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跟相隔千里的孩子视频都可以不顾?这个剧到底有啥魅力?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从来不看电视剧的我(这你也信),也被逼无奈开始了撸剧之路,简单总结出以下六个原因。(涉及一丢丢剧透)
首先给没有看过的同学介绍一下这部剧里的几个重要人物:
苏家的家庭模式是非常极端的女强男弱,俗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根深蒂固地植入到了子女们的性格中,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婚姻、恋爱关系中产生大量的矛盾与冲突。
老爸躺在老大腿上,老二坐在沙发前,老三在旁边玩手机。这样一幕,就将几十年的家庭恩怨描绘得非常清晰。
儿子和父亲一样懦弱无能、遇事逃避,没有男人的责任和担当,女儿同母亲一样强势霸道,虽自主自强,却不知道该怎么去爱一个人。
从父母,到儿女,人设几乎是复制式的,定位非常清晰且饱满。同时,辐射人群也很广,继80后之后,90后也开始逐步踏入婚姻生活,这样的人物设定几乎包括了70后、80后、90后三代人,让大部分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回顾以前同样火爆的家庭剧,剖析社会问题的很多。
但大多都只针对1-2个,而在《都挺好》里,愚孝、啃老、赡养老人、重男轻女、社会巨婴、道德绑架、兄妹利益、原生家庭...当今社会常见的问题,几乎全部集中在一个剧里。
真实就算了,还这么全面,不火都难!
家庭的矛盾永远是最深的矛盾不是你一个人能化解的
我知道家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也不希望小蒙,以后变成我这样
人不能太自私,爸您多少为子女想想,我们也不容易
小时候我是不懂的,长大以后我才接受这个事实亲人之间也是分缘深缘浅的
这就是我的家,我就长在这样的家庭里逃都逃不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这样的文案没办法不让人痛心。
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看点。曾经听过一个段子:在一个傻白甜故事里,女主角要去见帅男友,她出门了,她见到了,然后结婚了,孩子好几个…一路顺拐下来,故事就结束了,观众也睡着了…
不过,冲突也不是随便乱加的,在《编剧的艺术》这本书里还告诉了我们让冲突正常发展,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只有积少成多的小矛盾,才能积累成大冲突。这也能让观众一步步适应,不会觉得剧情突兀。
拿前两集举例:第一集苏母去世,女儿表现很冷漠,两个大哥不开心,要争吵的时候被媳妇拦住。——小矛盾;第二集明成看到明玉在妈的葬礼上心不在焉,两人发生争吵。(这就是第一集的小矛盾引发了一个稍大一点的冲突)
当然,一切冲突和矛盾都是基于一个有梗的背景和人设中,这一点不能忽略。
什么意思呢,即人物必须具备异于常人的饱满性格,和顽强的不妥协精神。而原生家庭的背景,就给这些人物创造了完美的性格条件,一步步导致了冲突的产生和推进。
如果对手之间势均力敌,我们就会看到真实的、持续升级的冲突。——摘录自《编剧的艺术》[美]拉约什·埃格里/著
势均力敌不一定是指同一性质,一个经济弱势,但性格强势;一个经济强势,性格弱势,也可以视作势均力敌。而显然这苏家三兄弟还有父亲都是势均力敌的,所以才显得真实、有看点。
势均力敌的冲突当然完美,但是不完美才更加真实。所以往往会有打怪升级这么一说,比如《回家的诱惑》里蜕变的品如。在《都挺好》里,明玉就是一个由弱变强的主人公,所以一旦她做出一些和弱小的时候不一样的决定时,往往让人大快人心。
(1)《都挺好》:女人不要像苏明玉那样对男人太强势
(2)《都挺好》心解:不承担的男人究竟是怎样的?
(3)《都挺好》:千万不要嫁没担当的男人
(1)《都挺好》爆红背后:父母的每份偏爱,都有代价
(2)《都挺好》除了重男轻女,重小轻大也是无数父母的原罪
(1)《都挺好》童年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由我们亲自书写
(2)《都挺好》:如何成为职场苏明玉?快准狠,懂得自己要什么
(3)《都挺好》姚晨:成年人的底气,是钱给的
一部优秀的作品永远离不开剧情、人物、演员、台词,还有宣传!(明星就不用说了,演技都杠杠滴)
好的宣传可以掀起大家的情绪,同样也可以抚平,即:不刻意制造焦虑,边哭边愤怒,还能边笑。
#学苏家男人说话#热搜话题,隔着屏幕都能听出声音。
被众人骂不行的苏大强,加上表情包,瞬间还觉得有点可爱了...
被大家恨得咬牙切齿的苏明成的真身郭京飞的微博自嘲,让人恍然大悟这只是电视剧。
还有抖音上的一些短视频制作,可以引发多次传播。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看上去都挺好,实际好不好只有自己心里才知道。
不过,看剧就看剧,可以以此反思自己的人生,也不要太较真。
最后,很想问大家一个现实问题,如果现在你拥有了家庭,让你给你的家庭成员(父母、孩子、伴侣、自己、亲兄弟/亲兄妹)排序,你会怎么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