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多样性:金融行业概况》;《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AIatWork2020”研究报告;中国800万金融从业者生存现状调查;2019年中国单身经济行业需求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国金融从业者健康绿皮书》等。
本报告基于庞大的数据以及专业的分析,旨在了解和反应金融从业者的真实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他们普遍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帮助雇主更好地完善员工关爱福利,为员工与雇主带来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政策层面始终在持续助力国民的身心健康发展。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并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此外,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公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明确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要将干部和职工心理健康作为本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聘用专兼职的精神心理专业人员,制定并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图1:心理&生理健康全行业总体平均数据
好人生心理研究中心数据样本分析结果显示,金融业女性从业者咨询量占比(73.1%)超过总体平均数据的女性占比(69.59%)近4个百分点。公开数据显示,全球金融从业者男女占比1:1,但在经理、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比例上女性占比不足30%,且金融行业女性员工占最高收入者的比例只有24%。这意味着超过70%的金融女性从业者都处于初中级职级,且晋升难度较大。如想要获得升职,往往要付出的比男性更多。高强度的工作加之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大多比男性重,更易引发金融行业女性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需求。
图2:金融从业者心理咨询量男女比例及女性咨询问题分布
好人生心理研究中心数据样本分析结果显示,金融从业者的“婚恋家庭”咨询量占比高达37.5%,比总体平均数据(30.59%)高出7个百分点。同时,金融业女性从业者的“婚恋家庭”咨询量占比(40.37%)超总体平均数据(29.59%)1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好人生心理研究中心数据样本分析结果显示,金融行业的家属咨询量占比(9.26%)超过总体平均数据(7.37%)近2个百分点。
好人生心理研究中心数据样本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总体平均数据还是金融行业数据,从2017年到2019年,“婚恋家庭”问题始终排在咨询量的首位。但在2020年,“自我成长”则一跃成为了所有职场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最为困扰的问题,占比达到31.86%,也包括金融行业(30.7%)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月,人民日报联合好人生咨询推出的“疫情凶猛,查查我的压力应对能力”自我压力测评,旨在帮助企业了解自己应对压力的方式并积极采取措施。该测评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进行测评,分析心理状态并给出缓解建议。
图3:金融从业者心理咨询问题年占比变化
据公开统计,在劳动力人口(16-60岁)超过8亿的中国,金融从业者占比不到1%,然而就是这1%约800万的金融从业者贡献了7.7%的GDP。对比GDP比重为6.9%的建筑业,其从业人员为4419万人,金融从业者人均创造的GDP要高得多。但高智商、精英范儿、年轻多金……往往也伴随着疲劳工作、过激情绪、压抑太久不得释放等等。
图4:金融从业者心理咨询方式&年人均咨询次数
据公开统计,金融从业者普遍是“三高人群”,即“工作高强度,精神高压力、健康高风险”。通过50余项体检项目所关联的16类指标中,2016年中国金融从业者样本人群中至少一项指标异常的占到96.2%。三分之二的金融从业者样本人群检出三项以上异常指标,超四分之一的金融从业者可能患有五种以上指标所关联疾病。
图5:金融从业者生理咨询问题及涉及科室(占比前10)
前程无忧51job首席人力资源专家JenniferFENG对好人生心理研究中心表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知识技能的快速迭代和折旧,对于职业发展和工作安全感的焦虑持续上升,2020的新冠疫情极大加剧了职场人的焦虑——职业的下一站在哪里?处于数字化进程中心的金融行业更是“步步惊心”,帮助员工克服转型的恐惧和焦虑,缓解员工的家庭和生活压力,已经成为和提升员工技能一样重要的雇主责任。”
的确,无论是企业雇主方还是员工方,身心健康永远是一切前提条件的“1”,并赋予后面所有“0”以意义。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持续推进与落实,未来会有更多企业紧跟国家步伐,更重视员工的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更青睐于为员工提供整合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更愿意用多样化的H-EAP服务满足员工与其家庭的身心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