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MentalHealth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
【学时数】总学时32-36
【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普通专科各专业
【开课学院】各学院【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修读学期】第1学期【课程形式】线下+线上的方式
授课对象:凸显高职院校类型教育特色,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作为工科院校,该课程定位于面向装备制造专业群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一)能力目标:以健康心理为基础,塑造优秀工匠品质的能力
培养装备制造专业群高职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认清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人格和性格优势,进而能够善用自我优势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友谊等关系的能力;具备自我情绪调节,缓解压力的能力;主动塑造个人敬业、精益、专注、坚持、创新等优秀工匠品质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二)知识目标:以心理学理论为渠道,理解工匠心理健康内涵与意义
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认识到真正心理健康的人是能够处理好个人、他人以及社会(包括工作)的关系;了解人格的内涵以及人格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理解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包括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的重要价值;学习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与特色(专业性、实践性);了解情绪、压力的内涵与作用;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等心理学基础知识。
(三)素质目标:以构建积极心理为目标,主动优化自我心理品质
帮助装备制造专业群高职学生梳理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面对原生家庭、社会现实、挫折压力心理困惑甚至心理危机时的自助和求助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以自信的姿态发展自己各方面能力,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专业;主动优化自我心理品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期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术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理念,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学会调适心理困惑,避免心理事故,营造和谐的阳光校园。
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会自我分析,培养内省意识,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自己的成长,积极主动地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建设、自我突破。
(二)培育并滋养学生心中的沃土——探寻心理成长的途径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1)了解健康与心理健康;
(2)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3)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4)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6)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以及运用
(7)大学生心理与工匠精神
3.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团体体验活动、心理测评、读书沙龙。
知识目标: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人格的构成。
素质目标: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提高自我的自省意识与水平。
能力目标: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对自我作出正确全面的自我认知,并指导知我的行为活动。
(1)以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为例探讨人格的内涵;
(2)自我意识概述;
(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4)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5)自我意识的评估。
(6)觉察探究自我性格优势,提高职业认同感
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
知识目标:了解人际交往与恋爱的基本知识内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能力目标:能够适时地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婚恋关系。
(1)人际关系概述;
(2)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3)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4)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以及调试。
(5)人际交往非暴力沟通方式
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
素质目标:养应对挫折的积极态度,提高调节情绪的主动性。
能力目标: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1)情绪概述;
(2)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培养良好的情绪;
(4)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5)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情绪管理特征探讨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素质目标: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扰,增强爱的能力,形成正确恋爱观,能够正确认识性,形成健康性意识。
能力目标:了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行为的心理学意义,避免错误判断
(1)了解真爱的基本内涵;
(2)了解恋爱情感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树立发展的爱情观。
(3)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4)掌握恋爱中的人际交往原则
(5)了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行为的心理学意义,避免错误判断。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6)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7)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评。
知识目标:认识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类型与应对方式
素质目标: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与积极主动性。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实行自我的管理与小组的互动监督。
(1)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及潜能开发
(3)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其调试
理论讲解、案例研讨、心理测评、团体活动。
1.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积极面对压力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1)了解压力与挫折的含义
(2)压力与挫折引起的反应
(3)应对压力,活出精彩
理论讲解、案例研讨、心理测评、团体心理辅导。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含义
素质目标: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格,形成完善人格的意识,促进自己在性格、行为等方面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成长,
能力目标:有意识的完善自我人格。
(1)人格的概念。
(2)大学生自我人格的认识。
(3)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理论讲授、案例研讨、心理测评。
(十)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价值
素质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命,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价值。
能力目标:能够在人生困境时,积极的需求资源求助。
(1)认识生命
(2)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3)大学生心理危机
(4)绽放生命之花
理论讲解、案例研讨、活动体验。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
1.平时考核(70%)
主要依据学生的课程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表现、实践活动、单元测评以及及完成作业状况综合考虑,给出一个合理的成绩。
2.期末考核(30%)
期末考核主要采用开卷形式。方式包括课程论文、情景剧、论述题等,主要考察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教材内部有很多关于学习资料、书籍以及教材本身提供的很多网络学习资源。
该教材由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万玉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瑞红主编。该教材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而编写,教材内容的选取切合高职学生的实际,以建构主义、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依据,包括理论学习、团体辅导、心理节能以及素质拓展等环节,助力学生学有所得。
我校“线场育人平台”平台,中国大学MOOC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超星“学习通”中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视频。
本课程需要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课程教学团队。教师能够兼顾教学、咨询和指导学生实践,有利于在教学中全方位分析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保证心理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
适合心理活动开展的场地,如体育馆、操场等
1.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积极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采用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学习心理学知识,辅之以影像片和多媒体资料、演讲、课堂讨论、课堂团体辅导、案例分析、学生情景剧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