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临窗苦读,成败在此一举?不不不,高考结束后的专业选择,或许才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毕竟每年都有太多还没从高考结束的撒欢状态中脱离出来的铁憨憨,随意报了专业,上大学后才发现流的泪都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最可怕的是,自己的专业怎么学都不对劲,别人的专业怎么看怎么觉得好。看个《沉默的羔羊》,崇拜人家学心理学的;看个《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又好奇考古到底是什么神仙学科;看《法医秦明》,又被那句“让死者开口说话”直击灵魂。
再低头看看自己的专业,瞬间感觉人生是如此索然无味。
1
医学和工程
最容易后悔的两大专业?
大概每个大学生都会对自己的专业或多或少有些抱怨。毕竟现实跟理想的差距总是比想象的大。
翻开微博话题#后悔专业#以及#读大学千万不要选什么专业#,每个过来人都在声泪俱下地告诉你自己的专业有多坑,而且比其他的专业更坑。
从词频来看,医学和工程类成为最容易后悔的两大专业类别,其次是教育、会计、英语和设计。
医生和老师作为家长口中稳定又体面的铁饭碗,成为身处其中的学子们不堪其扰的学科。
2
让人后悔的专业
到底怎么不行了?
不幸的学科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在微博话题下找到了不少诉苦。
“珍爱生命远离化学试剂”背后,是化学生们满满的求生欲;“说什么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本科毕业大多都去卖药!”的哭喊,是生物学子们跌碎一地的理想;计算机学子的那句“虽说优秀的程序员挺有前途,可我不是啊”,几乎可以成为所有学渣的座右铭。
如此多理工类学科入选后悔榜单top10背后,自然也是因为它们都有令莘莘学子恐惧的能力:让人头秃的学科难度。
除了学科难度,不少后悔学科都是因为丰满理想下残酷和骨感的现实。谁能想到选了工程造价的妹子要戴着安全帽、拎着水桶去工地;玩了多年极品飞车的男孩,选个车辆工程专业想要满足自己设计帅气跑车的梦想,结果这专业根本就不是设计汽车外形的。
原本想着冲着高薪学了会计的人,结果天天对着一大堆数字并不感冒,还有那么多证书要考;对动漫设计的幻想有多精彩,打磨一帧帧画面时可能就有多难熬;大家都说学个语言好歹算是掌握了一门技能,为什么外国人说的英语我听不懂?
而当你开始迷惑于自己为何选择本专业时,别人的专业就开始变得有趣了。
3
哪些专业最让人好奇?
对自己的专业有多嫌弃,对别人的专业就有多羡慕。那些曾经想要报考却被现实生生拦下、那些刷小说刷剧时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专业,到底都是什么神仙学科?它们的真实面貌又如何?
很显然,越是受本专业学生吐槽的专业,越是被门外汉们好奇。选专业本身也是一座围城,学到了的觉得苦,学不到的觉得好玩——“他们在吐槽的梗都是什么意思啊?感觉好好玩哦,想学!”
相比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充斥着对网络小说和影视剧的热情讨论,围绕着医学解剖的讨论则重口味得多。
局解、系解这些不同的解剖方式、大体老师(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的珍贵、福尔马林如何辣眼睛等等,不仅医学生们讨论不休的话题,也把好奇宝宝们的好奇心吊了起来。
至于更加冷门的佛学,网友们则热衷于讨论这一学科的研究生门槛、学习内容以及是否需要单身和吃素、毕业后是否分配寺庙等等。
“普陀佛学院的高材生白天在寺院做和尚穿袈裟,晚上就换上西装应酬”“男朋友妈妈是学佛的还自己开了庙,不能吃肉但吃的蔬菜超高级比肉还贵”“凌晨四点半早课,除了专业佛学以外,还要学英语,古代汉语,书法”……等等奇怪的说法,为广大普罗大众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4
冷门专业学生
后来都怎么样了?
你看,冷门专业学生本身就承受了不符合年纪的重担,可能一边搞着科研,一边还要回答一些很无厘头的提问。但常常思考职场路径的DT君,也在思考一个更实际的问题——冷门专业学生最终去向了何方。
从豆瓣话题#那些学冷门专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的讨论内容来看,思政、韩语、社会学、制药工程、生物学和农学是最多人现身说法的冷门专业。
我们以这6个专业为研究对象,来看看这些人都有哪些出路。
从整体来看,冷门专业的出路基本有5大类:转专业、考研、毕业后留在行业内工作、考公务员以及跨行工作。
其中,业内工作留守率最高的是制药工程和韩语,都达到了6成以上。
其中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工作路径是进入药厂、临床研究和药品销售;韩语则是进入中外企业、外交部和留韩工作,老师和辅导员也占一定比例。转行的韩语学生,最多的出路则是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