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收视数据(CSM534+),已播8期节目中有6期排名进入前3
不能说节目的出现是进步还是退步,至少是客观反映了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社会开始呼吁相互联结又彼此分离的亲子关系,它要求子女能够主动与原生家庭实现精神分离,也要求父母放弃在子女的生活中扮演控制者的角色,只有这样,子女才能更好地与家庭之外的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黑科技加持式
增加不确定因素:直播生活、交换手机
从英国观众对《见家长》的态度中可以看到,聚焦男女主角的传统相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事实上,两性关系本就是件极复杂的事情,其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要再一期90分钟的节目成就三对良缘,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在已公布的新年婚恋节目中,国内综艺已经有意加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让相亲变得更随机,更好看。一些与时下流行的科技、直播、社交元素结合的节目正在蓄势待发,自带流量,或许也能引爆话题。
①看不见脸的直播秀
北京卫视Q2、Q3上线的《看见我,抱紧我》将采用以色列的《与她说》的约会形式,科技、直播统统要加入混战。三位男嘉宾需要再胸前绑上Gopro,向女嘉宾直播自己的生活,把相亲变成一场展示生活但不看脸的直播秀。毕竟,相比于真人秀,直播是体现真人的最好方式。
此外,由于社交媒体的渗透,一个人的社交媒体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真实性格,这也成了现代人考虑亲密关系的重要指标。
②交换社交媒体账号
意大利的《智能恋爱(SmartLove)》顺势而为,直接让相亲双方通过对方的手机了解对方,初次见面交换手机和密码,可以“调查”社交媒体状态,通过对方的状态、照片、视频、话题参与等了解他/她在社交媒体上修饰或未修饰过的一面,以了解真实的对方。
节目将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两大热点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让网民成为“调查”的一员,形成线上话题讨论,另一方面促成了智能手机在节目中的深度植入,将节目制作和产品宣传完美结合在一起。
社会实验式
学院派研究确定恋爱可行性
从反馈上来看,4季节目中,12对新人里有7对成了神仙眷侣,第一季的Doug和Jamie也有了孩子。虽然对多数人而言这种婚姻形式还是过于前卫,但它的意义是让人们能够用开放的心态审视婚姻,两性关系不止存在一种可能性。
国外的社会实验类节目相对较多,如《老大哥》等,相对而言,国内一直鲜少见到。国内的开年综艺《单身战争》算是突破了社会实验类婚恋综艺的零门槛,每两期100人的大体量恋爱生存型模式,让年轻男女的真实恋爱观和人物形象完全暴露在镜头前。
节目总编剧岑俊义曾表示:“《单身战争》是一档单身样本的恋爱观观察实验,也是一档素人型的社交实验。”节目的残酷性让人想起电影《饥饿游戏》,当丛林法则生效时,参与者便会在无意中展示出真实的一面。
这类节目呈现的价值观无所谓好坏,它更像一个恋爱实验,展示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的真实社交关系,用100个样本去呈现了不同人在遭遇恋爱时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