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领取,2024国考备考资料/白皮书/报名人数统计/各岗位进面分数线
嗨,各位参加2024年国考的山西同学们,你们好呀~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具体题型题量可参考下表:
首先应该去华图买备考书。关于备考书主要应该买两类,一类是大纲与真题,另一类是题库。大纲与真题是必买的,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具体考察什么内容,通过大纲的大致梳理,心中就有了谱,再配合真题的使用,就能有效查漏补缺。不过大纲毕竟内容有限,只会描述大致的题型,行有余力的人需要配合题库使用。平时训练要只做真题,模拟题没有必要做,历年的国考与省考题足够了。
商品名称
温馨提示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
行测的内容共有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几大模块。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察的内容有很多。关键词和成语的正确使用这一部分需要首先理解历年真题考过成语的意思,其次可以在平时多多积累。这也是高考语文的考点,如果高考语文辅导书没有扔,可以回溯,知识点足够应付国考了。主旨观点、细节判断、词语理解、推断下文、寓意理解、标题添加等题型都有相应的方法,需要对题干进行理解。这一模块的难度不大,尽可能多练真题掌握技巧,提高速度与正确率。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织恐怖活动培训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
C.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处拘役,并处罚金
D.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修正案。
第二步,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8条第1款规定:将刑法第133条之一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选项描述和法条相匹配。
因此,选择C选项。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单选题)古籍与其他馆藏文物及不可移动文物具有的最大差异是具有文献价值,文献价值是通过对古籍记载的信息内容的阅读和研究而体现出来的。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古籍自古以来都保存在图书馆,供读者阅读利用。若将古籍________,不让人阅读,古人留下文字记载的________就无法实现,古籍也就失去了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之高阁初衷
B.置之不理愿望
C.漠然置之目的
D.视若拱璧意图
正确答案:A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不让人阅读”可知,应该是将古籍藏起来。A项“束之高阁”指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楼阁上,比喻放在一旁,不去管它,符合语境。B项“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C项“漠然置之”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两者都侧重不予理睬,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和C项。D项“视若拱壁”比喻十分珍贵,也没有“藏起来,不让阅读”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初衷”指最初的心愿,古人留下文字记载最初的心愿就是让人阅读,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考试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三部分构成。
每套申论题目都有一个特定主题,考生需要通过理解主题、处理给定资料,回答指定题目,展现出自己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五大题型几乎都是命题的重点,虽然每年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备考的重点,不可顾此失彼。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造假短视频无“戏”可唱
热点背景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牛主任表示,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全面整治传播错误的事业观、婚恋观、金钱观、历史观、民族观等有错误内容、负面内容的短视频。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近年来,短视频风起云涌,不仅给网民提供了开放互动的平台,也给从业者带来丰厚回报。与此同时,短视频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从“假儿子”摆拍苦情戏专骗“爸妈”的戏码,到以扮丑、烂梗、低俗充当噱头等套路,这些视频“演员”、剧本不同,但共同点都是导向歪了、三观偏了,乃至涉嫌欺诈。因此,全面清理通过伪造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的短视频,呼声日高。
[原因分析]
严重误导公众的短视频为何层出不穷一是因为部分创作者一味追求猎奇和媚俗的特质;二是短视频平台门槛低、精准推送、导致“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三是离不开平台的推荐算法和流量分配。这种纵容无底线的操作,助长着不良导向的气焰。
[参考对策]
一是监管运营。对平台审核、推荐算法和流量分配进行监管,就能大大压缩造假短视频传播的空间,同时也是对“伪装者”的警示。
二是网友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不良导向说不。别轻信甜言蜜语的“假儿子”,也别被“乱花”迷了眼。提升对短视频的辨别力,就是提升对自己的保护力;拒绝转发造假短视频,就是对假视频的真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