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昨日发布《广州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单身情况调查报告》。今年7月底至10月初,广州青宫婚恋研究中心在广州调查了3018位35岁以下的单身青年。调查从社交情况、服务需求、组织关怀等方面展开,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年轻人单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在年轻人结识异性通过什么渠道?年轻人的交友消费状况如何?年轻人更喜欢什么样的交友活动呢?
经统计,在3000多名被调查者中,逾四成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近六成为企业人员,男女大致各半,本市和外地户籍大致各半。从年龄分布来看,20岁以下区间占4.16%,20~30岁区间占86.9%,30岁以上区间占8.94%。从岗位性质来看,技术序列、生产序列、管理序列的比例相近,分别为29.62%、26.04%、25.05%。
单身青年不愿找对象
不全因为工作忙
再看花钱方面,受访者最近一年平均每月用于非工作性社交活动的费用,前三位是“501~1000元”“500元以内”“1001~2000元”。结合受访者的收入来看,税前月收入“2000~5000元”的居首位,占比44.63%,随后是月收入“5001~8000元”的选项,占比33.86%。
过半受访者
不懂如何经营婚恋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婚早已不是人生必选项,选择不结婚也不是一件特别稀罕的事。那么,时下青年如何看待不结婚呢?
受访者中,“感觉有个对象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实际好处”的占26.2%,“感觉不懂如何经营婚恋关系”的达51.2%,也有30.9%的受访者“对婚姻这种生活方式失去信心”,46.3%的受访者“感觉改变生活状态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此外,调查显示,42.3%的受访者长期或者经常疲于被催婚,无催婚压力的占32.9%。年龄越长,催婚越急,30岁以上被访者半数以上长期被催婚。调研者认为,由于婚恋主观目标与社交客观效果的不一致性导致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疲于被催婚是主要的表现。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近几年,各群团组织都开始尝试在青年婚恋问题中扮演更重要的“红娘”角色,那么效果如何呢?
调查显示,51.7%受访者认同“群团组织需要参与到青年婚恋工作中”,觉得“无所谓”的有37.1%,认为“不需要”的占11.2%。具体到团组织帮助青年解决单身问题,认为“有必要,但只需提供平台拓展圈子,不希望过多追问结果”的占48.5%,也有12.6%的受访者认为“无必要,这是属于个人意愿的问题,组织无需过问”。
调研者:时下青年脱单求稳不求效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高级婚恋顾问胡展鸿认为,该报告反映出时下青年婚恋社交总体情况并不理想,单身问题较严重,具体表现为社交经验欠缺、社交生活贫乏、社交投入不足、社交渠道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