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一个群,谁也别想把自己撇干净。
部门群的名称,是整个部门的门面,既要体现部门特色,又要凸显团队凝聚力。
-基础版-
“Team”、“大”和“小分队”,是部门群名中最稳妥、也最高频的关键词。
公关部——
《PRTeam》:克制中带着一丝洋气,但主要用于吐槽市面上其他公关案例。如近期某品牌一连串史诗灾难级别的危机公关。
市场部——
《大市场》:干练中透着几分霸气,但主要用于吐槽公司其他部门。
技术部——
《技术攻坚小分队》:勤恳中彰显着团结的力量,但聊天内容主要以彰显个人的牛x技术为主。
偶尔也会在此基础上活泼一些,变成《行政大家族》、《运营之家》、《人力天团》、《总办军机处》……
当然,无论群名看起来多么活泼亲民,通常只有老板拥有修改群名的权力。
另一种基础版部门群,是直接把团队精神当作名字,最大限度起到警示员工的作用。
《正能量团队》:因为大老板曾说,“年轻人不要总做丧了吧唧的东西”。
《石油新青年》:常见于想要做年轻化转型的传统企业,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改一个带“青年”俩字的群名,40岁的新青年们踊跃传阅着各类中老年表情包。
-升级版-
伴随着不同的工作需要,部门群会有各种裂变衍生。因此,它也是在群名中使用括号最多的一类群。
《公关部舆情搜集群(禁言)》
《财务处全员(通知专用)》
《校学生会2018新生群(闲聊专用)》
大括号,则表工作项目的类别。
《【年会】商务运营沟通群》
《【T2发布会】现场执行群》
-民间版-
所有的部门群都分两种版本,一种是有老板的,一种是没有老板的。后者通常以一系列灵魂拷问作为群名——
被拷问得多了,有时也会把群名改得积极向上些。比如——
不过,每个公司最神秘的部门群依然是——离职员工群。
如果在工作中受了伤,人们通常选择到姐妹群互诉苦水。
但哪怕是姐妹群,也要看是哪种姐妹。毕竟姐妹群的命名规律是:群成员关系越好,群名看起来就越不合法(一个观察,不一定对)。
-真实的姐妹-
群名通常不堪入目。
《P大怡红院》:大学女生宿舍群,和贾宝玉没什么关系,曾用名是《天上人间》。
《女大学生激情██群》:同上。
《朝阳区小婊砸》:分别住在青年路、大望路和朝阳路的三个姑娘。
《三温暖洗浴中心██交流群总群》:同班女生组队逛街群。
或者是群成员共同的痛点。
又或是一些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愿望。
《王思聪内定中奖选手交流群》:显然,并没有一个人中过王思聪的奖。
-塑料姐妹花-
这类姐妹群的名字往往极尽温馨,且十有八九会使用的emoji。
《超级死党》
《一声姐妹大过天》
《小公主们》
《我们是闺蜜》
如果群里是四个人且都阅读过疼痛系青春文学作品,那这个群的名字一定叫——
《时代姐妹花》:甚至群昵称都会改成顾里和林萧也不一定。
-另一种姐妹-
另一种姐妹,往往把(生理)需求写在群名里。
《名媛大趴》:群里是一个直女和她的两位男性姐妹,保留节目是每日一问“今天我有腹肌了吗?”
《让风吹进我的██》:淋语为群内唯一指定官方用语,蔡依林、麻辣鸡、LadyGaga、碧局全网最全表情包聚集地,今年新多了王菊。
嗯,你们懂的。
比起丰富多彩的姐妹群,直男群的群名形态就显得简单到有些匮乏。
形态一:争做爸爸
《爸爸和他的儿子们》:一般叫这个名字的群的数量,与群内人数相等。总之,谁也别吃亏,谁也别想赢。
形态二:亘古不变的游戏和3C话题
是否将“索大法”奉为信仰,可以直接将全世界直男划分为两个派别。
《叛索入任》:太直男了。显而易见,这是一群背叛了索尼、投入任天堂怀抱的肥宅。平时基本无话,上一次出现有信息量的语句,是上周末《战地5》更新但又迟迟下载不成功的时候。
形态三:没有群名
是的,你没看错。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直男群,哪怕组建一年之久却依然没有起过群名。
一种只在每年毕业季和春节时定期活跃,平时根本没人说话的群。
-院系版-
-痛点版-
毕业临近,有至少一半的同学群把名字改成了《苟富贵勿相忘》。
大家是否勿相忘,无从考证;但毕业三个月之后,同学群就几乎再也没人说话了。
混得再好,也逃不出家族群里长辈的教导。
-全国通用版-
家族群名通用模板使用频率排名:
-姓氏特征版-
-硬核家族版-
《好好说话别急眼》:东北家庭群,家里三个人都是暴脾气,相互提醒。
《三巨头》:一家三口都头大,遗传。
《红红火火过大年》:过年期间小辈起的《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一觉醒来被强行改成了这个。
-拼单群-
群名是直白的呼唤。毕竟,在占便宜这样的人生小事上,不要谈自尊(by傅首尔)。
《帮我砍一刀》:此类群收到的信息通常为非手机客户端不可查看类型,比如小程序(帮我砍一刀、0元购越南火龙果、最后一天9.9元换购大山走地鸡…)
当然,不少公司也有内部拼单群,专门用来共享外卖红包、Luckin优惠券等链接。(别看大家表面上穿着大牌,其实背地里,外卖红包群的链接一次也没落下。)
《今天喝奶茶吗?》:跨部门奶茶大群,群里的人可能一多半都相互不认识,平时也不讲话。唯一的情谊就是下午三四点总有不认识的人率先发起“订奶茶吗”的邀请。
-当代解压群-
每个都市白领,都至少拥有一个没什么用、专门共享沙雕段子的解压群。
《开白群》:群黑话是“单勾还是双钩”“需要带二维码吗”。
《投稿群》:群里全是推送链接,基本没人说话。
《互推群》:主要起心理安慰的作用,实际并没什么用。
《读者交流群》:潜台词是为了防止你们没看到推送所以我在群里再发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