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号上午10点半左右,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接到一位上海市民的预约。这位市民自己曾在这里做过咨询,但这次,他希望可以预约专家级的咨询师,为一位在外省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工作、并且极有可能驰援湖北的医生朋友,提供咨询服务。
当日负责预约的助理当时就告诉他,不需要预约付费咨询,林紫中心本身就有面向医护人员的公益援助热线,但被拒绝了。
吴老师这才了解到,原来预约者与医生并不熟,只是间接通过朋友得知这位医生可能奔赴武汉,而预约者一直希望能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尽一份心意。
▇▇危机干预专家吴霞
著名心理咨询师、林紫心理机构创始人林紫,和团队一起对近一个月来收到的较为明确的心理疏导需求做了一个梳理,发现来自抗疫前线工作人员的咨询,仅占总数的10%左右。
除了医护人员,与以往重大灾害后的心理援助工作不同的是,此次疫情之下,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业委会成员等工作者,也有较突出的心理应激反应需要干预和支持。
林紫机构曾接到一位业委会主任的咨询。其所在小区有一位从武汉回来的住户,两次检测均为阴性,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继续居家隔离,被其他业主发现后,引发业主群里的巨大不满和恐慌,纷纷问责群里的社区领导、物业经理和业委会主任,认为他们没有尽责。而事实上,他们已经连轴转了很多天,各有各的压力和苦衷。
林紫表示:“在此次疫情当中,他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个群体的心理支持是一个特别需要重视的方向。”
而随着企业复工和部分企业、地区用工荒的出现,HR(人力资源)们也感到了强烈的焦虑。
“HR要承担从管理者那里传达下来的压力,包括复工标准、员工防护、工资核算,等等。
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员工的压力,员工也会担心如果企业效益不好,会不会出现减员、裁员等等问题,那么他们要怎么回应。”
此外,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保洁、环卫工人等等,一方面要承受一线抗疫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一方面也往往是群体应激状态下情绪和行为冲突的直接承载者。
通俗点说,就是更容易为“戾气”所伤。
林紫特别提醒:应激状态下,所有人都更容易被激怒、更容易冲动行事,一言不合就会爆发冲突,所以更需要每个人随时评估和觉察自己的应激状态、避免自伤和彼此伤害。
作为专业心理工作者,我们希望能够从前期就做好预防,帮助整个社会建立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预防后面集体性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以及这样的应激障碍可能引发的社会关系层面的矛盾和冲突。”
▇▇疫情企业心理援助团队
可能出乎大众预料,对普通求助者来说,直接因疫情产生的“焦虑”比例,其实低于因长期在家而导致的“家庭矛盾”和“婚恋矛盾”。
在咨询中,明确表示自己对疫情感觉到焦虑、担心被感染的,占到20%,这其中还包括本人已经确诊、非常担心家人出现状况的个例。
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年长子女因特殊时期长期在家而引发的与父母之间的冲突,这样的咨询占比将近30%,其中部分家庭矛盾是以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也有年长子女比如大学生,家长在疫情防范上没有孩子那么重视,孩子反复劝导他们戴口罩,不要去家庭聚会,不要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但是家长不听。孩子最后很愤怒,又很担心,所以来电咨询。”
曾有网友笑言,疫情结束之后可能会出现“离婚热”或“生育热”,这点在咨询需求中也有所显现:婚恋问题占到咨询总数的将近25%。
此外还有亲子关系导致的夫妻矛盾,以前夫妻当中有一方主要负责教养,现在两个人都有空了,都要发表意见,就容易引发冲突。
事实上,夫妻矛盾在这个阶段的凸显,有一部分原因还是双方都处在应激反应之中、易怒易激惹、控制不住情绪时就会’说狠话’。认识到这一点特别重要,可以避免大家冲动行事、造成不该有的遗憾。”
但也有部分单身人士,在隔离中产生了对家庭的向往。
“也有单身者特别想要恋爱、结婚的,这个时候觉得特别需要一个家,甚至会去幻想自己如果染病,如果真的不小心就一下就走了,自己都还没有恋爱过,或者还没组建家庭,会觉得很遗憾。”
林紫说:
“就像大家都熟悉的那个比方,如果一个鸡蛋是从外部被打破的,对它来说就是创伤。这一次的疫情看上去是从外部把我们原来那个高速运转的生活、社会系统给打破了,大家在创伤之下被迫过起了慢生活。
但是反过来,即使没有疫情,其实大部分人也都过得很焦虑,那疫情来了之后,经历一个高度焦虑的体验,如果我们从内部尝试,主动来打破原来那个看上去平衡、其实内在是混乱的、焦虑的系统,从内打破过往不健康的假相平衡(比如一味向外追求、欲望过度膨胀、缺少谦卑和敬畏等)、建立更健康的内心秩序(比如“够用就好”、敬畏自然、爱护生灵等),那就是成长。
失衡,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平衡,而新的平衡最终必然是能帮到我们更好地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
在林紫看来,从积极角度来说,这其实可以成为人们自我成长的契机。
令心理工作者们感到欣慰的是,在近一个月从事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求助者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和善意,无处不在。
“这种善意,在整个疫情当中一直都存在。善意本身也是我们缓解焦虑最好的一种方式,最好的一个资源。”
那位医生的咨询结束之后,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立即联络之前预约的上海市民,对他的善意表示感谢,同时免去了他为医生支付的咨询费用。
(注:遵守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本文已隐去所涉人物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