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被动参与家校共育活动,教师和家长缺乏双向交互、缺乏深度合作意识与能力……
5月13日,重庆市第三个家庭教育日(每年5月第三周的星期一为我市家庭教育日)即将到来。5月8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第三个家庭教育日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家庭教育日的主题为“家校共育为爱同行”。
现状
家长仍被动参与家校共育
据了解,家校共育活动是一项多层次的,有目标、有计划的长期性工作。
在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重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牟映雪看来:现代优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与社区合力共举、聚力共进,但在现实,家校共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
转变观念与教师有效沟通
“我家孩子最近情况怎么样?”“老师,我孩子最近有没有完成作业?”“我孩子其他科成绩都很好,但是英语学习为什么老是上不去?”……这些提问误区,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重庆南开中学校办副主任吴黎在会上介绍,通过对学校教师的调查,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学校工作不了解等原因,许多家长提出的问题“失焦”,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不畅。
如何提问才能达到平等有效的沟通?吴黎建议,家长可以主动描述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帮助老师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如“孩子最近在家里有这样的变化,跟他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主题有关联吗?”
胡方则建议,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游戏活动、表演、角色扮演、模拟活动、学生论坛、科学实验、模型设计、生产实践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实施家校共育课程;侧重于采用讨论、活动、参观、探究、体验等方式,让家长、孩子和教师在丰富的课程情境中乐于参与、深层次互动,打破学校教育空间的限制,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作为学生家长,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如今教育已经不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了。”
来自江津区的家长代表何彦儒说,她坚持与女儿做亲子阅读4年,积极参与学校及妇联组织的各项家校共育活动,有效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对于家校共育,她认为家长转变方法和观念,要信任学校和老师,一条心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新闻多一点>>
这些公益活动市民可免费参与
5月10日~19日,各区县也将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活动,咨询、培训、亲子实践等丰富有线上线下活动,市民均可咨询各区县妇联报名参与。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王倩
(想看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服务资讯,请下载重庆新闻门户APP——上游APP,1500万+重庆人都在用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