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进一步在辖区范围内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实践研究工作,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4、充分利用社区组织的每一次未成年人活动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方法、形式等。面向全体未成年人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咨询,采取朋友式的心灵对话,使未成年人逐步消除不良心态和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
2、继续通过家长学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2、对辖区范围内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咨询知识讲座。
四、具体工作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2、举办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绘画治疗技术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优势家庭治疗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现实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应用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心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系统家庭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开展哀伤辅导的尝试评述系统式家庭治疗在引导“问题少年”方面的应用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治疗效果评价世界优秀心理电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掘和应用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因素与家庭治疗的研究沙盘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疗效分析健康行为理论在青少年安全研究中的应用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道德形成中的应用研究浅谈个性化训练理论在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浅析心理训练在青少年运动竞赛中赛前的应用论电影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莫妮卡·麦戈德里克著.成长中的家庭(第三版)[M].高隽,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高刘宝慈,等.个人工作与家庭治疗(第一版)[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
[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5]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四版)[M].苏彦捷,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6]樊富珉.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团体心理咨询(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7]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六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金灿灿,邹泓,曾荣,窦东徽.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26).
[9]郭菲,雷雳.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0(25).
[10]李丹黎,张卫,李董平,王艳辉.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3(28).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青少年心理援助
[分类号]G252
1引言
2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的社会责任与行业优势
2.1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2.2图书馆的行业优势
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通过提供自身特有的资源和环境而成为人们从儿童期到成人期成功转变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能引导青少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其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进而实现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根也读过:读书能陶冶个性。不仅如此,读书还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集散地,其丰富、系统的专业收藏是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图书馆还常年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也有助于青少年尽早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人格。同时,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无条件向社会开放,其完备的设施,舒适的环境和书香气息融合成一种特有的人文氛围,本身就具有教化作用,青少年身处其中不由自主地受到文化洗礼和熏陶,能让心灵得以放松和慰籍。此外,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中心,其拥有的丰富的社会合作资源也是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强有力的支撑。
3图书馆界的服务实践
3.1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或服务点
荆州市图书馆与该市社会心理学会联合成立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每周六、日开展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立心理咨询点,对有心理困扰的孩子进行指导、劝解和帮助。此外,厦门市少儿图书馆、深圳少儿图书馆,连云港市少儿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吴江市图书馆等也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
3.2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活动
成都图书馆每周日下午都举办免费的“阳光读友会”心理咨询沙龙活动,由一群热心公益盼专家、学者、心理咨询义工组成员为家长孩子免费提供心理咨询。上海杨浦区少儿图书馆的“心语空间”以及广东东莞图书馆。万江图书馆的“亲子心理沙龙”,为孩子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此外,广州,宁波等市网书馆也先后开展过大型、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现场活动。
3.3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不断拓展。公益讲座逐渐成为各地的服务品牌。不少图书馆都举办过心理健康类专题讲座,普及大众心理健康知识,如温州图书馆的“高考成功心理学”,武汉图书馆的“青少年的心理与成长”,深圳、重庆、大连、辽阳等市图书馆也都举办过类似的讲座活动。
虽然上述图书馆已在探索和实践心理援助服务,但总体来说;图书馆界开展此类服务还不普遍,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大都还仅局限于讲座,展览等宣传活动,真正开展心理咨询和其他实质性援助服务的还不多,且活动的特色与品牌意识尚不明显,服务水平与社会效果还有待提高。
4无锡市图书馆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的实践
4.1背景与目的
4.2初步尝试
分肯定了该馆的这一创举。
4.3政府助力开展各种活动
成立未成年人心里健康活动中心。在网上咨询平台成功运作一年的基础上,锡图又通过多途径呼吁,引起市委市府高度重视,于次年10月在锡图隆重举行了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活动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由政府主办、图书馆承办、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的公益性未成年人心理援助服务平台正式成立。锡图高度重视,倾注大量精力,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服务内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沙龙。每月一次的活动都有一个主题,主题提前预告,如“明明白白孩子心”、“青少年阅读习惯培养”等,邀请1―2名专家主持。因规模小、针对性强,又能与专家交流互动,深受家长和未成年人的喜爱。
开展大型现场咨询活动。每年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以及节庆假日开展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地点选在图书馆或市民广场或社区或学校,每次都能吸引众多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参与,社会效果明显。
开展社会调查,编制心理健康宣传手册。2006年在对该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报告》,为近几年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2007年编制了《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向无锡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2010年又在着手开展专题性的社会调查,为下阶段工作重心调整提供参考。
4.4延伸服务
主动把关爱送到最需要的人群和场所。从2005年始,锡图先后启动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系列活动,在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学校、社区及特殊机构先后设立了13家心理辅导站,将心理咨询、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主动送到未成年人身边。其中,在蠡湖中学(工读学校)、聋哑学校、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等辅导站,更是针对弱势孩子的特殊心理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只要对方需要,活动中心随时安排专家、志愿者前往为学生、流浪孩童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治,定期跟踪和反馈。2008年活动中心-又启动了0-6岁婴幼儿心理保健计划,与全市幼儿园及部分早教机构合作,开展婴幼儿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保健意识培养,从而实现了该市各年龄段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全覆盖。
4.5夯实基础
精心打造服务品牌。活动中心的良性运作与创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7、2010两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连续两次被评为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品牌,2008年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2009年初,政府加大投入,在图书馆内辟出200平米空间,根据未成年人特点和需求设立了图书角、多功能团体活动室、个案咨询室、沙盘室以及音乐放松室。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基地构建完成。活动中心的实体化建设为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奠定了基础。基地启用后,开通96111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热线,为公众免费提供咨询和预约服务。增设周末“公益咨询日”活动,为预约家庭安排一对一心理咨询。今年5月,在首届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期间,“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品牌正式启用。
5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的若干建议
5.1以地区需求、馆藏资源及社会资源调研为前提
图书馆开展心理援助服务,首先应了解本地区或本馆服务医域内的读者需求。锡图在2001年就已尝试开展少儿心理咨询服务,在了解读者需求同时也积累了经验。2004年项目启动之初又对全市未成年人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掌握一手资料以了解潜在的社会需求,同时对本馆馆藏及活动资源进行盘点。由于有单独建制的少儿图书馆与锡图在同一建筑里,因而有少儿借阅室、活动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多功能室,有丰富的藏书以及开展各类少儿活动的经验。此外,还对该市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队伍以及教育、司法、新闻等领域众多社会资源进行调研、摸底,以确保有充足的社会资源可调用来一起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5.2高点定位,争取政府支持
5.3整合社会力量,组织服务团队
前文已分析过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具有功能、环境和资源等多方面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劣势,那就是缺少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除了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外,还应整合社会力量,吸纳有爱心、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是图书馆开展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的人才保障。锡图自2004年网上平台建赢时就聘请了10多位专家作为特约咨询员,以后又陆续招募、吸纳了大量有爱心、有热情的专业志愿者,至今已近70余人,另有10个以心理咨询所为主的志愿团队。同时,锡图也非常重视团队建设,经常举办学习沙龙,邀请业内著名专家米锡
上专业督导课,为团队成员提供交流及成长平台,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队员归属感。除此之外,锡图还加强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学校、法院等机构的联合,在活动的设计和进行中尽可能寻求合作,以追求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5.4主动向学校、社区及弱势群体延伸服务
图书馆是青少年除学校外的第二课堂,但由于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还是在学校与家庭,因此,图书馆除了利用周末、节假日在阵地上开展各类活动外,平时还应主动把活动送进学校、社区,送剑有需要的青少年人群集聚地。锡图除了在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校、社区、机构建立心理辅导站外,还与教育局联合共同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都纳入到活动中心的服务范围内。寒暑假前,及时到社区了解其辖区内青少年假期社会活动的计划与发排,主动配合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或团体活动,以丰富少年在家门口的假期生活。除未成年人外,图书馆还可以向更多的社会弱势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充分体现图书馆对弱势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心灵呵护。
5.5与图书馆活动紧密结合,富有图书馆特色
5.6注重服务效果,树立品牌意识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特殊家庭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一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1.离异家庭
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为:自卑、敏感、抑郁、憎恨。
2.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敌对情绪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敏感,往往不愿跟其他同学一起参加活动,喜欢独来独往;厌学情绪普遍,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厌学心理。
3.特困家庭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增多。特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自卑和无望感加剧,自卑与自尊的双重性格,身心疾病突出。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使他们懂得只有发奋才能改变自身的处境,但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使他们长时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墙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2.“讲座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有部分学校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但他们更看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如在考试前开设心理讲座。谈应试心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的学校给学生讲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然后搞个竞赛就结束了。
3.“班会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很多学生不清楚班会课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教师在班会上讲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或进行一些谈话活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做心理教育工作的大多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或者班主任。
4.“医务室”的心理咨询
部分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心理咨询室和医务室是在一个房间,并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一方面,校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否专业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将心理咨询室和医务室设在一个房间,会让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有病”,使得学生在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时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产生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有:缺乏专业性,缺乏长期性,缺乏针对性,缺乏全面性。
三有效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帮助他们搭建能够畅通交流的桥梁,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培养良好的亲情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次,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再次,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特殊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关爱,有效地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最后,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大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特殊家庭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宫概述
1.1青少年宫教育的性质
青少年宫,顾名思义就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作为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一种校外教育方式,青少年宫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青少年宫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是全体少年儿童,它所实施的教育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培养,是为少年儿童将来成为各方面人才打牢基础。”
1.2青少年宫教育的特点
青少年宫教育以其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而突出,教育出发点是广大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实践体验进行各类校外体验教育。
作为独立、系统性、制度化的教育体系,青少年宫具有自身的特点:机构设置上有了相当的数量和规模,并形成自己的模式;制定了独具特色的活动规则;形成了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形成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活动内容;形成了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1.3青少年宫心理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宫因其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重视趣味性、科学性的青少年宫的心理教育重视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内容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既是中小学生寻找自信的去处,也是青少年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好地方,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其社交能力,更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全面发展的大课堂,有利于培养其健康心理与完整人格。
2.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特点
2.1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过渡的青少年,在各方面都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其心理状态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青少年的心理一方面带有儿童期的依赖性、幼稚性;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自觉意识、集体意识以及道德意识都明显增强起来。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具有两重性。
心理上看,由于社会认识的丰富,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思维的结合性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情绪具有两极性,情感具有曲折性,同时他们还面临着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性成熟意识增强与心理、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四种矛盾。
2.2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任务
青少年作为过渡期,其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教育任务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帮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青少年的叛逆是他们开始对学校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就要求心理教育必须引导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从内在克服学习的叛逆感。
3、帮助他们寻找到交流的真谛。青少年是一个既渴望独立又渴望交流的时期,帮助青少年学会交流领悟交流才能帮助他们塑造完整人格。
4、培养心理保健的意识。青少年是一个心理逐渐成形的时期,培养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对他们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心理自我开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5、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潜能的可持续发挥。
6、开发青少年的心理潜能。青少年是一个待开发的时期,心理教育不仅要重视表面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潜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
3.青少年宫心理教育的策略探析
根据以上关于青少年心理的分析和对青少年心理教育任务的解读,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3.1适时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及趣味心理游戏
3.2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咨询辅导
青少年宫还可以增设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并鼓励青少年经常性的进行心理咨询。
3.3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在青少年宫的日常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课,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门专门课程进行普及,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可以让青少年更加科学的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3.4建立一支专业素质的心理教育的教师队伍
扩充青少年宫教师队伍,增加具有专业素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心理教育的权威性,更能增加其科学性。
3.5其他特色工作
(1)组成心理辅导中心组,加强研讨的力度,认真参加区组织的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