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各景区软硬件双双提升搭建优质服务团队迎八方宾客
左上:青岛啤酒博物馆讲解员团队。左下:崂山风景区流清管理处检票员苏姣在接待游客。右上:“海底之音”讲解团队讲解员张静。右中:非遗传播志愿者团队成员辛鑫。右下:青岛世博园礼宾接待团队在为游客服务。
青啤博物馆提前招收俄语讲解员,满足有俄语需求的参观游客;青岛海底世界打造“海底之音”讲解团队,将海洋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全世界;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非遗传播志愿者团队开展多种活动,传播深厚传统文化……连日来,记者走进岛城各大景区看到,我市旅游业已搭建起优质的服务团队,软件硬件双双提升,用最美的微笑喜迎八方宾客。
青岛啤酒博物馆讲解员团队
新添俄语讲解服务宾客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国内闻名、世界一流的啤酒博物馆。作为啤酒文化的传播窗口,青岛啤酒博物馆展示了青啤百年文化历史及工艺流程,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也是全国首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创新单位。
在这个百年博物馆内,有一支年轻向上、充满活力的金牌讲解团队。他们用独特的讲解方式和精湛的表达能力,将青岛啤酒百年历史文化与工艺技术联结起来,以“给我一小时,还您一百年”为口号,为每一位到来的游客提供最优质的讲解服务。过去的一个月中,为了助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青岛啤酒博物馆讲解员团队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和工作标准,增加了亮点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项目。
崂山风景区流清管理处检票员苏姣
用最美笑容传递温暖
今年27岁的苏姣是崂山风景区流清管理处检票员。流清管理处作为景区的南大门,年均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是崂山乃至青岛市的重要窗口单位。作为崂山游客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负责人,苏姣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在单位领导和周边社区的支持下成立“景社联合志愿服务队”,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景区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共同打造崂山最美风景。
以她名字命名的“苏姣检票法”受到广大游客好评,让大家学有目标,赶有榜样,进一步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她用真诚的细语打动着每一位来到景区的游客,只是几句微不足道的叮咛,就能改变游客们对整个景区的印象。她一直以能成为一名景区志愿者而自豪,正是这种自豪感使她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她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景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中展现青春的风采。苏姣希望来到崂山的所有游客都可以感受到景区人的温暖。
青岛世博园礼宾接待团队
以热情和专业服务游客
进入初夏,在园艺室们的精心养护下,青岛世博园内的植物纷纷争奇斗艳,进入盛花期。草纲园里,睡莲已开始慢慢开放;畅夏路和瑞秋路上,鸢尾竞相开放,紫色、白色、黄色五彩缤纷;菏泽园里芍药和牡丹演绎着国色天香;中华园公共区域的天目琼花一簇簇的,清新淡雅。为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对青岛世博园植物馆的植物进行了进一步修剪,还引进紫背竹、海珊瑚、千洞龟背竹、太阳花绣球等十余个新奇花卉品种,打造更加绚丽多彩的植物景观效果。郁郁葱葱、鲜艳热情的植物,做好了迎接游客的准备。
青岛海底世界“海底之音”讲解团队讲解员张静
用声音弘扬海洋文化
“大家好,我是‘海底之音’讲解团队的张静,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开启梦幻的海底之旅。”近日来到青岛海底世界游览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这份贴心的服务。与此前固定站位讲解不同的是,“海底之音”讲解团队的讲解员将一对一地随身讲解。“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展示和表演,没有景区讲解人员的专业、细致、深入、全面的讲解和与游客的沟通、交流、互动,就不能了解海底世界的‘博大精深、梦幻神奇’内涵之所在,就只能走马观花。”张静说。
为了迎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举办,青岛海底世界在开业15周年之际,精心准备推出“海底之音”讲解服务品牌,并成功申请了商标注册,这也是国内海洋馆第一个景区讲解服务品牌。这是继2004年推出“海底情深”服务品牌、2008年推出“王莉服务窗口”、2015年推出“海誓山盟”婚恋品牌之后,青岛海底世界又一次对景区旅游品牌进行扩容,对景区服务品牌进一步细分。青岛海底世界推出“海底之音”讲解品牌,进行服务品牌的升级,是建立在景区科普优势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基础上的。目前景区包含梦幻水母宫、海洋生物馆、海兽馆、淡水生物馆、鲸馆、海底世界、海洋科技馆七大展馆,集海洋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汇海洋生物丰富性、多样性于一身。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约两千种、上万件珍稀海洋生物标本,可以观赏上千种、数万尾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海洋生物。
最近几年,青岛海底世界在展馆、展区、展品、表演上逐步进行了改造升级。海洋生物馆、淡水生物馆、鲸馆、新建成的海洋科技馆等展馆逐个更新,全新亮相。展区和展品也逐步升级,每年都推出新的海洋生物主题展,持续进行海洋生物展品的补充更新。新主题,新生物,新亮点,带给游客更新的海洋旅游体验。目前,景区上演的三大海底表演都是逐步升级的独创的海洋文化特色表演:升级版的《人鲨共舞》、三次升级版的《梦幻美人鱼》、人与科技完美结合的动漫版的《海底后花园》。新表演、新理念,带给游客新的视觉震撼。
景区硬件的升级换代,也离不开服务“软实力”的提升,特别是讲解服务的提升。因为服务也是品牌的重要支撑,是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对旅游景区来说,展品和服务更是互相依存、彼此升华。
非遗传播志愿者团队成员辛鑫
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中
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爱舞文弄墨、热爱残砖破瓦,更热爱带领大家一起沉迷于传统文化中。他们就是非遗传播志愿者团队,这支团队成立于2017年9月16日,团队致力于传承保护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文化输出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人们的生活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非遗传播志愿者团队成立后,吸引了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文化类单位的加入,如今已有100多人。成立期间,团队陆续组织了传统戏曲爱好者展演、书画爱好者作品展示展销活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等。为了给群众带来更加丰富的非遗体验,非遗传播志愿者团队的成员自发组织学习“太极拳”、“茶艺”、“皮影戏”、“陶艺”等极具互动性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知识,在丰富自己的前提下,将自身的传统技艺以更有趣、更具互动性的方式传播给大家。
为了迎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非遗传播志愿者团队自去年以来积极开展多类型、多模式的传统文化公益活动,着力推广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通过文化传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现青岛特色文化风貌,促进中外友好合作。第一步便是邀请外国友人共同学习交流中国文化,至今已有300多名外国友人参与到志愿者们组织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中,其中包括外国友人剪纸班、古法造纸术体验、太极拳现场教学活动等。
辛鑫从事旅游管理和传统文化教育已有10年,曾参与过青岛市许多大型旅游项目,同时她也是一名社会公益志愿者,曾参与过2017年“墨水河清理”环保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圆梦——“带我去旅游”等公益旅游活动。去年4月加入非遗传播志愿者团队后,她将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教育相结合,打造出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并带头开展传统文化公益系列活动,通过组织传统手工艺人开展“非遗大讲堂”;对接社区、大型商场,组织手工艺者作品展销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带进校园展示、展演,促进外国友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加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让青少年以及广大市民更近距离接触到古老且有魅力的手工艺,另一方面又解决了手工艺人收入难、贫困的问题。她说:“文化旅游一定要有情怀,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常回头看看。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举行在即,我们作为非遗传播志愿者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青岛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孙静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