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刘和老公离婚多年,当年因为担心孩子年纪小无法接受,离婚的事就一直瞒着他。
现在孩子渐渐长大,前夫也即将再婚,眼看要瞒不住了,小刘非常焦虑地问我该怎么办。
不少离异后的单亲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小刘的困扰——
“离婚要不要告诉孩子?”
“离婚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父母离婚,孩子是否会觉得低人一等?性格会不会变得孤僻?”
父母离婚对孩子没有影响不可能,但大量事实证明,只要处理得当,就不会对孩子造成过多的心理伤害。
因为对孩子产生最大影响的并不是父母的婚姻状况,而是父母的心态和养育方法。作为家庭的一分子,离婚这种引起家庭结构变动的大事理应告诉孩子。
那么,高情商的父母会怎么做呢?
1.学着做“有效”父母,而不是完美父母。
“既当爹又当妈”是很多离婚后单亲父母的真实写照,但其实无论一个人多努力,都没办法同时胜任“父母”这两个角色。而孩子需要的也不是一个面面俱到的完美父母,而是一个情绪稳定、懂得倾听,并时常陪伴在身边的“有效”父母。
想要做到有效,就需要父母在结束一段婚姻后,学会反思和总结,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苛求自己,也不逼迫孩子。
2.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
不管父母因为什么原因离婚,最无辜的还是孩子。在告诉孩子这一结果的同时,也要安慰孩子,避免他们把父母离婚归结为是自己的错。
离婚常会给双方带来情绪波动,但抱怨、发泄都不要冲着孩子,这是成年人需要自己承担的,不应该和孩子讨论和发泄。如果实在想释放负面情绪,也要注意避开孩子。
3.理解接纳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在孩子表达真实情绪后,父母要足够理解和包容,并帮助孩子体会自己的真实感受,尽量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父母的分开。
相比继续不幸福的婚姻,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如果处理得当,单亲家庭同样可以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
比如,在单亲家庭中,大人不会因为孩子的养育方式而争吵、互相指责;在只有爸爸或妈妈的环境中,孩子的归属感更强,更有机会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所以也会格外愿意为家里分担,遇事会积极沟通;因为家里少了一个人,孩子能够变得更自立,自理能力更强。
马来西亚的Azha,父母离婚时只有6岁。他通过观察,用漫画的方式记录下父母从结合到分开的过程。前后对比让他意识到,爸爸妈妈分开反而比在一起的时候更快乐。
“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破碎。他们只是不再是夫妻,但永远是我的爸爸妈妈。”一个6岁的孩子对父母离婚有如此之深的理解,足见他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一定是非常智慧的。
4.适当寻求外界的帮助。
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孩子对爸爸妈妈包括祖辈的亲情仍然在。如果有可能,离婚夫妻可以继续走动,特别是逢年过节阖家欢乐的时候。这样孩子会感觉到,父母虽然分开了,但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
不是所有父母在离婚后都能和平相处,有些前任不给抚养费、逼孩子站队、对孩子不管不顾等,这些状况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挑战,甚至让孩子的内心秩序失衡。
相比于一个形式完整的家,父母更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家,并以此抵御未来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风雨。
总之,真正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是父母处理离婚这件事的方式和态度。
大量针对离婚家庭孩子所做的研究表明,高情商的父母都能把离婚这件事处理得当,他们的孩子在社会交往、学业和情感方面都会比父母离婚前做得更好。事实也的确如此,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由单亲父母抚养长大的。
如果离婚后,父母表现得像个受害者,孩子很可能也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从而自暴自弃,甚至陷入悲惨的自我设定中。但如果父母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孩子也会学习到这种豁达的处世态度,人生也将会是另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