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31贵州
文/梅园水仙(初)
《梅花水仙图》.柳如是.
《墨梅图》.李香君.
“秦淮八艳”最早见于明朝遗老余澹心的《板桥杂记》。它分别讲述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故事,其后又增加柳如是、陈圆圆两人,并合称为“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或为烈女,或为情痴,或有国色。秦淮河畔八位美艳艺妓的爱恨情仇,以及八位风尘女子风花雪月的故事,深刻影响了明清以来的女性文学、戏剧及绘画,同时也引起了包括陈寅恪在内的历史学家的兴趣。
“秦淮八艳”的命运,不仅是明末清初社会变革的宿影,同时也是一部古代青楼女子的变迁史。
“秦淮八艳女人花”,以她们独具魅力的绘画艺术,展现一段超越世俗,超越男人的“女人花”,并留下一段绘画史上罕见的艺妓绘画。
《柳如是像》
柳如是(1618---1664),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而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浙江嘉兴人。
她自幼聪颖好学,因家贫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柳如是美艳绝代,才艺过人,遂成秦淮名妓,有诗稿《湖上草》、《戊寅草》及《尺牍》等书画传世。
烈女柳如是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并与陈情投意合,不幸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战死。崇祯十四年,20岁柳如是嫁给东林领袖大官僚钱谦益,钱为她在虞山建“绛云馆”和“红豆馆”,金屋藏娇,并生育一女。
柳如是常着儒服男装,与文人豪士纵谈时势,诗词唱和。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弘光南明小朝廷,钱谦益任礼部尚书。南京城破时,柳如是要钱尚书一齐投水殉国,然钱以“水太冷,不能下”为由拒绝,转而迎降大清投奔北京,任大清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柳如是投水时被钱谦益硬托幸存,滞留南京,但她坚决鼓励钱谦益参与抗清复明的民族斗争。
著名学者陈寅恪著八十万字《柳是如别传》,并认柳如是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评价极高。清人评柳如是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精通音律,舞姿曼妙;其绘画娴静简约,清丽别致;其书法清丽闺秀,被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4年,钱谦益去逝后,乡里族人欲夺其房产,烈女柳如是缕帛结项自尽,死后葬虞山佛水山庄。
李香君(1624---1654),又名李香,号香扇坠,苏州人;其父为武官,被魏忠贤阉党治罪,家道中落,遂沦为秣陵教坊名妓,为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十二年秋,21岁复社四公子之侯方域,在南京巧遇十六岁花季少女李香君。香君爱慕侯公子一表人才,更欣赏他的民族气节与道义。香君力劝侯公子与权臣“金主赞助人”阮大铖划清界限,并支持他投奔史可法的抗清斗争。为此,李香君洗尽铅华,闭门谢客,痴心等待如意郎君。
南明大红人田仰想纳香君为妾,刚烈李香君撞向栏杆,以死相拒,血溅侯公子的定情扇。友人杨龙友感动其为,特用血滴在扇上画出桃花,现烈血风彩。
后来,“金主”阮大铖将香君征入宫中当作玩物,李香君历尽艰辛才与侯公子重逢,但却遭侯父嫌弃,李香君积郁难解。为逃避清军,她颠沛流离,不幸病倒,弥留之际,她让好友卞玉京剪下自己一绺青丝,绑在“定情”桃花扇上,留下遗言:“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戏剧家孙尚任著《桃花扇》,颂扬烈女李香君“爱情忠贞”、“爱国情怀”,从此“天下无人不识君”。
马湘兰(1548---1604),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其能诗善画,尤爱兰竹,有“湘兰”之誉称。
湘兰貌不出色,姿首如常人,但其“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江湖人称“四娘”。其绘画造诣极高,曹雪芹祖父曹寅,曾三次为《马湘兰画长卷》题诗。《历代画史汇传》评价其技艺:“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日本东京博物馆《墨兰图》被视为珍品,另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及《三生传》剧本传世。
马湘兰对王稚登有铭骨之爱,其“怆别”诗云:“病骨淹长昼,王生曾见怜。时时对萧竹,夜夜集诗篇。寒雨三江信,秋风一夜眠。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
马湘兰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与江南才子王稚登情投意合,为王才子附出了一生真情。王稚登70大寿时,湘兰集资购船载歌舞妓数十人,浩浩荡荡,前往苏州为王稚登祝寿。
痴情马湘兰“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家后一病不起,回光时刻,她强撑沭浴,以礼佛端座而逝,为爱而终,年57岁。
董小宛(1623---1651),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其名字均由仰慕李白而起。其家中原有绣庄,父亲死后,绣庄被伙记构陷,破产时倒欠白银两千两。其家破人亡之时,又逢母患重病,遂自卖身秦淮画舫,卖艺救母。
董小宛聪明灵秀,窈窕婵娟,其天仙姿色曾引得名公巨卿为之明争暗斗。而董小宛则情倾复社才子,江湖人称“美少年”的明末四才子之冒辟疆。冒公子亦醉心董小宛,并为董赎身娶为妾,一齐融入冒辟疆之“合谐大家庭”。
董小宛心灵手巧,知书达礼,貌若天仙,她与冒氏全家老小和睦相处。闲暇之余,她习字作画,烹饪抚琴,其乐融融。美食家董小宛曾自创“虎皮董肉”,堪比苏轼“东坡肉”;又制作“董糖”,声震东南,一时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誉。
如李太白一般,小宛好月,月色如水,最得小宛倾心。她最爱李贺之诗“月漉漉,波烟玉”。在与冒公子共渡九年的幸福时光中,小宛有“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受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字句缠绵,羡煞世人。
江山易帜时,为躲避清军,贵族冒家财产被一夜劫空,贫困如洗。痴情小宛义薄云天,独立支撑冒氏大家庭,殚精竭虑,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为爱献身,年方二十八。
顾横波(1619---1664),本名顾媚,字眉生,号横波,又号智珠、善才君、亦号梅生;江湖人称“横波夫人”,亦有人以“眉兄”呼之,上元(南京)人。
顾横波嫁“江左三大家”之龚鼎孶,龚极爱横波,并为横波受辱保命,既降闯王又降清,几经反复,后官至礼部尚书。正妻童氏不肯受清朝诰封,故“一品夫人”为妓业者顾横波所得,乃天下奇闻。
横波夫人庄妍靓雅,艳盖群芳。其髮如岫云,面若桃花,被誉为南曲名妓第一,江南豪士文宴,每以顾氏缺席为憾。
贵人顾横波精通诗书,工琴善画,尤以画兰名世。其十七岁绘《兰花图》扇面为故官博物院收藏。
卞玉京(1623---1665),名赛,字云装,后自称“玉京道人”,上元(南京)人;其出生秦淮官宦世家,因父早亡,家道衷落,沦为歌妓;其善琴棋书画,落笔如行云,尤擅梅兰。
卞玉京原本钟情才子吴梅村,无奈吴降清出仕,卞氏故薄吴之人品,乃断绝音讯,永世不见。卞玉京与吴梅村相爱无终,悟破红尘,遂出家为道,清净无为。
《寇白门像》
寇白门(1624---?),名湄,字白门,出身世娼之家,放荡传奇,乃秦淮八艳中最悲惨的女人花;有南京博物院藏,樊圻、吴宏绘《寇湄像》传世。
据《板桥杂记》载:“白门娟娟静美,跌寇白门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因为她的单纯与固执,导致了她的婚恋悲剧。
十七岁花季时,她嫁与皇亲国戚保国公朱国弼为妾。婚礼当晚,5000士兵为其撑灯护轿,极尽豪奢,成为南京历史上最盛大的迎亲盛会。及明亡,保国公朱国弼降清被软禁,朱欲卖掉全家歌妓婢女以赎自身。白门极力说朱,遂返回金陵筹得两万两黄金为朱公赎身,深悟世态炎凉。
寇白门仗义随性,秦淮人称“女侠”。归金陵后,她自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泣,自叹美人迟暮,嗟红豆之飘零。
其后她下嫁扬州孝廉,仍不如意,故又重操妓业,养小白脸;侍她千金散尽,枯叶残花时,她流落孤寂而死。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时从养母陈氏,故改陈姓,武进人,有“国色玩偶”之称。
崇祯末年陈圆圆被田畹锁掳,后又被转送吴三桂为妾;待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又被闯王手下大将刘宗敏掳据。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故有吴三桂引清入关。
后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国色玩偶”则自沉于寺院莲花池,“国色天香”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