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男左女右”被大家耳熟能详,而且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比如:
上公厕,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
还有拍结婚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站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如果男女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不懂规矩。
另外在我国医学上,中医诊脉,男子取左手把脉,女子则是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想知道为什么吗?先憋急,谜团在文中揭晓哦~)
那么这种“男左女右”的传统怎么来的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吧!
一、上古时期关于“男左女右”的那些传说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参考资料。在《五运历年记》中记载道:“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
那么这日月二神是谁呢?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娲,均是传说中的上古之神。女娲用黄土造出了人类,是人类的始祖和古代母性的象征。人们对女娲非常尊崇,于是顺理成章地崇尚右,所以右侧代表较高的地位。伏羲在左,女娲在右,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伏羲女娲图,出土于吐鲁番县的火焰山下——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另外在吐鲁番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发现。大多出土于夫妻合葬的墓穴中,图画一般用木钉钉在墓顶上,画面朝下,少数画则折叠包好放在死者身旁。图画中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二人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由于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
伏羲女娲石碑拓片
二、封建礼制中的“男左女右”
上文提到人们尊崇女娲,于是也崇尚右,所以右边代表较高的地位。除了这个神话传说,在古代封建社会,讲究尊卑有别,许多事物的尊卑高低也与“男左女右”的习俗有关。
古代以“右”为尊,所以频繁用“右”来指称要职、高位,而和“左”相联的,常为次要。在封建社会,豪门大族雅称为右姓、右族,首辅权臣叫做右辅,皇亲国戚呼为右戚,朝廷要职也叫右职。相对而言,“左”便趋于“卑”位,一般都和卑下偏邪相联系。如“左迁”代称降职,旁门邪道叫做“左道”等。这种有趣的现象都与古人的崇右习尚有关。
而在“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中,廉颇就是因为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而忿忿不平。这里便是以“右”来指称高位。所以,古人形容某人才能杰出而无人可及时,便委婉言道“无出其右”。
同时,因为右手使用灵活,所以也用右来比喻要害。《战国策·赵》有句话说“此断赵之右臂也”,就用右臂指称要害。
三、哲学课题中的“男左女右”
另外,“男左女右”的习俗还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阴阳之说最初是指物体对日光的方向,朝阳为阳,背阳为阴。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哲学家们把现实事物中的不同方面如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进行归类,称大的、长的或处于上方的、左边的为阳,称与之相对的小的、短的或处于下方的、右边的为阴。而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刚强为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为阴,于右。
于是,哲学中关于“男左女右”的课题便形成了。
四、中医也讲究“男左女右”
根据前文中阴阳学说的理论,在我国中医应用上,以“气血”、“男女配阴阳”来说明男女在生理上有差异。就气血而言,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以脉象而论,左脉属阳主气,左脉疾、大,即气盛为阳,男为阳,故有“男左”之说;右脉属阴主血,右脉疾、大,即血盛为阴,女为阴,故有“女右”之说。
所以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大家都知道了吗?
)
另外,在中医上还有一种关于“诊脉测男女”的说法
。那么,摸脉真能判断胎儿性别吗?有什么理论依据吗?
诊脉测男女,首见于晋·王叔和《脉经》:“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其道理何在?其实也是源于“男左女右”的阴阳之说。
。
五、传统服饰中的“男左女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衣服的衣襟也有“男左女右”之分。
在一般情况下,男士衣服,左侧压右侧;而女士衣服,右侧压左侧。这一点,在服装行业中,一直是一个隐性的规定,也被认为是男女衣服款式,最明显的区分方式。
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要从纽扣来说起。其实最早纽扣只是被当做衣服上的装饰品,直至18世纪,欧洲地区才将纽扣用来系衣服。不过那时只有上层阶级以及贵族们才穿得起带纽扣的衣服。
阔太太和小姐们的起居穿扮都有佣人服侍,纽扣钉在左侧,扣眼在右侧,便于佣人更稳地使用右手捏住纽扣;男士们则由于佩剑佩戴于左侧腰间,右手披剑时容易刮到衣襟,所以将纽扣设计在右侧、扣眼在左侧,这样左襟压右襟,更便于快速地拔出武器。
既然所有衬衫的扣眼都遵循“男左女右”,要是有哪家成衣商提供了相反扣子的衬衣,那就很另类了。
而在我国古代,中原一带的传统服装不论男女均为“右衽”,也就是左襟压右襟,这与西式"男左”方向相同,“右衽”是汉服始终保留的特点,也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
与之相反,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称为左衽。《后汉书·西羌传·滇良》中描述道“羌胡被发左袵,而与汉人杂处。”“左衽”被认为是蛮夷才穿的衣物。据《尚书》记载:“四夷左衽”说明了当时中原地区对周边民族的歧视。
孔子和弟子的谈话中也曾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恒公,中国都成狄夷,我们只能披发“左衽”了。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繁荣发展、多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汉服的“交领右衽”文化传统也逐渐推广开来,到了后来,人们也不会去在意胡服和汉服的区别了,穿啥都一样。
六、现代生活关于“男左女右”的那些习惯
戴婚戒
结婚戴婚戒这一传统习惯由古到今一直被人们延续下来,戴戒指有装饰、吉祥和表示婚否等多种作用。在我国,现代人们戴婚戒秉承“男左女右”的风俗,这也是受古人“男左女右”思想的影响。
公厕
而现如今一般的公厕也遵循着“男左女右”的习惯。这种习惯或许与我们前文中讲述的几种原因有关,但具体是因何而来这就不好说了。不管怎样,公厕如果能够遵循“男左女右”这种习俗的话,对于让人们达成统一的共识,避免人们因误入异性厕所尴尬收场,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