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心理在随时代而变化。从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人们生活和工作得到翻天地覆变化的同时,也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心理往往承受着过分巨大的压力,各种心理问题不禁显现,家庭暴力、失业轻生、经济型犯罪等等。
另据统计,现在我国每年因自杀而死亡的人数多达25-28万人之巨;我国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也高达1600万之多,占总人口的1.23%。而我国从事这一行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却远远满足不了这个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心理咨询行业提出了严峻的需求挑战。所以:“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观念的开放和对心理咨询师的认同,这个职业肯定会有很好的前景。”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想进入这个行业的理由,也是这个行业被尊称为职场“新贵”的缘由。
在我国,心理咨询行业之所以成为“新贵”,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据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目前在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从用人单位来说,许多企业已经将心理咨询纳入了企业培训的范畴。特别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对心理咨询显得更加需要。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公司管理者等,都肩负着为企业选拔、培训出对企业经营起重要作用的员工,最终让他们能为企业经营出力。
国外:高薪高门槛
开创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心理咨询行业,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当人们产生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都会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其消费也早已如同法律咨询、减肥一样深入人心。所以,在国外,心理咨询师的作用非常巨大:在美国,根据美国疾病中心(1996)报告,由于采用了健康促进计划(主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调节心理因素,而非靠药物的发明和医疗措施的改进),70年代以来: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中风发病率下降75%;心脏病发病率下降37.6%;糖尿病发病率下降50%。
在作用上尚且如此,那在收入上更是可观:在国外,心理专家和律师、医生等都属于高端行业,从业者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在美国,一个著名的博士学历的心理咨询师的年收入为近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为60万元。月收入为5万元人民币,日收入为1923元人民币,每天按接待4个来访者算,每次咨询1小时,每小时咨询费为480元人民币。所以,美国《CNN财富》杂志和Salary.com网站日前共同评出了06年美国十大最佳工作,心理咨询师以新兴的朝阳职业,可观的职业收入和高尚的社会层次列居第十位。
国内:心理人才发展前景越来越看好
与国外的市场情况相比,国内心理咨询师职业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多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存在较大就业潜力,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尚有47.6万的缺口。当前,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走向职业化。政府也大力提倡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三级甲等医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中小学学校都要求配备心理咨询师。许多企业已经将心理咨询纳入了企业培训的范畴,目前,在教育、医疗、武警、监狱、残联、妇联、社区、企业等系统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已陆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各行各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也正强烈需求更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投入到华人心理健康这项事业中来。
心理咨询师市场需求和职业前景
1、心理咨询师行业现状
2、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是两种不同的职业,虽然都是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但在工作场所、职业对象、教育背景、持证类别和是否有处方权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别。
首先,工作场所不同。心理咨询师主要在心理咨询机构、高校、监狱、医院等地从事工作,而心理医生则仅在医院工作。
其次,职业对象也有所不同。心理咨询师主要针对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而心理医生不仅可以诊治心理问题,还可以针对精神障碍进行心理治疗。
再次,教育背景也有所区别。心理咨询师的教育背景比较广泛,可以是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教育专业等等;而心理医生则大多数是学医学出身,持有执业医师证书。
此外,持证类别也不同。目前市面上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均为技能培训类证书,而心理医生持有的证书则为卫生部颁发的资格证。
最后,是否有处方权也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之一。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而心理医生是可以给病人开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