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中国式中年职场金融业服务业

资本投资部周会上,正在讨论的一个创业公司的目标用户定位为18-35岁的年轻人。突然有同事问:“为什么绝大部分创业公司的目标用户都是35岁以下的人?”

因为这个问题,我们整理了过去交流的上万个创业公司,数据展示出,九成以上的创业者都没有选择35岁以上的人群作为产品的受众,尤其是35-60岁。

市场无视了他们的存在,好像35岁有一道无形的门,走进去了便“隐入尘烟”。很多地方都把35岁当坎,政策优惠、就业求职、婚育观念等等,有的是硬性规定,有的是约定俗成。

这道门建在了生活实处,也建在了每个人心里。

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好奇:35岁以上到退休年龄的人应该是生产和消费的主力人口,为什么绝大多数时候却都被忽视?

01无处不在的分界线

1.政策里的35岁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对这个现象的研究。大量的事实表明,这道年轻人不愿走入的门,确实常被定在35岁。

深造、落户、创业的政策也数不胜数。

公派留学,博士申请需为“不超过35岁具有硕士学位”

温州“35周岁以下中级工可先落户后择业”

九江修水“对35周岁以下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落户奖,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

优待政策绕着35岁以上的人走,企业也一再忽略他们的存在。除了开篇提到的初创公司,各成熟企业、上市公司的年报及各式研究报告中也是这样的态度。针对35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很少,但几乎所有报告都提到了“35岁”这个关键词——作为分界线,仔细研究35岁以下的人,选择性无视35岁以上的人。35岁以下的人数绝对值、占比成为了区域的年轻力、市场活力的衡量标准。

“目标客户群体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

“35岁以下的消费者的比例逐渐提高”

“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成功下降到了35岁以下”

“新的目标是针对35岁以下的消费者做创新产品和对应宣传”

2.婚育观念里的35岁

到了一定年龄尚未婚配的年轻人,难免被家庭和社会催婚。往往一开始年轻人需要和长辈激烈辩论,但在斗争了几年后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突然有一天长辈不再唠叨催促了,朋友也不再热心介绍对象了。

当被催婚的年轻人诧异地向他们询问时,才知道大家心里有一条年龄底线,过了这条线还不婚配的人,就默认为在婚介市场上已经失去了价值,打上了不必再劝的标签。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合理也不值得提倡,但现实是即便在非常着急催婚的父母心中,依然存在这条不再催促的线,而它就划在35岁。

相比于思想更开放、观念更多元的城市,在农村里婚介市场对人的价值衡量更加冷酷直接。未婚者被贬称为“光棍”,超过28岁则被视为“大龄”。研究显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在28~35岁仍然有结婚机会,但已经明显较28岁以前小;而35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已基本上丧失了结婚可能性。

催婚有35岁的心理线,催育更有35岁的警戒线。各类医学研究中都将35岁作为高龄产妇分界线。35岁不生孩子,基本被视为丧失了怀孕生育的可能性,除非“上科技”。即便有辅助,辅助生殖机构的科室分类也白纸黑字地写着:高龄试管婴儿门诊(年龄≥35岁)、适龄试管婴儿门诊(年龄<35岁)。

3.职场里的35岁

硬性壁垒或许限制不了大部分行业,但会撬动更多的软性共识。在如今贡献大量就业的典型新经济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中,35岁员工面对的往往是晋升不能便要裁员的残酷现实。35岁的悬崖面前,不能起飞成为高管,就要坠落变成“毕业生”。顶替他们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毕业生”。35岁前是人力资源,35岁后是人力成本。

就像中考、高考是一道槛,把在考试时没能证明自己,被挡在升学门外一样:35岁也是进入社会进入职场后一道无形的门槛,对于到了这个年纪还没能证明自己的人可能是辞退开除,也可能是虽然保留工作但难以升迁。在互联网大厂,是无法成为管理层。在公务员体系,是政治生命锁死。

有研究收集了全国市委书记和市长初任正科级时的年龄,分析结果发现他们任正科级时年龄范围趋向一致,集中在28岁上下,且最大也不超过35岁。地级市在中国行政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省和县之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国家对地市级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从他们正科级时就已经开始了。如果想在体制内得到更大的升迁机会,任正科级时年龄的隐形天花板就是35岁。晋升为正科级干部的占比并不在少数,但晋升年龄却决定了发展高度。

02为什么是35岁呢?

1.从中年危机的流行说起

创造“中年危机”一词的是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艾略特·贾克,当时1965年,他48岁。他的研究出发点很简单:人的生命旅程过半时会意识到自己必然迎来死亡,生命有限、能力有限,因此便有危机感。他的例证是历史上一些艺术家在40岁左右的创意断崖。这个研究既不严谨,也不面向大众,但却在美国火了。当时美国发生了几件事情,让中年危机理论盛行,被很多人拿来套在自己身上。

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是人均寿命刚超过70岁,二是女性大量进入职场。

女性大量进入职场则直接对男性就业产生压力。中年危机一开始是一个主要针对男性的话题,且主要关于职业发展的受限和就业机会的挤压。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性就业率相比50年前女权第一次浪潮时,已从不到2成提升到了超过4成。1966年,最大的女性组织“美国全国妇女组织”成立,女权第二次浪潮爆发,主题是批判性别主义,母亲、妻子、家庭主妇不应该是天然的标签。随着对缩小男性和女性差别的追求,女性进一步涌入就业市场,男性中年危机随之爆发。

中国流行“中年危机”则是从90年代开始。最早的媒体记录是1994年出现的,之后情绪共鸣开道,媒体深入报道。《帮助丈夫渡过中年危机》(中共吉林省委《党员之友》1994年12月刊),《当中年危机困扰你的丈夫时》(中日友好医院《中老年保健》1995年3月刊),《男性的中年危机》(广西医学情报研究所《医学文选》1998年5月刊),《中年危机静悄悄地来》(经济日报社《中国企业家》2000年9月刊),让这一概念传遍大江南北。

2.中美“中年危机”年龄线的明显差异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与英国华威大学两位教授研究发现,55个国家的人在46岁时心态陷入最低谷,中国则提前了1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论文研究显示,就业市场上的年龄收入曲线呈现倒U型分布,倒U型顶部的年龄称为“黄金年龄”。美国和中国的2000年以前,“黄金年龄”稳定在50-55岁左右。2000年以后美国继续不变,但中国的黄金年龄不断下降,到2005年以后降至35岁。

3.1994年,逐渐开始消失的铁饭碗

我们曾默认劳动者经验增加、工作年龄更长,理所应当要拿到更高的回报。但这种想法其实扎根于技艺意识、匠人意识,思路的本质是生产非标化。

工业化意味着标准化生产流程、自动化流水线、固定化设备。劳动力此时如同“螺丝钉”,被打上了工业化的关键设定——“可替代性”。流水线要能正常运转,最可靠的办法是消除每个环节的非标准性和不可替代性。当工业化进程逐渐发达,商品从以物易物变成大规模交易时,市场的必要性就突出了。用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完成生产,加上用市场经济这种方式配置资源,成了最有效的发展方式。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在推进,但受政治和经济政策不稳定的影响,整体进程随着1994年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才加速推进,工业化从单纯政府发动转向政府和私人共同驱动。随着逐渐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工业化进程才得以飞速发展。

1994年到1996年,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占比从50.5%降至29.3%。非国有经济(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等)快速成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中占比为71.5%。城镇工作人员在各类型工作单位的占比在94年之后的变化如下:

1996年,人事部《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宣布大学生包分配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马云早几年毕业时被分配成了英语老师,刘强东上大学时想当县长,结果刚好96年毕业,只能自谋生路。从那时起,“打工”一词开始流行。

1998年至2000年,国有企业共下岗职工2137万人。劳动力从生产设计的可替代化,变成了真正意义上可以随时替代掉的人,新中国的老百姓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没有铁饭碗,工作是可以丢掉的。当工业化进程配合市场经济体制,降本增效成了一切生产的关键,而人力成本是成本的子集。企业必须服从这套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必然机制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市场经济带来优胜劣汰,有下岗、有裁员,也就有了职场和就业的压力与危机。一言以蔽之,94年之后劳动力要竞争上岗,用人单位需要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劳动力的职业发展有压力了。

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中国,35岁开始工资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换句话说,35岁的员工最值钱。美国不是这样,中国在21世纪以前也不是这样。从生理上来说,35岁并不是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转衰的开始,全球范围内中年危机往往也是在四五十岁才逐渐显现。而中国近二十年的“35岁危机”,有着更独特的背景原因:产业结构、劳动者教育水平高速变化而带来的劳动力价值高点前移现象。

4.21世纪,产业更向年轻人倾斜

中国近二三十年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让新的主力产业对劳动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体力、心力、学习迭代能力,这些让年轻人成为了更合适的劳动力。

94年之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就业人口显示,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缓慢增长,第三产业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的另一个新的重大节点在2001年到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我们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大量技术和管理知识,国际贸易逐渐成为重要的行业。同时,产品模块化程度提升,生产过程可分性增强,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等“空间压缩”技术带来交易效率提高和交易成本下降。物流、IT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的重要性逐渐突现,金融业也成为重要的产业。

根据最近三次每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占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年轻人逐渐成为更受青睐的选择,有经验的劳动者的价值意义下降。“35岁危机”来自于拿着25岁学的东西去面对当下的市场。对于学习新事物的开放性,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这样形容人性:“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这四大类行业的35岁以下就业人口占比位居前四,而这些恰恰是产业结构变迁中越来越重要的主力产业。

即便是就业人口最多的所谓“传统行业”——制造业,其中的细分行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医药制造业等正在不断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就业人口中,35岁以下占比也是相对更高的。

5.高附加值专业的年轻人供过于求

产业结构的变迁注定了对年轻人的偏好。而加剧35岁以上劳动力被市场出清的,是年轻劳动力整体进化太快、优秀的年轻人供过于求的事实。自我国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新世代劳动者的平均学历迅速超过前一个世代。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909万,预计2022年将高达1076万。

“程序员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这类人构成了IT共和国的主体,这个阶层是19世纪的产业大军在21世纪的再现,只不过劳作的部分由肢体变成大脑,繁重程度却有增无减。在浩如烟海的程序代码和迷宫般的网络软硬件中,他们如两百多年前的码头搬运工般背起重负,如妓女般彻夜赶工。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除了部分爬到管理层的幸运儿,其他人的知识和技能很快过时,新的IT专业毕业生如饥饿的白蚁般成群涌来,老的人(其实不老,大多三十出头)被挤到一边,被代替和抛弃,但新来者没有丝毫得意,这也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不算遥远的前景……这个阶层被称作技术无产阶级。”

——科幻小说《2018年4月1日》

刘慈欣,2009年

中国近三十年间的市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年轻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塑造了全球少见的独特现象:中年危机提前,“中国式中年”使得从35岁便开始面对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况。

然而作为劳动力或是消费者,35岁-60岁的“中国式中年”都被企业选择性忽视了。他们究竟有什么特征,在做什么,真的应该被忽视吗?我们尝试推开这道进入“中国式中年”的门,仔细看看门内的人群。

03中国式中年的人群特征

1.人口

相比于之前系列报告中提及的Z世代而言,中年人的男女比例在各个地域都是非常平均的。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中年相对年轻的年龄层明显本科和专科率要数倍于更年长的群体。

中年群体的婚配情况显示,相比于年轻人以及老年人,未婚、离婚、丧偶等情况都占极少数,九成以上的人群处于稳定的婚姻之中。

2.职业

未工作的人,失业原因分布如下。中年人在职的,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的最为显著。

45.4%一线城市中年求职者拥有本地户籍,流动性低。即便其他城市的人才需求缺口更大,中年求职者携家带口流动到其他城市就业的意愿较低,这也是他们再就业压力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移动互联网创造的服务行业是近年承载最大规模中年转业者的从业选择了。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主要是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有调查表明,80.0%的中年求职者愿意从事新就业形态,其中,考虑生活服务、电商、外卖骑手和快递员的人占比分别为40.4%、39.9%及10.6%。

3.消费

中年群体在电商消费的习惯正在快速养成,并且占全部用户成交额的比例越来越大。有趣的是,中年人群占总人口数量的38%,而在2022年,他们网购的成交额占比也达到了38%。基于中年人群网购习惯总体尚没有年轻人高,他们在线下消费的占比会更高一些,这样的交叉比对可以佐证中年人实际的消费能力相比其他年龄段更强的事实。

线上消费结构里,2022年与疫情前2019年相比,品类占比提升最大的三个类目为医药、营养保健及珠宝首饰。

中年人“暴露年龄”的独特爱好似乎来自于一种心态的殊途同归——不论年轻时有多么喜好各异,到了35岁总是逃不过“穿金戴银玩珠宝,钓鱼露营马拉松”。

据《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目前金店35~50岁群体的消费比例达82%。回归自然也是一种风潮,盆景花草种起来,户外运动搞起来。园艺工具销售迅猛,斯凯奇、比音勒芬、始祖鸟这些户外品牌则锚定且成功地收获了35-50岁的人。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对颜色的偏好会发生明显变化。中年人对蓝色的喜爱度降低,对绿色和红色的喜爱增加。颜色偏好的改变归因于眼球晶状体变黄,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视锥细胞中对蓝色的敏感降低。这也成为了进入中年开始慢慢更加喜欢接近大自然,亲近户外和花草树木,以及消费时穿着所选择的色彩等审美变化的底层原因。

中年群体的经济实力是比年轻人更好的,但在很多品类上直觉上消费力不足,因为他们主要在为刚性需求付出:房子和车子。35岁基本上是买房的普遍年龄,2021年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35城置业平均年龄分布情况,中位数即为35岁。

创业公司在初期、成熟公司在推新品以及追求增长的时候,需要用户对新生事物有兴趣和热情,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有尝鲜冲动和接受度。中年人的惯性消费、大头被房车占据、见过世面、教育成本高、家庭而非独立决策等特征,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对中年人选择了相对忽视,不甚关心。

总结以上中年人群的消费特征,可以发现他们依然是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房、车的重担,也有自己的消费偏好。中年人或许不是最爱尝鲜和冲动的消费者,但绝对是不容忽视的购买力量。

消费市场不该忽视他们,职场其实也有他们“老骥伏枥”的发力可能。一项针对近三千位中国领导者和1.6万名全球50多国领导者的调研数据显示,36-45岁是占比最多的领导者年龄段。

1963年卡特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类:流体和晶体。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如机械记忆、分类和图形关系等。晶体智力是通过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和普通常识等以回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流体智力在青春期后开始缓慢下来,30岁开始衰退;晶体智力发展较迟,在青年期仍在上升,并保持其水平直至老年。对晶体智力的应用,会让人更有智慧地做出更大的成就。35岁马云踏足电子商务,36岁董明珠开始卖空调,40岁雷军闯入手机市场,41岁的曹德旺成立福耀玻璃,43岁的任正非开始华为的创业。

即便不是这些叱咤风云的大企业家,进入35岁的普通职场人也是需要重视的力量。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发展依赖着这5亿人,又造就了他们被时代挤压的现状。这样的社会结构是否健康可持续,他们又该如何被社会新的产业和市场接纳?我们经过上述的研究,推演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或许我们会在未来二三十年看到。

04中国式中年社会的新思路:制造业大国转向为服务业大国?

造就“中国式中年”现象的是中国过去三十年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共振。目前世界范畴内,35岁危机也几乎独此一家。发展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用发展来解决。

1.劳动力反向塑造

相对于资本要素,过去三十年里中国7.5亿劳动力人口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深刻。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起飞靠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无数工人通过学历和技能的提升,从非技术工人发展成为技术工人,为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从加入WTO、信息产业和更多科技产业逐步发展以后,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2.新服务业快速形成

塑造一个真正的服务业大国,需要更多更新的服务业形态的出现。未来中国经济的内循环,除了商品的制造与消费,还会更依靠服务业的多层次循环。大批的劳动力将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同时所有人也都是新型服务的消费者。这既是劳动力的消化,也是生活质量的实际提升。

不少有趣的新服务业方向已经在逐渐崭露头角。比如老物件翻新、传统手工艺制作、手机装裱、宠物殡葬、娃娃改造、家庭整理等。社交媒体上的长短视频让很多不容易被看到的角落里的新业态和老匠人越来越火,不说做多大的生意,但支撑自己的生活收入完全没问题。

许多新的职业正在形成,这些广义的服务业可以用“反工业化”来概括。追求效率的商品生产过程标准化,工具越来越发达,生产者越来越年轻;而另一类服务或产品,则追寻温度,关心情感连接,服务于人的社会性,消弭孤独感。

除了这些尚在形成职业的新工种外,国家已明确认可的新服务业类型也在不断增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在2015年更新之后,于2022年末再次发布新版,新增了150多个职业,其中不乏许多服务业新职业。比如会议接待服务师、健康照护师、社群健康助理员、森林园林康养师、民宿管家、研学旅行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制度的优化,大部分人都会失去流水线上的身份,但会进入服务业,去创造,去发挥新的价值。

3.创造中国式劳动力结构

过去二十年间,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支撑了我国制造业大国化。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中国式中年”劳动力系统性溢出,会转移催生出我国服务业的长足发展。我们既然面临着全球未有过的劳动力结构变化,相信也会危中求机,形成全球未有过的全新的劳动力结构的发展可能。

德勤预测到2030年,中国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三都是35岁以下。如果按这个预测,中国只会有3亿劳动人口。

我们则预测另外一种可能:到2030年,中国依然会有7亿劳动力,其中2/3的人将从事各式各样的服务行业。未来二十年,中国将从制造业大国转为服务业大国,不仅体现在国内的就业人口上,甚至会向全球输出服务能力。“中国式中年”是一种现象和结果,也可能是推动我们走上“中国式新路”的动力和原因。

参考资料

《“35岁+”人群就业压力观察2022》前程无忧

《“产品新四化”不适合中国车市》易车研究院

《「35岁危机」会越来越严重吗?我们跟半佛仙人、武志红、梁建章、郝景芳等聊了聊》后浪研究所

《2000、2010、2020年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年鉴长表数据资料》国家统计局

《2019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智联招聘

《2021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白皮书》UCLOUD

《2021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DDI智睿咨询

《2021人口红利洞察报告——中国车市如何应对人口下滑冲击》易车

《2021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

《2021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清华大学&同方人寿

《2021住房消费趋势报告》贝壳研究院

《2021H1中国面膜产品NPS用户体验研究:膜力升级》艾瑞咨询

《2022东南亚跨境电商出海报告》亿邦智库

《2022巨量引擎趋势赛道白皮书》巨量算数&算数电商研究院&益普索

《2022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北京人社局

《2022年活跃用户画像趋势报告-小红书平台》千瓜数据

《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洞察报告》Mob研究院

《2022年中国职场人群发展建议白皮书》中国人民大学&得到

《2022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月狐数据

《2022数字藏品app研究报告》月狐数据

《202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白皮书》智联招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22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北大汇丰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保险行销集团保险资讯研究发展中心

《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中国睡眠研究会&慕思寝具

《2022中国旅行购物白皮书》安永&爱点击

《2022中国女性创业者研究报告》创业邦

《35岁前戒烟,效果与不吸烟相当》南方周末

《35岁危机,你需要的破局点在这里》陈小五

《35岁危机:真实的困境还是夸大的焦虑?》南都观察

《35岁危机根源,“不够努力”该背锅么?》少加点班

《35岁现象的社会起源与代价》聂日明

《被全网声讨的“35岁歧视”,为什么偏偏卡在35岁?》赵永乐,袁兴国

《传媒行业:海外短视频系列报告之一——TikTok的十亿用户之路》东方证券

《大龄未婚男性的性福利与性安全——基于性别失衡背景的研究》杨雪燕,李树茁,阿塔尼·伊莎贝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量CT肌肉密度的年龄变化趋势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妇产科学》乐杰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齐格蒙特·鲍曼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人口年龄结构变迁是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指标的?》东方证券

《开网约车的BBA车主们》真实故事计划

《美颜拍摄APP市场洞察白皮书》艾瑞咨询

《女性力量:从内容消费看“她经济”》GroupM群邑

《谁发明了中年危机?》赤潮AKASHIO

《生殖医学》王心如,周作民

《斯凯奇,至尊足力健》半佛仙人

《死亡与中年危机》艾略特·雅克

《体制内晋升到正科级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基于现职官员的分析》数说中考

《洗澡》人物

《新时代四有女性:25-35岁女性美妆市场消费分析》凯度

《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光明日报

《医疗服务行业深度报告:供需缺口孕育民营医疗大机遇,细分赛道模式各异》太平洋证券

《医药生物:诺贝尔奖持续惠及人类福祉》国联证券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开源证券

《月入10万,但我是“蓝领中产”》三联生活实验室

《中高龄求职者就业问题研究报告》智联招聘

《中国城镇失业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chns面板数据》朱若然,陈贵富

《中国就业人口年龄结构解读:35岁以下哪些行业最集中,哪些省份年轻就业人口占比低|数读中国》第一财经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2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1》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富达&蚂蚁财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重磅洞察:加速发展的趋势带来新的紧迫性-2022年劳动力市场格局》万宝盛华

《转行的35岁程序员们》深燃

《AssociationBetweenSmoking,SmokingCessation,andMortalitybyRace,Ethnicity,andSexAmongUSAdults》BlakeThomson,JonathanEmberson,BenLacey,etal.JAMANetwOpen

《Clonaldynamicsofhaematopoiesisacrossthehumanlifespan》Nature.EmilyMitchell,MichaelSpencerChapman,NicholasWilliams,etal.

《GoldenAges:ATaleofTwoLaborMarkets》方汉明,仇心诚

《NationalHealthInterviewSurvey》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Undulatingchangesinhumanplasmaproteomeprofilesacrossthelifespan》NatureMedicine.BenoitLehallier,DavidGate,NicholasSchaum,etal.

《Youngbloodreversesage-relatedimpairmentsincognitivefunctionandsynapticplasticityinmice》NatureMedicine.SaulAVilleda,KristopherEPlambeck,JinteMiddeldorp,etal.

九九研究院、券商房地产行业周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QuestMobile、日本wacoal人类科学研究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

THE END
1.如何经营好婚介所(婚介所新经营方法)加入“有爱有Ta”婚介连锁可以享受品牌内部的众多扶植政策,但要懂得认同“有爱有Ta”品牌的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店铺运营之中。通过专业的品牌实力,能够在当地市场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口碑,“有爱有Ta”婚介连锁品牌已经成为大多数小城镇创业者的首选。 曾与国内一线婚介品牌合作运营实体店铺的大张先生,具有丰富的线下实体运http://www.meijia2008.com/index.php?id=419
2.备战618!OTT新营销为天猫大促吹来新风向零售“小屏”见顶OTT大屏带来营销新思路 移动端互联网流量见顶,已是行业不争的事实。面对流量增长近乎停滞的红海区,企业要实现进一步的生意增长,就意味着投入更高的获客成本。但在存量竞争的环境下,更多的营销投入并不等于更具确定性的回报。“兴趣电商”或许是一个解答,但有“销”无“品”的困境,使其无法满足生意经https://www.ebrun.com/20230425/516797.shtml
3.史玉柱注资进军婚介行业欲做神州第一媒老板从“脑白金”一路走来的史玉柱,剑走偏锋的风格丝毫不让过往,注资“金婚配”,开发婚介市场——“战神”此番出手,恐将搅得中国婚介市场再无宁日 2009年11月18日,央视广告招标现场,不计成本的频频举牌和志在必得的独特气质,让最终中标的史玉柱再次成为焦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112/05/515655_13307484.shtml
4.35岁以后为什么这么难!这篇报告给你答案三川汇文化科技当被催婚的年轻人诧异地向他们询问时,才知道大家心里有一条年龄底线,过了这条线还不婚配的人,就默认为在婚介市场上已经失去了价值,打上了不必再劝的标签。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合理也不值得提倡,但现实是即便在非常着急催婚的父母心中,依然存在这条不再催促的线,而它就划在35岁。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087917.html
5.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参考模板泓域咨询/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 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 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 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 合营销传播是整合https://doc.mbalib.com/view/681712b79eed67cd2678e4e6871b8022.html
6.滚动新闻中心[综合] 两岸业界认为台湾水果营销大陆亟需建立品牌 22:11 [综合] 中国首次发布文化产业统计数据 22:11 [影音] 痛仰乐队全国巡演安阳站--火爆演出现场 22:11 [科技] 科教进社区活动简介 22:11 [影音] 痛仰乐队全国巡演安阳站--火爆演出现场 22:11 [国际] 图文:空客A380首次降落英国 22:10 [财经] 开盘:美股http://interface.sina.cn/pc_to_wap.d.html?ref=http%3A%2F%2Fnews.sina.com.cn%2Fold1000%2Fnews1000_20060519.shtml
7.2012年9月29日到期已备案域名145ok原创文章0349、mf222.com|汤磊个人鄂ICP备08007703号-1民福婚介 0350、mgyzx.com|山西中医学院脉管炎治疗中心个人晋ICP备05002511号-1山西中医学院脉管炎治疗中心 0351、mir3t.com|深圳市奇技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粤ICP备10203718号-1深圳市奇技科技有限公司 0352、mlxtx.com|淄博东胜企业发展顾问有限公司企业鲁ICP备10039839号https://sf.145ok.com/a/3035.html
8.驻马店其他公司企业地图驻马店其他公司企业大全,驻马店其他公超市 连锁店 品牌服饰专卖 孕婴幼用品 其他服装鞋帽 化妆品专卖 烟酒、饮料专卖 地方特产专卖 粮油食品 农副产品、水产市场 家居建材 图书 音像制品 电子商城 电器商场 摄影器材、乐器 文化体育用品 售票处 百货商场 商铺 钟表、眼镜 鲜花 珠宝、工艺品及古玩字画 洗衣 便利店 商业街 小商品市场 金融行业 中国https://poi.mapbar.com/zhumadian/B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