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10日讯(记者吴静)珠海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7年12月15日成立,遵循“自愿平等”“依法合理”“及时便民”“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创新并丰富婚姻家庭调解服务手段,最大限度地化解婚姻家庭领域的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纠纷化解机制搭建婚调服务平台
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珠海各级婚调委共接到来电、来访、网询961宗,其中83宗进入调解程序,共达成调解协议40宗,累计服务群众1000人次。
针对维权工作量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为找准基层维权发展的突破口,有效解决各级妇联组织经费不充足、队伍不完善、服务手段单一、资源支持缺乏、维权阵地薄弱、服务成效有限等问题,珠海强化法制思维,主动担当,以探索建立珠海特色的婚调多元化解机制为契机,经过调研走访、听取意见,结合市、区婚姻家庭领域维权工作的特点及服务需求,基本形成“市级引领、区级联动、分层管理、有序推进”的婚调工作模式,通过项目立项、经费保障、阵地落实、队伍建设等工作手段,持续为基层维权工作蓄力增能,助推新时期妇女维权工作凸显成效。
珠海婚调委由市妇联、综治办、司法、中级法院、公安、民政等成员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妇联。同时,各区参照市级婚调委做法,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支持,落实财政资金保障。目前,珠海在市、各行政区及功能区均已挂牌成立婚调委,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婚调委共投入专项经费200多万元。
各级婚调委要求做到“五有”:有场地、有经费、有队伍、有牌子、有机制。制定各级婚调委工作联动、风险防控、案件转介、培训调研、信息报送、数据统计等制度,下发《关于印发<关于建立珠海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市各级婚调工作联动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确保严格落实案件登记、调解文书制作、建立工作台账等各项管理制度。
多措并举切实增强婚调服务能力
本着“化解纠纷、调解矛盾、维护权益、陪伴成长”宗旨,建立“事先预防”“事中调解”“事后跟踪”服务流程。一是市级婚调委以项目购买方式,由芙莲妇女儿童权益服务中心承接服务,为各级婚调委设立工作标准,开展培训、强化指导、示范引领,打造独具珠海标准和特色的专业化人民调解机制。二是区级婚调委因地制宜,密切与综治、司法部门合作,以购买服务,与律所、民政婚姻登记处合作等方式建立服务平台。如香洲区妇联与热心公益的律师事务所开展深层次合作,利用区妇联150万元“妇女儿童之家心灵驿站”项目优势,发挥本区2371名妇联执委的作用,将婚调工作下沉至基层社区,同时香洲区妇联与区法院在全市首推家事调查员制度,在诉前调解、家事调查等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斗门区、金湾区妇联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人开展维权及婚调工作;高栏港区妇联将婚调室设在“妇女之家”,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婚姻调适、法律援助等“一条龙”式服务。
为提高婚调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搭建“3个1+N”的队伍模式(1个专职团队、1个专家智库、1支志愿队伍,N名社区家事调解员)。邀请一批资深律师、高校专家、家庭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专家、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建立市区婚调委专家库,整合资源,选取首批8家口碑佳、经验多、服务优的社会组织团体,建立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合力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与司法局协同合作,以培训服务为抓手,举办10期“强素质”婚调维权培训班,邀请法官、律师、司法调解实务工作者开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调解技巧互动讲座,加强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高各级维权与婚调人员业务素质。
营造氛围提高婚调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12338”妇女热线——“知心线”和“解忧线”的作用,开通“汇线通”分层处理业务,在维权心理咨询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婚调服务申请和咨询功能,为群众提供“方便找、找得到”的家庭纠纷调解渠道。此外,严格按照“申请→受理→调解→结束→归档”程序提供服务,对当事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及时整理分析来访者的需求及咨询。
半年多实践证明,珠海市、区婚调委的成立为各级妇联维权工作增能、补齐短板,为“平安家庭”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2018年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双创”优秀女性、港澳妇女及家庭提供多元化家事咨询、调解、维权等服务,扩大服务实效,让这项惠民利民项目成为妇联响当当的服务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