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恋爱后生理层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比如荷尔蒙、多巴胺和心跳频率。”
凭借恋爱类综艺
《再见爱人》《90婚介所》走红的导师沈奕斐,
携手某平台出品的恋爱课
已经上线整整一年了,
一共有60节。
除了沈奕斐的恋爱课,
从“修复爱情”到“拯救婚姻”,
每门课程都有着上万的播放量。
为爱情所困的年轻人太多,
感情引导类、观念塑造类的课程,
来得正是时候,
有些恋爱课甚至进了校园。
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爆火,
因当天听课同学太多,
教室内挤不下,
有的学生在教室外爬窗听课,
更有学生自带板凳翻窗进入教室。
不少同学排着队,
拿着爱的号码牌,
感受了一场沉浸式谈恋爱学习。
但是,
上了恋爱课,
就能谈好恋爱吗?
谈不好恋爱的年轻人
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认为,
恋爱课大有市场的原因是:
“对亲密关系和广义的人际关系问题,
恋爱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但恋爱课的出现,
为年轻人提供一些理性的视角去思考:
如何维护亲密关系、
如何正确看待两性沟通?
98年出生的“母胎单身”小刘
恋爱0经验,
通过学习沈奕斐的课程,
她好像对爱情顿悟了:
“沈老师在课里提到,
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看似获得很多,
但我们一直处于爱的被动状态,
缺乏给予爱的主动性。
母胎单身的女孩往往很独立,
不愿意妥协,
但这违背了男孩子想要征服的欲望。”
过去总是对男生轻易上头的阿菲,
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心动冲昏头脑,
所以总会遇人不淑。
她在今年夏天
误打误撞点开一堂两性亲密关系公开课后,
觉得自己被拯救了:
“我要先搞懂自己见一个爱一个的原因,
然后想清楚到底想要什么。
年轻人往往渴望爱情,
但缺乏识别能力。
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经营。”
配图来自摄图网
处理恋爱问题是极其耗费心智的事情。
周游觉得,
无论再怎么小心,
自己还是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另一半。
没能蹭到校园恋爱课的周游,
决定主动出击,
开始搜索恋爱书籍和网络课程,
他也购买了沈奕斐的爱情课。
虽然至今,
他还没能实践学到的恋爱知识,
但他觉得与女性相处时的困扰减少了许多。
除了感受到爱情里的问题,
在课上,
周游也第一次意识到
结婚以后自己要承担哪些责任、
履行什么义务,
甚至要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课程所提供的视角更重要:
“应该从具体的爱情困扰中脱离出来,
用一个大的视角来看待爱情,
比如社会学的视角,
然后再找到更好的相处模式。”
爱情课能火多久?
虽然课上得很认真,
但小刘也没有憧憬
上完课就能找到完美的伴侣。
“课程理论性很强,
但操作起来肯定还是有难度的。”
恋爱很复杂,
简单的概念无法完整诠释它,
恋爱课只是工具,
要看如何运用。
更何况,
人类爱情的本质,
应当是“走心”大于“走脑”的。
如果太注重利与弊的理性分析权衡,
依靠恋爱课所得“纸上谈兵”,
那么爱情将失去一大半的魅力。
付费恋爱课逐渐发展成产业,
从业者却鱼龙混杂。
很多恋爱课程背后的导师和机构
缺乏足够的可信度,
注册成为公司的机构寥寥无几,
拥有教育和培训资格的更是少之又少。
诸如《分手复合|21天高效挽回必听课》、
《精品课|情感逆袭术》,
这些课程的主播认证均为“平台签约主播”,
并没有提供任何资质证明,
互联网以流量和盈利为导向,
这决定了大多数课程产品
会以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
而用户尚未成熟稳定的感情观,
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课程的诱导。
我们应该警惕一些恋爱课程可能涉及的
“PUA话术”(“Pick-upArtist”,泛指情感操纵),
虽然课程本身并未包含直接教唆和诈骗,
但其中的内容
难保不会被有心人曲解和利用,
财商课刚凉凉,
恋爱课会不会走上
非法营业和营销误导的老路呢?
微评
随着“知识付费”的潮流兴起,付费恋爱课也应运而生,帮助解决的问题包括“脱单”、失恋治愈、婚姻挽回和情感升温,也让一些正确的婚恋观得到普及。
但恋爱学习不是商业化培训机构能独自完成的事情,事实上,再完美的课,也无法讲明白恋爱,它们并不能给出标准答案,也不能保证学员获得完满的爱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自己到底能不能爱、会不会爱还要靠实践感知。最后你会发现钱虽然花了,该走的弯路还是没少走。任何道理不是自己悟出来的,都不够深刻。
而搭上“知识付费”便车的恋爱课,虽然某种程度上抚慰和解答了年轻人的婚恋焦虑和情感困惑,抛出的一些问题也能引发年轻人的反思,对正确婚恋观的树立有一定帮助,但很多课程还是通过制造年轻人的婚恋焦虑变现,用着和已经凉凉的财商课一样的路数,老镰割新韭。
感知没有捷径,面对越是说得天花乱坠的东西,越要保持冷静。心怀对爱情的信仰,恪守爱情的责任,比任何“恋爱金科玉律”都好使。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的不是投机、捷径和技巧,而是一种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