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度)
点击图片观看精彩H5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2、社会责任理念
中国妇女网“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频道。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先进性别文化,大力宣传我国妇女事业发展成就和妇联工作改革创新,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优秀妇女典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美好生活服务。
3、获奖情况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坚持面向妇女界的党报这一政治定位,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主线,创新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全媒体传播,切实承担起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喜讯捎给总书记——回访习近平看望慰问过的家庭》全媒体系列报道。
推出《喜讯捎给总书记——回访习近平看望慰问过的家庭》全媒体系列报道第三季,以实地回访形式,探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深入基层时走访慰问过的一户户普通家庭,生动展现总书记亲民爱民形象;
中国妇女网首页。
中国妇女网采用时事头条和女界头条双头条设置,专题频道“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常年置顶首页首屏;
《百名女大学生讲述100个党史故事》专题页面。
2021年7月13日5版。
《新女学》周刊推出“党旗下的思考·建党百年与妇运百年”系列专题报道,回顾与展示党领导妇女解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
2、舆论引导
(1)引导社会热点
微博话题。
(2)注重改进创新
2021年7月1日“七一”特刊。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推出的“七一”特刊《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以百年史诗、致敬不朽、党的女儿、人民千钧重、永远跟党走五个篇章结构,20个版篇幅的超长画卷,恢弘展现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在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报道中,把创意图片、图表等作为版面的重要元素,大幅提升直观易读的可视化产品的比重。
《党的女儿》视频。
在传播平台和内容形式上不断开拓创新,强化对各年龄段女性的思想政治引领,精心办好中国妇女网女大学生频道等垂直细分产品,打造《党的女儿》等系列视频合集,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多渠道、全覆盖传播;
红色地标打卡长图。
3、舆论监督
(1)批评性报道
2021年8月2日2版。
2021年9月9日4版。
针对“饭圈文化”种种不良现象,特别是低龄化特点,推出《“断饭破圈”需打破资本背后的“利益闭环”》等批评性报道,揭露“饭圈文化”背后的利益链及其对青少年的裹挟和负面影响。
(2)调查性报道
2021年1月14日4版(上图);2021年6月10日2版(下图)
中国妇女报常设深度调查类栏目《新闻深1度》《新闻观察》等,针对九价HPV疫苗“一苗难求”推出《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有哪些困难?》,围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推出《完善养老托育服务让年轻人想生也想育》等报道,以积极建设性的视角,深入调查采访,找到问题所在,回应民生关切。
4、对外传播
(1)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21年1月19日5版。
(2)促进文化交流
2021年8月4日7版(上图);2021年7月21日7版(下图)。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2021年,中国妇女报社加挂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牌子,建成了以中国妇女报为核心的纸媒传播矩阵、以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为核心的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以中国妇女网和中国妇女报客户端以及系列社交媒体账号为主体的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以中国婚恋网为旗舰的服务型传播平台,运营的各类平台达到63个,用户覆盖超3200万,日均阅读量保持在千万以上。
中国妇女网手机WAP版页面
其中,中国妇女网为妇联系统旗舰门户,设有20多个频道、7个工作专区、8个服务板块、1个大数据中心,注重打造女网时评等特色频道,完成PC端页面改版,优化手机WAP版页面,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入选微博千万大V名人堂。
2、融媒体报道
注重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融媒体产品。官方微博推出#中国女性力量#、#奥运中国女将太飒了#、#闪闪发光的她#,以新语态宣传各行各业乘风破浪的妇女典型。策划开设话题#巾帼心向党#,着力展示群众身边的女共产党员的风采,阅读量1.7亿。
2021年11月29日发布的海报(第一张图);2021年7月29日发布的海报(第二张图);2021年2月24日发布的海报(第三张图)。
全年制作海报近800张。其中《巾帼大学习》专题海报近200期。展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山河换新颜》、展现奥运健儿风采的《中国女将》等系列海报全网阅读量破亿。
2021年7月1日发布的视频(第一张图);2021年3月7日发布的视频专题(第二张图);2021年11月3日发布的短视频(第三张图)。
在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推出专题、H5以及可视化产品,《致敬了不起的她》“三八”妇女节专题,仅快手话题阅读量达19.6亿。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融媒体采编平台
智能媒体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全媒体指挥调度平台
2021年完成了融媒体采编平台智能化升级项目,实现了一稿多发、素材共享、在线选题策划等多项功能,为生产、发布、管理各个环节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启动智能媒体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建立全网新闻热点监测系统、传播与运营分析系统、舆情监测分析系统等,为热点追踪、内容生产、舆情研判等及时提供各类线索素材。中国妇女报全媒体指挥调度平台全面实现可视化展现新闻线索、独家来稿、稿件发布等各种采编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分析。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2021年5月10日2版报道。
2021年6月2日2版报道。
生活信息服务:《爱生活》等周刊提供科学细致的生活信息服务,倡导广大女性及家庭追求时尚健康的生活新方式;
2021年12月1日8版(上图);2021年9月27日8版(下图)。
2021年9月7日发布的海报(上图);2021年5月21日发布的海报(下图)。
2、社会服务
全国妇联系统新媒体矩阵。
创办中国婚恋网,专注集体婚介可信模式,借助组织力量,为广大单身青年提供专业、精准的婚恋服务。
中国婚恋网。
2021年12月14日5版(上图);2021年3月4日发布的专题研究(下图)。
3、公益活动
组织慈善募捐:向甘肃省漳县盐井镇立桥村捐赠20台电脑、向浙江千鹤等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捐赠3台电子大屏。
中国妇女报向甘肃省漳县盐井镇立桥村捐赠20台电脑。
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后,女报特派报道组紧急联系协调当地妇联向郑州康庄村捐赠100顶帐篷。积极配合全国妇联援藏援疆、定点扶贫等工作,提供赠报、宣传和新媒体业务支持。
2021年7月24日,中国妇女报记者在康庄村采访受灾村民并协调帐篷捐赠事宜。
助推乡村振兴:继续实施“《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赠报。《乡村振兴》专刊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讲述巾帼新农人创富创业故事。新媒体中心推出“美丽乡村看小康”直播活动,在江西、山西等地开展4场直播,展示新农村新变化。
2021年12月31日6版。
报社旗下《农家女》杂志社携手爱心企业共同发起“中国妇女报·莎蔓莉莎乡村振兴助力巾帼项目”,在广西南宁市百济镇新平村直播带货,金香柑销售额达百万元,直播转化率达47.6%。
2021年11月26日的直播带货活动。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2021年4月21日4版(上图);2021年1月29日1版报道(下图)。
2021年12月17日5版(上图);2021年10月22日5版(下图)。
2021年11月5日的直播活动。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和“双减政策”出台后,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发起#省心父母宝典#话题讨论,开展系列直播活动,目前播放量已超35亿次。
2、灾难和事故报道
抖音话题。
面对突发事故和灾难,中国妇女报坚持快速反应、深入报道、人文关怀相结合,同时注重对儿童防溺水、消防安全等日常报道,提升读者的安全意识。在短视频平台发起#暑期防溺水#话题,累计播放量近6600万次。
2021年7月27日1版(上图);2021年7月21日发布的海报(下图)。
3、以人为本
2021年11月5日4版。
2021年3月22日7版(上图);2021年11月10日6版(下图)。
《新阅读》专版汇聚书界、学界、读者资源,打造了一个既具“女性阅读”特色,又超越“女性阅读”局限的人文空间。《婚恋》专版推出10余个专题报道,为婚姻家庭问题答疑解惑。《权益热线》专版以案说法,引导妇女群众理性维权。
六、文化责任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1年5月10日5版。
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领广大妇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家庭》周刊推出《红色家风亲人讲述》《跨越时空写就赤胆与忠魂——革命先烈给母亲的红色家书》等专栏专版,再现革命先烈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家风故事。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6月17日5版(第一张图);2021年6月10日6版(第二张图);2021年6月24日8版(第三张图)。
《文化》周刊兼容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穿越光影,与他们的故事相遇》等影评宣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什刹海》专版以美文向受众传递文化、文明的生命力、影响力;《口述》专版设立《非遗传承人》和《博物馆》等栏目,宣传致力于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女性非遗传承人、文物修复者等。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2021年5月7日8版(第一张图);科普短视频专题(第二张图)。
七、安全责任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制定完善的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举措,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和“网上网下一把尺子”要求,全体采编人员签订《个人网络行为自律承诺书》,全年未发生导向问题,未出现安全刊播事故,编校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报社建立了网络应急响应预案和突发新闻应急机制。
八、道德责任
组织签订《中国妇女报社采编人员职业道德承诺书》,确保全体采编人员恪守国家法律法规,谨遵《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1、遵守职业规范
2、维护社会公德
一方面,在宣传报道中坚决维护社会公序良俗,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以传媒之力倡导文明新风;另一方面,要求干部职工在公德和私德上守住底线、看齐高线,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闻工作者。
3、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健全工会、妇委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涉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畅通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并及时予以回应。大力支持和保障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做好经费、器材等保障工作。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与新聘用人员及时签订合同;严格执行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工资改革系列政策及实施办法,保证职工薪酬按时发放,创造条件提高职工待遇;按照社保、公积金缴纳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及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落实职工法定假期和各类带薪休假制度。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认真梳理符合持有新闻记者证条件人员范围,按规定为采编人员申请新闻记者证,并进行记者证年检;及时对离职、退休等采编人员记者证进行注销。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2021年,报社组织开展采编人员专业培训176人次,管理人员培训52人次,工勤人员培训1人次。培训按照“懂中国、懂妇女、懂媒体”的要求设计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操作与使用、元宇宙与媒体融合发展等前沿性业务知识。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2021年,中国妇女报以首次报告媒体社会责任为动力,更好履行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把指标要求融入制度体系,融入日常管理,融入职业行为。全年未被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组织作出行政处理、通报批评。
2022年,中国妇女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强化引领、服务、联系广大妇女儿童的政治责任;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机制创新、流程变革;建设智能化音视频生产基地,打造“中国故事女主角”融媒体工作室;全力抓好重大主题宣传,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巾帼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