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因为捐款火了以后,所有能直播经销商都开始带货了。
村长对于借势营销的理解是,依赖于第三方权威属性、口碑传播、用户认知、助力企业自身提高影响力和销售力。
那借势营销所谓势,具体是指哪方面呢?需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村长为大家来做一些梳理,希望对你以后的销售有所帮助。
在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节日,我们几乎每个月都在过节。
因为这种节日的认知根深蒂固且受众广泛,所以依赖于节日做借势营销就变得异常普遍了,有许多企业的营收源自节日的销售额就占比大半。
而对电商来说,几乎每天都是节日,运营的伙伴会策划出各种主题的促销活动,比如38、618、88、双11、双12、年货节,再如踏春季、清凉季、丰收季、保暖季。
网络越发达,信息传播越广。
对于做内容的同学来说,每天看热榜是必做的事情,生活热点、明星八卦、科技财经、影视作品等。
而挖掘热榜中发现合适的题材内容,很容易做出爆款。
再如五菱汽车,喊出了”中国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
自去年以来就做了很多次成功的热点营销,生产口罩、螺蛳粉、流动餐车、再到连续月销过万的五菱MINI。
不同的企业、不同区域、不同用户在选择名人上有不同的标准。
如果你在县城开了一家小吃店,那你只要找本地的电视台主持人、抖音网红帮你宣传、就能号召客户到你这里来消费了。
如果你是一家艺术类的交易培训机构,你只要找一个画家、舞蹈家、钢琴家来上课或代言就有巨大的影响力了。
所以所谓的名人不一定指全国皆知的明星,而是在某个区域、某个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即可。
2020年直播带货火,ToB服务火,私域IP火。
2021年线下消费火、跨境电商火、抖音IP火。
你只要在以上任何一个领域里面做事情,都有可能获得融资、客户,以及赚大钱。
这就是雷军所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
但如果你在2021年做社交电商、做在线教育,多半是逆势而为,是要亏大钱的。
这一两年付费社群特别火热,其中某品牌依赖行业圈子,找到了精准客户、做了极致推广,一年成交数亿元。
玩法很简单,创始人把原本要招募的BD和市场投放费用,全部用来加各类付费社群。
但是企业直接针对性的去BD行业垂直的圈子,然后通过冠名、硬广、试用等方式来做圈子营销。
比如2016年社交电商平台火热的时候,某平台就疯狂的冠名各类微商大会、社群、媒体,扩大影响力、
其一为了招募更多品牌商家供货,其二是为了招募超级团队长来分销推广。
除了企业,对于个人来说,借助圈子来做推广也是很高的方式,其实最为常见的案例就是圈子公众号、资源的互推。
推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买单,如果用户还愿意帮你推荐,这是最好的销售方式。
其二是把用户发展为分销者,用户成为品牌的代理,邀请好友消费等,可以获得佣金奖励。
其三是打造更多客户的案例,用户使用了你的产品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户有没有给你们送锦旗、礼物?客户有没有在你这里赚到钱?
企业既要自卖自夸,还有带动用来现身说法,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车友会、学习会、球友会本质就是一群用户见证。
百年老年、国家认证、技术专利、非遗传承、行业第一这些听起来十分靠谱的词汇,都会被用在企业对外宣传和展示。
为什么许多企业如此看重平台各种各样的排行,因为大多数用户还是愿意相信权威的,许多企业都愿意付费去获得一个行业的颁奖机会。
所以你要把你的历史、荣誉、技术都对外展示出来。
以上就是借势营销中势的具体表现,当然还可以再细分。
找到势、辨别势只是营销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势:
不管你是结合圈子做营销,还是抓住了社会热点。
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一点,热点本身和你的业务有多大的关联性?
不是所有的热点都要去凑的,太牵强的东西去关联,反而给用户造成理解上的负担。
比如你卖防盗纱窗的,平常端午节、中秋节其实和你没啥关系。
再如教育行业选择明星的时候为什么不去请一些娱乐明星,因为有许多当红明星考试并不好,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
那为什么家电行业邀请中老年明星呢?比如唐国强、张国立、蒋勤勤、宋丹丹等人呢,不仅是他们有名气,更重要是他们和品牌的调性一致,这才有势可借。
企业在做销售,要有基本的、正确的价值观。
这次河南水灾,许多企业主动捐款捐物出力,他们的微博、抖音都获得了用户好评和涨粉,这是企业勇于担当的价值观。
但也有企业以天灾作为宣传点就明显不合适了,比如有两家房企在水灾发生后,立即做了海报说自己位置比较高不怕淹。
这是典型的自耍聪明、和用户的情绪作对,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自然会被喷。
可这不符合我写作的定位和价值观,因为我不是靠博取用户眼球来写内容的。
所以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才能发挥势能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