付,回到襄阳解决终身大事时,年纪一不小心就来到了35岁了。

一网友说,2015年棚改去库存前,襄阳房价也就四五千。而如今,襄阳的房价已经涨到了8字头。

更值得警惕的是,2018年时,有人调查发现,襄阳市各县市区中,初婚年龄最晚的不是主城区,而是襄阳南部的县市,如宜城、保康。

也就是说,在欠发达的乡村,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影响初婚年龄。

在2020年20-34岁年龄组的未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400余万,这很大程度会影响男性配偶的可获得性,造成婚姻挤压。

再加上男性择偶向下择,女性择偶向上择,就出现了越是发达的城市“剩女”现象越突出,越是落后的乡村“剩男”现象越普遍。

襄阳,代表的是普遍中国三四五线城市。

比如“同病相怜”的湖南湘西州某村。有调研报告发现,该村419户,适龄未婚男青年110人,适龄未婚女青年仅31人,几乎每3个家庭就有一个适龄未婚男青年。

“脱单难”不仅是因为女孩少,还难在成婚成本高。

当地村民算过,现在结婚标配“三大件”即农村自建新房或镇里、县城商品房,家用小汽车,彩礼,再加上购买“三金”首饰等,平均花费要在60万元以上。

一个男青年完婚需花费家庭10至15年积蓄,这还要确保没有大灾大病。

当地村民戏谑道,“以前谁家生两个儿子恨不得敲锣打鼓炫耀,现在谁家生了两个儿子要坐墙根偷偷抹眼泪”。

安徽与襄阳的晚婚成因也有不少相似性。

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不上隔壁的江苏、浙江等经济大省,被长三角虹吸了年轻劳动力;安徽的男孩偏好比较突出,在安徽省内适婚年龄人口中男多女少。

与此同时,安徽城市的高房价、农村的高彩礼,都让年轻人得多搞钱几年,才有资格迈入婚姻的城堡。

一安徽网友说,给研究生学历的弟弟介绍对象,由于没房没车,直接被拒绝。在合肥,哪怕不考虑彩礼,房子100W,3成首付30W,软装15W,车子15W,结婚就得60W起步。

安徽省的小县城“娶妻难”更为突出。在安徽省阜阳市的太和县的境内,彩礼已经达到了30多万的高度,这还是抛开了结婚其他事项的各种的用钱制度不谈。

李宗盛在《晚婚》那首歌里说,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

这大概是当下大城小城青年共同的心声了。

为了让中国的年轻人早点进入婚姻,各路人士绞尽脑汁。

有学者建议,要降低法定结婚年龄,男性降至20岁,女性降至18岁。

想想18岁的女性,可能刚刚高中毕业,刚刚迈入大学,还没毕业就被催婚,与日本二次元里的高中生新娘故事真的是异曲同工啊。

有人说,不早不早,中国的法定婚龄已经是偏晚的了。

看看,日本、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男十八岁、女十六岁;德国、俄罗斯、新加坡规定男女均为十八岁;瑞士、越南规定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

法定婚龄越早,结婚率会越高吗?

已经为我们蹚过水的日本说了,并没有啊!

日本初婚年龄本世纪以来一直处于持续推迟的状态,而未婚率也在逐年的增加,30到40岁的男性未婚率已经接近50%,女性接近40%,这是日本低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两会,催婚建议不绝,更胜于春节,有人建议鼓励和保障在校硕士和博士生结婚生育。

甚至还有人把催婚压力提前传导到义务教育阶段,建议缩减小学至高中学制,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改成小学5年,初高中5年的十年制义务教育。

这样子,正常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20岁、硕士23岁、博士26岁,可以实现早毕业早就业早结婚早生子。

真是完美的催婚链条啊!

但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搞错了方向啊!

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

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大关后,结婚登记对数再次跌破800万对大关。这一数据创下1986年以来的新低。

《中国婚姻报告2021》显示,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低。

2019年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天津结婚率全国倒数;

其中,上海、浙江、山东排名倒数前三,分别为4.1‰、5.0‰和5.3‰。

此外,北京结婚率6.0‰,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八,低于全国平均6.6‰水平。

2006年以来,中国生育旺盛期女性已婚比例持续下降,20岁-34岁的已婚比例从77.9%下降至68.5%。

所以呀,不要盯着90后、00后了!真正的结婚主力,压根不是90后、00后,而是70后、80后。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历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梳理了历年各年龄段结婚结构变化,有个重大发现——

30岁以上人群,已经占到2020年结婚人数的46.5%。

40岁以上的结婚人群,占比从2005年的3.9%,提高到了2020年的18.9%,甚至一度逼近20%。

而20-24岁这个结婚主力群体的比例,从2005年的47%一路下滑,到2020年仅有18.6%。

时代的巨变啊!中国人的爱情,在30岁以后,在40岁以后!

难怪有网友发现,最近看八卦,网上全是孙艺珍&玄彬、大S&具俊晔、李亚鹏&海哈金喜这些快年过半百的爱情了。

黄昏恋,已经代替少男少女纯纯的爱恋,成为新的主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为何90后结婚越来越难1.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的90后人群约为1.7亿人,性别比例大致为男性54%,女性46%。2. 然而,登记结婚的90后人数不超过1000万对,结婚率仅为略高于10%。3. 推算显示,按照常规趋势,目前应有7000万至8000万的90后步入了婚姻殿堂,但实际结婚率与预期相去甚远。4. 在已结婚的90后中,离婚率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72843148871688492.html
2.大概90后是最难结婚的一代人了#90后大概90后是最难结婚的一代人了#90后 - 小表妹(沉寂中)于2024010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51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m.douyin.com/share/video/7320568357147708687
3.为什么现在的90后结婚都这么难?#90后婚姻现状#晚婚#催婚为什么现在的90后结婚都这么难?#90后婚姻现状 #晚婚 #催婚 5 收藏分享 0 条评论 最热排序 表情 图片 发送 暂无评论,快来发条评论吧 接下来播放 自动播放 00:22 #河南矿山 河南矿山集团 0次播放 30:02 普京派绍伊古访华,4天内完成3大要事,要把特朗普埋的雷清干净 一往无前晚风2 346次播放 01:05 #国医https://www.ixigua.com/7432599822308622911
4.结婚率生育率再创新低!这代年轻人究竟难在哪里?3、结个婚太难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90后登记结婚的人数是1000万对,而整个90后群体共有1.7亿人,也就是说90后的结婚率仅仅是11%,其中最小的90后,今年也已22岁,最大的90后已经32岁。而在1000万的新人中,有着逼近35%的离婚率,低结婚率与高离婚率在90后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https://www.jianshu.com/p/6ec0f204e349
5.回乡见闻:农村老年人看病难,村医不愿也不敢给老人看病二、农村男青年结婚难与婚姻“手段化” 农村80后90后男青年结婚困难。据估计,一个约100户的村民小组中适龄未婚男青年少则10多个,多的达到30多个。 在婚恋市场中,男性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家庭条件和个人素质“双强”的才有进入竞争的机会。 在家庭条件和男性工作收入相差不大且个体身高相貌等先天因素难以改变的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8A048QG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