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社会工作中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的理论,它已成为很多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家庭社会工作者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提供基本的理论逻辑框架。家庭系统理论有3个基本的观点: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理解和记忆
3个基本的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而要正确理解家庭系统这个概念,就需要进一步把握家庭系统概念的6个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而不是各部分之间的简单相加。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并且通过问题的解决找到新的平衡点。
(3)家庭系统中任何一名成员的改变都影响其他的家庭成员,同样,其他成员的改变也会影响所有的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循环影响的原则,不仅父母影响孩子,孩子也影响着父母。
(5)每个家庭系统不仅包含很多次系统(如夫妻、母子、兄弟姐妹等),同时它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如邻里、社区等)。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它的改变不仅涉及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是家庭运行规则的调整。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人家庭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家庭成员面临的任务和要求是不同的。
(三)家庭抗逆力
3种关联的方式:
第二,抵消式,即保护因素的增加会促使危机因素的减少,或者保护因素的减少可能导致危机因素的增加。对于这种类型的家庭“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将保护因素和危机因素综合起来一起运用,避免服务的重叠浪费。
(四)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系统:指个人直接进行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它对个人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频繁,构成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活场所。
中观系统:个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不仅影响个人直接参与的系统,同时也影响个人在两个或者多个系统之间的转换。
外部系统:指对个人有影响但个人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也对个人的生活安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宏观系统:指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它是维持个人的信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目前的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范围更广、传递速度更快、传递手段更多样,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改善亲子关系的家庭服务
1.家庭行为学习
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考生要把握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同时能够做好对内容的分类。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家庭行为学习是把行为治疗的原则运用到家庭服务中的尝试,它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它假设,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在学龄前,孩子需要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在学龄阶段,孩子需要与年龄相近的伙伴进行交流,学习学校的行为规则;
在青春期,孩子则向往更多的自由空间,也需要学习新的行为。当然,孩子的行为学习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是紧密关联的,即使到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仍旧是影响孩子行为学习的重要因素。家庭行为学习就是依据这样的原理设计家庭服务的介入计划的。
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也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的,它把行为治疗的原则运用到家庭照顾的技巧训练中。不过,它与家庭行为学习不同,不是针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而是针对家庭中的父母,尤其那些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感到困难的家长。
它假设,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状况不仅取决于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同时还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反馈,并且根据孩子的反馈调整沟通交流的方式。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家庭教育、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不同服务方式综合成一体的家庭服务活动,它最初运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后来扩展到其他涉及健康照顾问题的家庭,如肺结核疾病患者家庭、学习情绪控制与管理的家庭等。这样的家庭不仅缺乏必要的照顾知识和技能,通常也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需要社会支持作为保障。
(二)改善夫妻关系的家庭服务(考点)
1.婚姻辅导
婚姻辅导,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夫妻的婚姻状况而开展的家庭服务活动,涉及夫妻角色的界定、扮演以及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善等。
2.家庭暴力的干预
家庭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的改善
家庭暴力的干预是针对家庭中的暴力现象而开展的服务活动,通常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如妇女权益的援助、妇女平等意识的提升等。此外,家庭暴力的干预还包括对家庭施暴者的心理辅导等内容,如男性的愤怒情绪控制小组就是通过帮助家庭施暴者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改善冲突处理的方式。
三、我国现阶段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一)家庭的救助和帮扶(考点)
(二)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
在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方面,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与家庭有关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不同服务。这些家庭服务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目的是为了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促进社区生活的和谐。
1.家庭生活教育
家庭生活教育是一种通过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生活常识、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增强家庭的社会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2.与家庭有关的主题活动
我国有丰富多彩的以家庭为主题的服务活动,如重阳节的敬老活动、儿童节的儿童游园活动、端午节的包粽子竞赛、元宵节的闹灯会活动等。这些活动以娱乐为主题,重点是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目的是为了丰富家庭成员的社会生活,促进家庭的和谐。
3.家长学校
即邀请专家为家长讲授科学育儿的方法、培养子女成才的方式以及合理处理家庭冲突的技巧等,以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家庭的社会功能。
(三)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有婚姻调解和婚姻学校等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改善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1.婚姻调解
婚姻调解是对婚姻关系出现紧张和冲突的夫妻进行调查、劝说和协商,以化解双方的矛盾,改善双方的关系,使双方达成谅解,避免家庭解体。婚姻调解工作首先由冲突双方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区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共同负责,如果双方感情恶化要求办理法律离婚手续,则由法院负责办理。
2.婚姻学校
婚姻学校包括新婚夫妇学校和离婚夫妇学校等,这类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们有关婚姻的知识,学习处理婚姻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改善人们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生活状况。此外,我国也出现了婚姻辅导和家庭暴力干预,以及我国独有的失独家庭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