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贺某48岁,初中文化,家庭妇女。夫妻结婚26年,丈夫生意人,有两个儿子,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大儿子25岁,恋爱中,小儿子23岁,还未找对象。丈夫四年前出现第一次婚外情时,妻子认为是分居的原因,便很快原谅了丈夫。但今年5月份偶尔从丈夫手机信息中又发现丈夫有出轨行为,丈夫承认并表示悔改。到现在为止事情已经发生四个月了,妻子无法接受丈夫的再次背叛,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神情疲倦,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胸闷头晕,导致睡眠不良,食欲不振,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泣,扬言要以离婚"报复"丈夫,让丈夫尝尝"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感觉。
求助者由丈夫及大儿子一起陪同前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五次的婚姻家庭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其家人反映,其焦虑情绪缓解,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贺某,女,48岁,下岗职工,原企业仓库保管员,初中文化,汉族,信佛教,与二个儿子同住,丈夫生意人,常年在外,仅节日或家庭内有重大事情才回来。
(二)个人简史
求助者性格文静、较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列第三,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兄一姐。22岁与丈夫恋爱,半年后结婚。四年前第一次发现丈夫有了外遇,但认为是分居的原因,便很快原谅了丈夫。今年5月份偶尔从丈夫手机信息中又发现丈夫有出轨行为,丈夫承认错误并表示悔改。
(三)精神与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思维正常,神情疲倦,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心烦意乱,食欲不振,胸闷头晕,导致近四个月睡眠较差,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泣,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另经询问,其2年前绝经。-直与丈夫性生活处被动状态,但较和谐。
二、个人陈述:
1.求助者认为丈夫一次次出轨是对自己及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特别是丈夫承认错误后一直不肯说出对方的姓名和单位,而认为丈夫是想“继续保持下去”。在持续的心理压力下,脾气急躁,心烦意乱,胸闷头晕,近四个月睡眠较差,食欲不振,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泣,家人均感无法解决,遂前来咨询。
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自认为在家称得上贤妻良母,一颗心始终为着丈夫和二个儿子。谈及夫夫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说丈夫平常除了脾气不好,其它方面尚可,每年做生意赚的钱也会交给她,现已建好二幢住房,大儿子25岁,恋爱中,小儿子23岁,还未找对象。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很焦虑,心烦意乱,面色忧郁。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敏感,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心理问题引发的胸闷头晕,神情疲倦,心烦意乱,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四个月。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丈夫承认错误后一直不肯说出对方的姓名和单位,而认为丈夫是想“继续保持下去”。);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不敢将此事告诉儿子,更怕大儿子的女朋友知道此事后会与儿子分手,缺少正常的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丈夫承认错误后一直不肯说出对方的姓名和单位,而认为丈夫是想“继续保持下去”。的错误想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改变该求助者的胸闷头晕、心烦意乱及睡眠状况。
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丈夫外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家庭关系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存在不良认知(丈夫承认错误后一直不肯说出对方的姓名和单位,而认为丈夫是想“继续保持下去”)。其原因是在其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丈夫有外遇及怕大儿子的女朋友知道此事后会与儿子分手等应激性事件。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婚姻家庭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及各方面的内容;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咨询收费:每次20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完成情况
(1)填写婚姻家庭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咨询师告知其为严重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5)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题。
2.婚姻家庭咨询阶段
(1)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
(4)认知行为干预。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丈夫承认错误后一直不肯说出对方的姓名和单位,而并非丈夫是想“继续下去”的说法;
(2)咨询师与求助者探讨婚外恋问题。让其意识到婚外恋并不都是不合理的,引导其重新审视自己的丈夫;
3.结束与巩固阶段。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及焦虑的自我管理;
(2)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加强与夫丈及儿子各方面交流。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烦意乱的情境;
2)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重新看待丈夫。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敏感了;觉得丈夫知错能改就行。现在情绪稳定,不再心烦意乱和失眠了。
3.婚姻家庭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心理障碍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丈夫和儿子。
总结: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丈夫承认错误后一直不肯说出对方的姓名和单位,丈夫是想“继续保持下去”的想法”所至,因焦虑、紧张情绪,导致心情压抑、心烦意乱,睡眠不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症状标准,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婚姻家庭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五次的婚姻家庭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